甘肅張掖:農業科技讓戈壁灘變“菜籃子”

甘肃张掖:农业科技让戈壁滩变“菜篮子”

張掖市綠涵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的日光溫室大棚。

新華網蘭州5月30日電(常瑞芳 周嘯天)“實施滴灌高標準設施農業土地整理項目後,一畝地由先前澆一次水需120方減少到30方,同時藉助農業部數字園藝化項目實現了數字化、水肥一體化的全智能管理,讓我們在戈壁灘上種出了綠色無汙染的高品質蔬菜並遠銷海內外。”談到當地戈壁農業和日光溫室,張掖市甘州區明永鎮黨委書記王瑞讚不絕口。

大漠戈壁是許多人對河西走廊的印象。近年來,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光照時間長、有效積溫高、自然隔絕強等荒漠特點逐漸成為發展戈壁農業的有利條件。

甘肃张掖:农业科技让戈壁滩变“菜篮子”

日光溫室大棚裡種出的蔬菜。

“戈壁農業的投資比較大,為了體現效益,我們開發出了青梗花椰菜、娃娃菜和紅筍。這些菜試種成功後能帶來20%的收益,遠高於在一般土地上耕種的收益。”張掖市綠涵農產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許娟說,2017年,公司與1477戶簽訂協議,包括土地流轉、土地承包和訂單農業。合作之後,每畝耕地一年能增收1.7萬元左右,實現人均增收600元左右。

王瑞介紹,一座佔地500平方米的高標準日光溫室的全套投入包括鋼骨架、薄膜、數字化園藝設施等共需24萬元,資金來源採用多元投入的方式,由政府引導資金,再依靠當地龍頭企業投資建設,合作社和農戶將集體荒灘和農業設施以入股的形式投入,老百姓可以承包經營,也可以交給企業經營。

當前,甘肅已進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速轉變的關鍵階段。2017年8月,甘肅省政府出臺《關於河西戈壁農業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到2022年在河西地區沙漠戈壁新建30萬畝高標準設施農業。張掖市甘州區目前已建成非耕地設施農業1826畝,未來3年還將投資15億元,初步建成基礎設施完善、裝備設施先進、科技支撐水平高、綜合生產能力強、產品特色鮮明的戈壁農業示範區,力爭成為我國西北乃至中亞、西亞、南亞地區有競爭力的“菜籃子”。(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