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收藏文之“鬼怪亂像”,誰之責?

“掌

錢幣收藏文之“鬼怪亂像”,誰之責?

聲響起來,我心更明白”這句著名的歌詞,在上世紀7、80年代曾唱響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成為一種“只可意會,不需言傳”但實際上很好的代名詞。可是在互聯網縱橫無匹、自媒體日益嬌奢的今天,卻逐漸演變成了“掌聲響起來,我心不明白”。

錢幣收藏文之“鬼怪亂像”,誰之責?

且不說那亂七八糟、未經嚴格審核的各類網紅視頻,暫不論那古里古怪、東拼西湊廣為傳播的“段子故事”。就連以實物品相和珍稀度為尊的“錢幣收藏”,都被浮誇的雲遮霧繞,讓人分不清真假虛實。君不見,某些自媒體平臺上,有些“生猛者”和“後繼者”重篇累牘,將同一張錢幣、同一個主題翻來覆去、顛來倒去、拆散重組,重組再拆散,直至品咂的汁味全無,仍意猶未盡,不肯罷休。

錢幣收藏文之“鬼怪亂像”,誰之責?

這些號稱“大神”者,在文中更是充分發揮了一個“文化者”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擅自為其所“鼓吹”的錢幣戴上“珍稀”、“幣王”等一系列高貴頭銜,更甚至隨手就為這錢幣標定上了令人心動的“高昂價格”。其文章看起來圖文並茂,其實空洞、乾癟,令人作嘔,唯一的亮色就是那擅定的“令人紙醉金迷的價格”,嚴重缺乏“文章”自古皆然所需的文采和主題,存在著令人不安的錯誤價值導向。

錢幣收藏文之“鬼怪亂像”,誰之責?

但卻依然無驚無險的通過審核,獲得推薦,最後堂而皇之的出現在了受眾者的手機或電腦界面。最令人費解的是,這些“假、亂、空、差”的文稿,明明毫無是處,一眼即可斷定真偽,卻毫無理由的混淆了人們的視聽,獲得了大量的閱讀和評論。更使許多心存僥倖者盲目跟風,以訛傳訛。長此以往,不堪設想!!

編者也曾犯過擅自“跟價”的錯誤,但編者真心懇請所有自媒體平臺:嚴肅起來吧,請還“文章”一個公道,讓“文章有心”,讓“無能者誅心”!

請繼續關注:大漠孤煙麗 更多精彩帶給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