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論“雙相情感障礙”——天才與瘋子只有一步之遙嗎?

雙相障礙:在天才與瘋子之間

躁狂抑鬱容易出天才,但天才不一定有病

狂暴情緒中心智的惡疽,

對光和氣難耐的渴求,

灼燒著心靈;

而令人憎恨的牢籠,

用它害人的陰影,

損毀了,

陽光之人,

跨越閃動的眼球,

通往大腦,

帶著一種強烈的沉重和苦痛感。

—英國詩人喬治·戈登·拜倫(1788~1824)

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有上千萬的成年人受到雙相情感障礙(舊稱躁狂抑鬱症)的困擾。它一方面是在文藝界中流行的“天才病”,造就了李白、拜倫、梵高等文化巨人。

冷知識:論“雙相情感障礙”——天才與瘋子只有一步之遙嗎?

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拜倫的情緒波動極大,從倦怠、絕望、失眠或昏睡、抑鬱得想自殺,到亢奮暴怒、揮霍錢財、亂搞女人、喜愛冒險等。

一位醫生這樣描述拜倫:在一天的不同時刻,他把自己變成四個或更多個體,每個個體的脾氣可以截然相反,因為在每一次變化中,他的自然衝動都會使他突然轉向最遠的極端。

在一天之中他可能變成最陰鬱和最高興的人、最抑鬱和最快樂的人、最溫柔和最暴躁的人。躁狂和抑鬱在他身上週期性和陣發性的表現幾乎是教科書式的。但是,拜倫在大部分時間都是神志正常的,能出色地控制理智。

雙相情感障礙的表現多種多樣,非常複雜。

最慢的病程可以連續10年抑鬱,連續10年輕躁狂,這些差異至今未研究清楚。而症狀表現上的差異更加巨大:有些人容易發脾氣,攻擊傷害別人;有些人做事很衝動,例如魯莽地投資;有些人很悲傷;有些人很愉悅;有些人還出現了幻覺、妄想等。

國際上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雙相情感障礙的終生患病率為4%,有的調查學者放寬標準,終生患病率甚至超過10%,因此這是一種常見病。

在中國,其終生患病率卻只有0.5%~1%。這種病在我國比較少見,但更有可能的是很多患者沒有被發現,原因是在目前的社會文化中,患者和家屬認為精神疾病是一種羞恥,甚至跟道德人品掛鉤,於是不去看病或者隱瞞病史。

此外,中國人性格的忍耐力超強,有些患者脾氣暴躁等症狀已經很明顯,但家人及周圍家屬鄰居仍以為這很“正常”。

危險:雙相患者自殺說死就死

拜倫在抑鬱時常常想到自殺,還與別人談論自殺,以至於妻子和朋友十分擔心。他最後在參加希臘民族解放運動時染病身亡,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他自己有意選擇的不歸路。

雙相情感障礙的嚴重性雖然沒有精神分裂症那麼大,但造成的社會負擔卻在精神分裂症之上。這種患者的發病次數越多,病程就越長,大腦損害就越嚴重,認知注意、記憶、執行計劃等認知功能漸漸衰退,人格上變得沒有動力,對自己的前途、家人和周圍事情漠不關心,並逐漸退縮到不跟別人接觸。

少數人大腦受損後變得更有衝動性,造成家庭暴力問題;男女躁狂患者性衝動強烈,很容易突破社會倫理規範的條條框框而出軌;有些躁狂狀態的患者則成了“吹水佬”,情緒總是非常高漲,逢人就誇大自己的才能,不容許自己有失敗,把生活中的不如意事情都歸咎於他人。

與上述問題相比,此病最危險之處還是自殺。雙相情感障礙以15%~20%的自殺率在各種精神疾病之中名列第一。單純抑鬱的人若要自殺,還要克服很多障礙才能完成這一步,然而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在抑鬱狀態下煩躁不安、情緒不穩、衝動性強,又容易受到外界暗示,一旦產生自殺念頭就容易衝動,往往“成功”。

例如一名四十多歲的男患者在毫無先兆的情況下突然從四樓跳下,被搶救過來後告訴醫生,當時自己雖然有自殺的想法,但還沒到必須得死的程度,只不過是看到旁邊一臺電視機上播放的節目中有一個小孩揮了揮手,他就覺得這是在讓他跳下去。

病因:家族遺傳加上家教不良

拜倫的家族以自殺、狂暴卻有才而聞名:

  1. 拜倫的外祖父自殺身亡;
  2. 一個伯祖父殺死了其表弟,又讓蟑螂在自己身上開展爬行比賽,其種種古怪行為讓他獲得“邪惡勳爵”的稱號;
  3. 父親約翰放蕩不羈,嗜酒成性,年紀輕輕就可能死於自殺;
  4. 一個表兄弟發了瘋,放火燒了一座房子;
  5. 女兒埃達長期患有嚴重的抑鬱症,會從興奮的狂喜突然變得鬱鬱寡歡,但在科學上卻寫出了人類第一個計算機程序……

雙相情感障礙的病因首先是遺傳。1/3的患者可以查出明確的家族病史。有些人不解:“我家裡人沒有這個問題啊?”實際上,只要精神科醫生追問下去,就不難發現隱藏的問題,比如下面這個例子。

廣州一名男生在上初二時是一個外向善談、精力充沛、熱愛運動、想象豐富的同學,但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實際上是處於輕躁狂狀態。

升讀高中後,他不適應新的學習環境,情緒、胃口變差,早上要睡到八九點才醒,最後因抑鬱發作而就診。醫生追問之下發現,男生的父親在公司管理著1000多名員工,脾氣大得很,做事想法很多,到了晚上常常失眠—那正是輕躁狂的表現。醫生再追問男生爺爺的情況,男生說:“論脾氣,爸爸跟爺爺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

其次,家庭教育教養方式對雙相情感障礙的發生負有很大責任。不少患者的父母對子女過分地苛求,動輒嚴厲責難,或者父母把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從小強加給孩子,導致孩子感受不到溫情和快樂,終日恐懼不安,缺乏自信

更糟糕的是,有些父母溺愛孩子,包辦了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使他們的能力得不到發展,特別是交際能力缺失。這使他們被同齡人嘲笑,從而感到自卑,人格逐漸退縮。

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若家族有不良遺傳素質,便有可能發展為雙相情感障礙。因此,對孩子的教養方式應以尊重、鼓勵、欣賞為主,這樣一來即使家族有病史,發病的機會也會小一些。

雙相情感障礙享有“天才病”的盛名。在歷史上留名的很多傑出人物都曾是這種病的患者,例如多位美國總統。很多人終生處於輕躁狂狀態,精力旺盛,充滿激情,想象力與創造力豐富,在政界、商界、文藝界和專業領域都取得傑出成就,特別是許多藝術天才因為雙相情感障礙而獲得特殊的靈感。

但不要以為所有天才都有這種病—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精神病學教授凱·雷德菲爾德·賈米森指出,事實上大多數藝術家、作曲家和作家精神完全正常。

對天才來說,這種病可能是毀滅性的,讓凡·高執刀割耳、海明威飲彈自盡、伍爾夫投水身亡……因此病而死的藝術家和作家的名單長得驚人。

賈米森稱,當天才抑鬱到什麼也做不了,或者精神錯亂,甚至自殺身亡,什麼創造力都等於零,相比之下藥物的影響和副作用是比較輕的。

關於“年”的冷知識

冷知識:論“雙相情感障礙”——天才與瘋子只有一步之遙嗎?

我們平時說的公元多少年,也通常被稱作是西曆或西元,是一種來自於西方的紀年方法,這種紀年方法是在儒略曆基礎上制定的一種曆法。在1582年,時任羅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頒行。

公元是從耶穌誕生開始,公元1年也就是耶穌的誕生年,不存在公元0年,在這之前的年份被稱為公元前。

我國古代一直使用的紀年方法是干支紀年法(農曆)。十個天干包括: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包括: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分別組成甲子、乙丑等紀年,60年一輪迴,比如甲午中日戰爭就是發生在甲午年。

除了天干地支紀年法外,我國古代還會使用皇帝年號來紀年,比如1750年為庚午年,同時也是乾隆十五年。

公元1元,我國正處於西漢末年漢平帝時期。

中國在公元前841年才有準確的紀年(當時是西周),在公元前841年之前發生的事情,比如商朝,因為史料的缺失,具體的年份只能大約估計。

民國時期,紀年方法採用公元紀年法與民國紀年法並行,1912年為民國元年,2018年為民國107年,至今臺灣地區仍然在使用這種紀年方法。

吃什麼補什麼靠譜嗎?

小時候出現貧血,家長總是會讓你吃一些雞血、豬血這樣的食物,因為民間有吃血補血的說法。其實這個說法還挺靠譜的,但是千萬不能一出現貧血,就盲目的找血吃。

冷知識:論“雙相情感障礙”——天才與瘋子只有一步之遙嗎?

其實除了吃血補血,吃什麼補什麼,好像是中國人根深蒂固的養生信條。靠吃動物內臟來滋補的人很多,什麼滷煮火燒、涼拌口條、醬豬耳朵等,究竟是不是真的有道理呢?

這還得具體來說。

比如說很多老太太喜歡以補鈣的名義熬骨頭湯,其實補鈣的效果是微乎其微,就算你燉湯燉三天三夜,也燉不出啥好東西。喝骨頭湯,還不如直接把骨頭嚼爛吃下去更補鈣呢。

還有吃肝補肝,這更是扯淡,因為一個健康的人根本不需要補肝。如果是肝病患者,那就更不能靠吃肝來補了,因為肝雖然營養豐富,但是膽固醇非常高,不易消化,吃了它更容易加重肝臟負擔。

但是話說回來,吃肝雖然並不能補肝,但可以改善視力,還能防止缺鐵性貧血,沒事吃兩塊也挺好的。

還有一些人靠吃雞眼、魚眼來提高視力,這裡面雖然還有一些營養素,但是和吃白蘿蔔也差不了多少,很難達到補眼明目的作用。

而且腰子裡面還暗藏著讓男人不育的危機:在豬牛羊等動物的腎臟中,重金屬的含量都超高,男人如果吃了超標的重金屬不能及時排出,會直接作用於生殖系統的核心器官。

中醫說的以形補形、以髒補髒,可能就是考慮到動物的這些器官和人身上的器官相同,成分可能也相似,直接吃可以起到補益作用。但看看現在外面的環境,汙染成這個樣子,肉都不乾淨,腸子肚子內臟什麼的,還是少吃點為好。

84消毒液為什麼叫84?

84消毒液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消毒劑,被廣泛使用,但是你知道84消毒液為什麼叫做“84”嗎?為什麼不叫“85”、“94”呢?

有人說“84”是“巴氏”的諧音,而“巴氏消毒”是目前國際上一種通用的消毒方式,所以才叫這個名字。其實不然,這是一種誤傳,“84消毒液”之所以叫做“84”,僅僅是因為它是在1984年發明的。

冷知識:論“雙相情感障礙”——天才與瘋子只有一步之遙嗎?

現在84消毒液已經被普遍應用了,由於它具有強刺激性和腐蝕性,大家在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