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小子乞討被女子收留一晚,變億萬富翁後贈百萬報恩,你怎麼看?

記憶斑駁舊時光-

這是一個充滿正能量的故事。牢記別人給予自己的恩惠,在有能力的時候盡力報答,沒有比這樣的行動更大的善良了。

據媒體報道,浙江戴杏芬和丈夫在臨海杜江經營一家麵館。20多年前,她收留過3個身無分文的小夥。其中最小的男孩叫何榮鋒,當時黑黑瘦瘦,很少說話。戴杏芬看他們挺可憐,就把他們領回了家,給他們做飯吃,並且拿熱水給他們泡腳,他們腳上都是血泡。她說“我也在外謀生過,知道真的不易,如果有人幫助一把很重要,當時有鄰居提醒她,說收留3個陌生人太危險。但她家裡反正沒有值錢的東西,如果能幫助3個落難的人,就幫一把吧。”那天晚上,戴杏芬跑出去找了幾家工廠,為他們介紹工作。但人家都說不能同時招3個人。後來,何榮鋒的小夥伴說,他有個姐姐在黃岩,要不就結伴到黃岩找工作吧。仙居到黃岩的車票,是7元錢。第二天,戴杏芬備好紅糖饅頭片,塞給每人10元錢,將他們送上車。在這個過程中,何榮鋒始終沒有說過一句話,卻把戴杏芬的每一句話,都牢牢記在心裡。他說,記得她幫他們找工作時,對工廠說:“我們浙江人出門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做生意一定要有誠信。“她還說,可以沒有很多錢,但一定要做個好人,能幫助別人,好人才會有好報。”

戴杏芬不會想到,她當初叮囑小夥的幾句話,成為何榮鋒的創業信條,她也不會想到,何榮鋒在創業過程中,寫了數百篇勵志日記。

“很可惜的是,一次廠房著火,我的日記都被燒燬了,現在只有一小部分還保留著。沒有她當年的話,就沒有今天的我。她的善良讓我們敬佩,她的善良感動了我。其實我是在困難時受到她的感化,所以我不能忘根,不能忘本,不能忘情。”何榮鋒說。

輾轉流落到瀋陽。在創業打拼過程中,何榮鋒時刻銘記戴杏芬的忠告:誠實守信。20餘年打拼,憑著這一人生信條,何榮鋒穩紮穩打,成為當地傢俱行業和塗料行業的知名人物,現在是瀋陽玖玖利峰集團董事長。

事業有起色後,何榮鋒開始聯繫、尋找戴杏芬,想表達感激之情。經過多方打聽,最後尋找到了當年的恩人。他拿出一份禮物——一張百萬現金的支票,感謝戴杏芬。戴杏芬拒絕了,她說這筆錢怎麼能收,他能記得我、掛念我,已經讓我很知足很意外。我當年就給他10元錢,他用這麼重的禮回報我,令我很感動!但錢,我是不會收的。這不是我該得的,不能要一分。”不管何榮鋒如何勸說,戴杏芬還是把這張支票退了回去。

生活中,我們也會經常遇到各種困難,但在困難之時,大多都會得到別人的幫助。無論是經濟上或是物質上,哪怕是一個鼓勵的眼神,或是一句鼓勵的話語。都是對在於困難中的我們一種幫助和支持。戴杏芬在何榮鋒和其小夥伴落難時,給予他們的幫助,體現出了她的善良。面對百萬報恩,她堅決拒絕,又體現出了她不索回報的高尚品質。

善良的、忠實的心裡充滿著愛的人,不斷地給人間帶來幸福。一個雪中送炭,樂善好施,不求回報。一個不忘初心,知恩感恩,湧泉相報。


李明德

都說世上還是好人多

這句話今天看很是應景!

還記得我們之前推送的一篇新聞嗎?

《台州女子21年前收留小乞丐,如今小乞丐百萬回報她》

這段感人故事被拍成了電影

《一輩子的姐弟》

家住台州仙居的戴杏芬今年48歲,和丈夫在臨海杜橋經營一家麵店。

1993年,她一時善舉收留了3名素不相識的重慶酉陽人,並給了3個“乞丐”每人10元錢坐車。

2014年,最小的“乞丐”何榮鋒成為瀋陽知名的企業家,他輾轉找到戴杏芬,拿出100萬元贈她,希望回報當初的恩情,卻被戴杏芬當場拒絕……

一句話,勵志21年

何榮鋒是四川人,家裡有一個姐姐和妹妹,生活很苦,當年只有17歲的他,和兩個朋友到浙江打工。到仙居時,已身無分文,就只能沿路乞討。幸虧遇到了戴杏芬,不僅噓寒問暖,還幫3個素不相識的人找四處工作。

當時有鄰居提醒她“收留3個陌生人太危險”。但她卻說“我也在外謀生過,知道真的不易,如果有人幫助一把很重要,但我家裡反正沒有值錢的東西,如果能幫助3個落難的人,就幫一把吧。”

當時,仙居到黃岩的車票,是7元錢。第二天,戴杏芬備好紅糖饅頭片,塞給每人10元錢,將他們送上車。在這個過程中,何榮鋒始終沒有說過一句話,卻把戴杏芬的每一句話,都牢牢記在心裡。他說,記得她幫他們找工作時,對工廠說:“我們浙江(台州)人出門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做生意一定要有誠信。她還說,可以沒有很多錢,但一定要做個好人,能幫助別人,好人才會有好報。”

為恩人寫上百篇勵志日記

戴杏芬不會想到,她當初叮囑小夥的幾句話,成為何榮鋒的創業信條,她也不會想到,何榮鋒在創業過程中,寫了數百篇勵志日記。“很可惜的是,一次廠房著火,我的日記都被燒燬了,現在只有一小部分還保留著。沒有她當年的話,就沒有今天的我。她的善良讓我們敬佩,她的善良感動了我。其實我是在困難時受到她的感化,所以我不能忘根,不能忘本,不能忘情。”何榮鋒說。

輾轉流落到瀋陽。在創業打拼過程中,何榮鋒時刻銘記戴杏芬的忠告:誠實守信。20餘年打拼,憑著這一人生信條,何榮鋒穩紮穩打,成為當地傢俱行業和塗料行業的知名人物。

有情有義 必成大器

兩次拒絕重謝都未猶豫

女兒:媽媽很棒,為你驕傲

這一次,他拿著5萬元現金和價值不菲的補品,說讓恩人修補房子,補養身體。“必須要收下,這是我的心願。”何榮鋒說。但他離開後,不忍當面拒絕的戴杏芬,打聽到他的卡號,把錢退了回去,補品也寄了回去。“不管他生氣不生氣,我都不能收,他出息了,我很高興。幫助人是應該的,我小時候,我媽媽就收留過乞丐,這對我來說,很正常,不圖金錢回報。他能感恩,讓我很感動。”

圖為何榮鋒來到戴大姐的麵店合影


娛樂現代人

都說好人有好報,這現世報來的多快,21年前收留小夥住一晚,21年後小夥帶著100萬的現金來感謝她,小夥是好人,她更是好人。如今,這段感人的故事被拍成了電影,《一輩子的姐弟》,來感染更多的人。


家住台州的戴杏芬今年48歲了,和丈夫在臨海杜橋經營著一家早餐店,平靜的生活因為一張100萬的支票而被打亂。

1993年,她心軟收留了3名素不相識的重慶酉陽人,並給了3人每人10元錢坐車。 2014年,當面最小的何榮鋒成為了瀋陽知名的企業家,他輾轉找到了戴杏芬,拿出100萬元贈她,希望回報當初的恩情,卻被戴杏芬當場拒絕……

一句鼓勵的話,成就一位億萬富翁

何榮鋒,四川人,在家中是獨子,有個姐姐和妹妹,生活很艱苦,當年只有17歲的他,和兩個朋友決定到浙江打工。到了仙居時,已身無分文,就只能沿路乞討。幸虧遇到了戴杏芬,不僅噓寒問暖,還幫助素不相識的年輕人找工作。

決定收留他們一晚,鄰居都就來相勸,不過戴杏芬卻說“我也在外謀生過,知道真的不容易,如果有人幫助一把很重要,而且家裡沒有值錢的東西,如果能幫助3個落難的人,就幫一把吧。”

當時,介紹的工作在黃岩,而仙居到黃岩的車票是7元錢。第二天,戴杏芬備好紅糖饅頭片,塞給每人10元錢,將他們送上車。在這個過程中,何榮鋒始終沒有說過一句話,可他卻把戴杏芬的每一句話,都給牢牢記在了心裡。“我們浙江(台州)人出門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做生意一定要有誠信。她還說,可以沒有很多錢,但一定要做個好人,能幫助別人,好人才會有好報。”

後來何榮鋒輾轉到瀋陽。在瀋陽紮根創業,打拼的過程中,何榮鋒時刻記得戴杏芬的忠告:誠實守信。20多年來,正是憑著這一人生信條,何榮鋒穩紮穩打,成為了當地傢俱行業和塗料行業的知名人物。

兩次拒絕感謝金,稱自己都是應該的

2013年,何榮鋒請一位來自仙居的生意夥伴幫忙,囑咐他回老家時去一趟福應街道楊府村,經過了漫長的艱難尋找,終於打聽到了戴杏芬的消息!

“不管他生氣不生氣,我都不能收,他出息了,我很高興。但幫助人是應該的,在我小的時候,我媽媽就收留過乞丐,這對我來說,很正常,不圖金錢回報。他能感恩,讓我很感動。”




我們常常會聽說好人有好報,可是很多壞人做壞事,報應沒有讓我們看到,我們就覺得做好人沒前途,應該做壞人能享福。其實做好人積福報,短時間不會給你帶來什麼改變,但是10年20年以後,你積累的福報會改變你的運氣,讓你一切都一帆風順,面對困難也會迎刃而解。

好人,一定會有好報的。
喜歡請關注我,每天推送有意思的文章給您


叨叨娛樂團

一飯之恩當銘記於心,滴水之恩將湧泉相報。

雖是舊事卻值得新書。

這是一個好人救助好人,好人回報好人的故事。其間傳達出的滿滿正能量對於當今社會有著積極的作用。

故事新說:

  • 1993年,17歲少年何榮鋒因父親欠債,離家到浙江溫嶺打工還債。奈何禍不單行,何榮鋒一行三人在金華火車站被盜,只能沿街乞討。
  • 當年24歲的戴杏芬,發現了這三位衣著破爛,滿臉汙漬,手上卻拎著行李袋的年輕人。善良的戴杏芬絲毫沒有猶豫,將蓬頭垢面的三人收留,還給了每人10元錢,並幫助三人找到了一份工作。
  • 何榮鋒至今還清楚地記得,戴杏芬大姐說,做生意一定要有誠信。做人可以沒有很多錢,但一定要做個好人,能幫助別人,好人才會有好報。
  • 2013年,在朋友的幫助下,事業有成的何榮鋒聯繫上了恩人戴杏芬。面對何榮鋒帶來的百萬支票和厚禮,戴杏芬婉言拒絕,如今,兩人如親姐弟一般來往。

一個雪中送炭,樂善好施,不求回報。

一個不忘初心,知恩感恩,湧泉相報。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這兩“姐弟”身上精彩演繹,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真善美的人間大道。

毫無疑問,善良是可以傳承的。

善良的戴杏芬大姐,第一次退回何榮鋒的百萬支票和厚禮,第二次婉拒5萬元修房款和價值不菲的補品。

在這之後,戴杏芬大姐說的一番話讓人由衷的敬佩。

“不管他生氣不生氣,我都不能收,他出息了,我很高興。幫助人是應該的,我小時候,我媽媽就收留過乞丐,這對我來說,很正常,不圖金錢回報。他能感恩,讓我很感動。”

從戴杏芬大姐的老母親,到戴杏芬大姐,再到戴杏芬大姐的女兒,祖孫三代人都是善良之人,而且一直在用身體力行來影響著身邊的人,這就是真正的善良的傳承。

善良的、忠實的心裡充滿著愛的人,不斷地給人間帶來幸福。

根據何榮鋒、戴杏芬真實事蹟改編的公益電影《一輩子的姐弟》將傳達更多正能量,喚醒更多人心中的善良。


夜雨如書

窮小子報恩,百萬相贈,平日裡只能在電視中看到,沒想到現實中也真有這樣的事情。

據北京青年報消息,家住台州仙居的戴杏芬今年48歲,和丈夫在臨海杜橋經營一家麵店。1993年,她一時善舉收留了3名素不相識的重慶酉陽人,並給了3個“乞丐”每人10元錢坐車。21年後,最小的“乞丐”何榮鋒成為瀋陽知名的企業家,他輾轉找到戴杏芬,拿出100萬元贈她,希望回報當初的恩情,卻被戴杏芬拒絕了。

據瞭解,何榮鋒是四川人,家裡有一個姐姐和妹妹,生活很苦,當年只有17歲的他,和兩個朋友到浙江打工。到仙居時,已身無分文,就只能沿路乞討。幸虧遇到了戴杏芬,收留了3人。

即便是別人提醒她,收留3個素不相識的人不安全,但是她卻堅持自己意願,我也在外謀生過,知道真的不易,如果有人幫助一把很重要,但我家裡反正沒有值錢的東西,如果能幫助3個落難的人,就幫一把吧。

戴杏芬送他們送上車時,何榮鋒始終沒有說過一句話,卻把戴杏芬的每一句話,都牢牢記在心裡。他說,記得她幫他們找工作時,對工廠說:“我們浙江(台州)人出門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做生意一定要有誠信。她還說,可以沒有很多錢,但一定要做個好人,能幫助別人,好人才會有好報。”

正是這句話一直激勵著和引導這何榮鋒,何榮鋒時刻銘記戴杏芬的忠告:誠實守信。20餘年打拼,憑著這一人生信條,何榮鋒穩紮穩打,成為當地傢俱行業和塗料行業的知名人物。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誠信做人感恩做事。何榮鋒的例子是最好的證明,受恩21年不忘本,而戴大姐懇懇勤勤,善良一生令我們所有人感動。


小拉車

先講個故事吧!

一位白髮蒼蒼的八旬老人,曾經是個知名企業老闆,創下了億萬資產的富豪。

一天中午1點左右,天空不停的下著瓢潑大雨,正當此時,白髮蒼蒼的八旬老人忘記帶雨傘,路過大酒店,看到很多過路人在酒店門口躲雨。於是八旬老人見雨越下越大,也在酒店門口躲起了雨。

第二天中午,萬里天空晴朗無雲,八旬老人帶著雨傘陪同21歲的孫子開著豪華嬌車直奔大酒店。到了酒店門口,說是奇,又是巧,老人見到了幫助自己的好心姑娘(酒店服務員),並喜笑顏開的說:“陪同我來的是我21歲的孫子,特意向你表示非常感謝。”話音剛落,好心姑娘突然間臉紅了,帶著有點害羞的樣子。等姑娘還沒回過神來時,老人又接著說:“我的孫子看上你了,這門親事算我牽線。”

第二年春節,好心姑娘和年輕小夥子終於結婚成親了。結婚當天,八間老人拿著100萬的大紅包和一百多萬的車鑰匙送到了孫子和好心姑娘的手中,並祝福Ta們一夜夫妻百日恩,百年好合!年輕小夥子和好心姑娘接過八旬老人的貴重厚禮後,連忙稱呼:“謝謝爺爺”!

綜上所述,好心姑娘雖不是題主提問的窮小子,但有一顆善良的心,誠信的心打動了八旬老人,最終感恩回報,贏得白馬王子和貴重的厚禮,這算得上無價之寶呀!



董永根

知恩圖報——有良知有德。但我不知道——事情真正的原委真相。

以我對心理學的研究和對人的研究,我如果“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看一下一百萬這有點太“招搖”了吧?是不是這是一種內心的“債”的償還——哪怕是潛意識?是報恩還是還債來了?

1.為己

人是自私自戀的,人是會變的——如果還債那就是拿100萬砸蒙你——不要我還收起打道回府——心願了了,恩情債還了……

2.報恩

如果真是為了報恩——不會幫她們開一家廠,置一爿店,讓他們經營養老?不會給一家人上了養老保險——讓他們晚年無憂?即報恩的形式有多種——為什麼一定要一下子拿這許多錢呢?她們就會一下消受不起啊!再就是——她當初的救濟動機——是出於偉大的純粹的善良的人性——本沒有一點求回報的心理,你想想一下子拿來這多錢💰砸過來——她能接受的了麼?她受得起麼?她受得了麼?因此,同志啊,如果你能看到我的文章——請你建議您用其他的方式,慢慢的來報吧!知道嗎?恩情是無法報的啊!但用錢——物質的形式,還是能代表的真情與報答的行為的!

上邊已有前提,按說我/我們無權猜忌評論——因為我們不是當事者雙方,即我們不瞭解事情的真相,這位老闆小弟到底怎麼報答他的“恩姐”一家的旁人無從知曉。因此——如果說的不對敬請諒解。祝好人——一生平安!

當然,現如今100萬,對於一個大佬來講是一個小數字,可是對於一個普通群眾就不是一個小數字了。現在我國還有不少貧困地區,2015年我到雲南一個地區,有一些連基本生活的吃飯還沒有過關,這與錢文忠教授講的情況一致。試問,這一百萬如果放在這裡會有多大的作用?會讓多少人有飯吃,會讓多少孩子有學上?再就是本人曾在山西做過協助扶貧的工作。

即本文對100萬的論述認知,是基於故事的“情景”。

杲杲湖山

2017年10月1日晚

“杲杲湖山”感謝關注支持:企業管理文章,職場打工、對對聯和有關古典文學的文章,不斷髮送,以文會友。 謝謝友們光臨關注。


杲杲湖山

此事讓人滿滿地感動之餘也禪釋了三個社會正能量,它反映了和諧社會的三個美好願景。


一,做人只要一心向善,好人必有好報。

戴杏芬21年前收留3個小乞丐,一個小小的善舉,竟得到21年後一個事業成功的乞丐百萬回報,說明了一個人的善心最終會有好結局的。

二,真正的好人做了好事並不圖回報。

一百萬對一個普通老百姓而言可是一筆巨大財富,可戴杏芬並未接受那一百萬的饋贈,這才是一個真正的大好人,她給這個人人為錢的社會帶來一股難得的清流。

三,說明了誠信才是無敵於天下的。

戴杏芬21年前不僅收養了3個乞丐,而且給他們貫輸了做人不僅要善良而且要講誠信的思想,正因為小乞丐聽懂了誠信的重要性,因此在之後的創業中靠誠信取得了巨大成功。看來戴杏芬不僅因為善心感動了小乞丐,而且還是他人生的啟諦恩師。


湘平古珍郵館

講一個希爾頓酒店首任經理的故事。

有天晚上已經很晚了,一對夫婦走進了一家旅館想住店,因為他們找了幾家都沒有地方,這是小鎮的最後一家,他們抱著希望試了試。結果店員告訴他們沒房間了。

不過看著老兩口疲憊的狀態,店員思索了一下,說:雖然沒房間了,我可以把我自己的房間讓出來給你們住。老人和感謝這個店員,於是住下了。

第二天走的時候,老人要結賬,店員告訴他不用了,自己只是出讓了自己的住處,不用收錢。店員在前臺呆了一晚上,可以看出兩眼通紅的狀態。老人感謝萬分,並告訴店員,好人一定有好報的。當時店員並沒有放在心上。

老人相信能有如此善舉的人,一定能管理好一家酒店,這就是希爾頓酒店第一任經理的故事了。

善舉是心,並非要回報

本事件中,1993年戴女士在浙江收留了3個流浪男子,並給他們一人10元錢,幫助他們找到了工作,其中有名男子目前已經身價上億,回來找戴女士報恩,想給與戴女士百萬答謝禮和一些物資,但都被拒絕了。

戴女士幫助他人不求回報的行為是值得稱讚的,當年留下三個男子,很多人都告訴她很危險,但是她處於助人的心理還是留下了,並跟他們三人分享成功經營的要訣:誠實守信。後來也是受到這個硬性,有名男子成為了億萬富翁。當他來回饋恩人的時候,恩人表示當初幫助他們只是善舉,並非要回報。


從這件事情可以看出,這樣的人真是發自內心的善良,能幫到別人一定出手幫忙,這樣的人一定是有好報的。


老王偵查記

古有漂母救助韓信,後韓信受封淮陰侯,以千金報答漂母的一飯之恩,傳為千古佳話;今有戴杏芬施恩不圖報,何榮鋒受恩不忘本,以百萬酬謝當年的救命恩情,也成就了一段佳話!

20多年前,那時的戴杏芳才20多歲,住在浙江台州仙居福應街道楊府村。一天,戴杏芳家來了三個不速之客,他們來自重慶酉陽,慕名到浙江打工,可到了仙居之後,已經身無分文,只能靠乞討來維持生活,這三名“乞丐”中就有時年17歲的何榮鋒!

雖然鄰居提醒戴杏芳不要把收留陌生人,但是生性善良的她對此不以為意,知道在外謀生的艱難,覺得能幫就幫一把。戴杏芳不僅為他們提供吃和住,還幫助他們在黃岩找到了一家工廠的工作。

臨行前,戴杏芳為他們準備了紅糖饅頭片,還每人給了10元錢,讓他們坐車去黃岩。年小的何榮鋒雖然那時什麼話也沒說,但是心中非常感激戴杏芳,並把她的話牢牢記在心裡:“出門做生意,講的就是誠信,做生意一定要有誠信”、“可以沒有很多錢,但一定要做個好人,能幫助別人,好人才會有好報。”

後來輾轉流落到瀋陽的何榮鋒進行創業,以誠信立本,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成為當地知名的企業家。

20多年後,何榮鋒打聽到了戴杏芳的消息,第一次送來了一張100萬元的支票,被戴杏芳婉拒了;第二次又帶來5萬元給戴英芬修繕老房子,仍被拒絕了!

戴杏芬表示,自己這樣做,從來沒有想過要得到金錢回報,他能感恩,自己很感動!最讓戴杏芬開心的是,在外地實習的女兒知道後,發了信息給她:媽媽,你真棒,我為你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