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多大識字合適?

成就輝煌1968

4歲的咪咪已經認識了1000多個漢字,能“讀”很多書;同樣4歲的仔仔卻連個“一”字也不認識。這兩個孩子之間到底有多大的差距?

專家介紹:徐凡(心理學專家,父母必讀養育科學研究院院長)

孩子早晚都要認字,只是這一“早”一“晚”之間,卻生出許多不同。有的孩子會因此收穫頗多,有的孩子卻因此一無所獲。該不該讓孩子早識字?識字早到底好不好?先讓我們來看看6個早識字的孩子和他們帶來的三組有趣的對比。

早識字是否能早閱讀?

識字越早,閱讀興趣越早

小滿從10個月開始,我就有意識地教她識字。我給她定了不少嬰兒雜誌,新刊一來,她馬上會要求我給她念上面的故事、歌謠。我有時故意不給她念,等她著急了,就說:“滿滿快識字,認識字了自己就會讀,不用求著媽媽給你念了。”所以滿滿一直對識字有著濃厚的興趣。她識字多了後,就不滿足於她的小畫書了,經常要求我們給她買字書看。(滿滿2002)

識字後反而不會閱讀了

超超快5歲了,以前一個字也不認識,但並不妨礙他看書。他會要求大人給他講上幾遍,就基本能複述下來了。有時還會看著畫自己編出個故事給我們講。最近我發現他幼兒園的老師在教他們識字,而且進度不慢,超超已經認識了不少字。但是我發現他最近甭管看什麼書,就挑他認識的那幾個字讀,讀完了就把書一扔,再也不看別的了。我覺得識字反而讓他不會閱讀了。(小超人111)

專家看法:

以閱讀為目標,字就是閱讀的工具,識字能幫助閱讀;以識字為目標,書就成為識字的工具,這是孩子新發現的書的另一個功能,於是閱讀似乎離孩子漸遠。

成人認為讓孩子識字是為了讓他閱讀,但孩子的目標是在與成人互動中建立起來的。也就是說,當識字行為本身使孩子受到鼓勵時,這種成就感很容易讓他暫時把目標鎖定在識字上。孩子會由於目標的偏離暫時放慢了閱讀的進展,但是孩子識字的速度更快。隨著他識字量及對字意理解的積累,孩子有能力走出只識字不讀書的狀態。如果這時我們能積極的引導,他會以一個更高的水準重新踏上閱讀之路的。

早識字能不能開發想象力?

早識字,想象力早開發

我們的漢字多有智慧啊,有的字特別形象,有的字含義深刻,所有的字都能讓人聯想很多。我最初教孩子識字時就告訴他這個字是怎麼來的,為什麼這麼念。所以兒子那時對不認識的字會也會有很多聯想,想它像什麼,該念什麼。他現在9歲了,已經寫了幾十篇科幻故事,故事裡充滿了想象力。讓孩子早識字,更重要的是使他的思維潛力能在漢字的空間感中釋放出來。(小申的好爸爸)

識了字,卻沒了想象力

我聽說讓嬰幼兒早識字有利於右腦的開發,所以我從女兒1歲起就教她識字。她現在識字不少,但是我發現她好像缺乏點兒想象力。比如上星期天,我第一次帶她去海洋館。出門前問她:“你猜猜咱們會看到什麼樣的魚?”女兒翻出她識字卡片裡的“魚”字遞給了我。類似這樣的情況還發生過很多次。是不是漢字固定了太多的意義,使孩子的思維也被凝固,不會再延伸想象了?這讓我有點猶豫,還要不要再教她識字。(英英的一天)

專家看法:

孩子有沒有想象力,跟識字早晚沒有關係,跟怎麼識字有關係。就像一根樹枝、一張紙、一塊磚……這些東西本身與想象力無關,但都可以成為促進想象力發展的工具。有沒有產生效果,關鍵就在於我們怎麼用了。

當我們常常鼓勵孩子根據漢字去想與之相關或不相關的事情時,孩子的想象之門便被這種訓練打開了。而當我們只把字作為一種符號來教給孩子時,他的識字過程就會成了對與錯規則的體驗,孩子也就被訓練得不敢有“非分之想”了。

早識字一定帶來自信嗎?

識字早的孩子有自信

甜甜上學前已經認識近2000個漢字。她在開學典禮上代表全體1年級新生髮了言。當時她拿著發言稿站在臺上讀的時候,旁邊很多家長都在羨慕地說“聽說她識好幾千字。”“這個小姑娘真不簡單!”。她的語文成績一直最好,有比較大的精力投入到其他門科,所以科科都優秀。老師特別喜歡她,把她當成得力的小助手。我意外地發現,讓孩子早識字,不僅對她上學後的功課有幫助,而且還能帶給孩子一份出其不意的自信。(cocolove)

吃了識字早的虧

小炎上學前認識了近千個字。但是就因為他識字早,上語文課基本不聽,自己想自己的。語文老師也沒太管他。過了一段時間,小炎其他課的老師跟我說,小炎上課太愛走神,老師很難做到在課堂上不停地提醒他,讓我多想想辦法。但是,小炎已經養成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習慣。他的成績也越來越差,包括語文,因為語文還有很多識字以外的內容。我們很自責,要是不讓孩子早識字,而是按部就班地跟著學,可能還不至於變成現在這樣。(時雨時晴)

專家看法:

上面這兩個例子說明:孩子自信與否,不在於是否早識字。如果僅僅是為了讓孩子有那麼點兒比別人多識幾個字的自信而早早識字,那麼這種自信能夠維持多久確實值得思考。而且,不同的孩子,走進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機遇。

雖說有些課程是孩子上學後必然要學的,我們沒有必要讓孩子浪費時間學兩遍。但是從孩子的能力水平出發,比如當他對分辨形象感興趣時學認字,當他小肌肉發展足夠好時學寫字,抓住這些利於孩子學習的好時機,是父母一直要觀察和跟進的。


洪太太

一般來說,幼兒在5歲左右的時候識字最為合適。


幼兒多大識字合適,我們要綜合以下兩個要素,才能得出結論:

  1. 幼兒的生理發育特點

  2. 幼兒的識字敏感期

我們把這兩個因素鋪展開來,分別論述。

幼兒的生理發育特點

幼兒期是指3-6、7歲,是智力發展與個性形成的啟蒙時期。

處在這一階段的幼兒,其思維水平正從直覺行動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度。比如說:

3歲以前的嬰幼兒,當你和他談論“兔子”這一概念時,必須放一隻兔子在他面前,他通過用手摸,才能理解這一團毛茸茸的東西是兔子——這是直覺行動思維;

3-5歲的幼兒,當你和他談論“兔子”這一概念時,需要有真實的兔子,或者兔子的圖片,幼兒才能把“兔子”這一概念和具體的物體聯繫——這是具體形象思維;

5、6歲以後的孩子,當你和他談論“兔子”這一概念時,幼兒腦海裡浮現的是他之前在哪裡看到過的兔子真實的兔子,或者是兔子的圖片——這是抽象邏輯思維。


教幼兒識字,必須滿足這個硬性條件:幼兒的智力發育到一定水平,思維能力能夠滿足認知學習。

從以上理論我們可以看出,3-5歲的幼兒,可以在大人的引導下識字。

但是最好的識字年齡,還是在孩子5、6歲以後。

幼兒的識字敏感期

幼兒的識字敏感期,包含在閱讀敏感期之內。只有幼兒先對閱讀感興趣了,才有可能再深一層對識字感興趣。對識字感興趣了,才有可能接受識字訓練,這樣,大人教起來不費力氣,孩子學習效率也更高。


幼兒的閱讀敏感期,一般出現在3歲以後。這個年齡階段的幼兒還不認識字,但是有閱讀的意願,所以常常要求大人給他們講故事、讀繪本。

如果家長平時就很有意識地讓孩子接觸書,多給孩子讀書,孩子的閱讀敏感期可能會更早進入閱讀敏感期。


閱讀敏感期之後,就是書寫敏感期了。大約在幼兒5、6歲的時候,書寫敏感期會達到高峰,他們對寫字產生的興趣越來越濃厚。如果家長在這個時期給予合適的教導,幼兒學習起來既輕鬆,又高效。


從以上理論我們可以看出,5、6歲的幼兒,尤其是處在讀寫敏感期的孩子,更適合接受識字訓練。

結論

綜合以上幼兒的生理發育及心智發育的客觀因素,我們不難得出結論:

5、6歲左右的孩子更適合接受識字訓練。



溫柔媽咪育兒筆記

2-8歲孩子常見的問題,你會解決嗎?

自閉孤立,不願意並且害怕和其他孩子交流,怎麼辦?

家長經常接到幼兒老師“投訴”電話,怎麼辦?

孩子專注力差、上課走神、小動作多,怎麼辦?

孩子性格柔弱,經常被欺負,動不動就哭,怎麼辦?

幼升小要求認字量800-1000,孩子識字不多,怎麼辦?

沉迷手機遊戲,屢教不改,只能打罵,怎麼辦?

孩子吃飯挑食,做事磨蹭,怎麼辦?

孩子愛亂髮脾氣,道理講了無數遍,怎麼辦?

寫作業一做就是幾個小時,怎麼辦?

。。。。。。

面對以上種種問題,你能解決嗎?

每天10分鐘,育兒好輕鬆,99天幫助2到8歲的孩子養成閱讀,獨立,專注 ,自理/自律,堅持的好習慣,讓你的孩子真正的贏在起跑線上!

在擁抱未來,99天養成五好寶寶

我們和家長一起幫助寶寶在五個方面(好懂事、好情商、好習慣、好閱讀、好專注)快速成長,寶寶終身受益!

學習效果

1、寶寶進步,按天計算

第15天

五好寶寶之“好閱讀”

寶寶在閱讀方面,超過家長小時候同歲表現,只需15天

第8天開始,96%的寶寶喜歡上閱讀,愛去圖書館,喜歡看書,會講故事,具備獨立閱讀能力

第45天

五好寶寶之“好習慣”

寶寶的表現,引爆家長朋友圈

第45天開始,85.6%的寶寶開始養成四個良好生活習慣:1.按時洗臉、洗手、刷牙;2.吃飯不挑食、不亂跑,自己吃、吃得快;3.懂得主動收拾和歸類;4.能合理安排看電視、玩遊戲時間,按時睡覺

第60天

五好寶寶之“好懂事”

長輩看到寶寶天天進步,誇獎寶媽寶爸

第60天開始,92.2%的寶寶開始變得懂事,體貼父母,經常和媽媽說“我愛你”,不再亂髮脾氣,能做弟弟、妹妹的小老師

第75天

五好寶寶之“好專注”

寶寶進步太快,“驚著”幼兒園老師了

第75天開始,82.8%的寶寶閱讀注意力值得誇獎,每天可以專注閱讀15-30分鐘,贏在“幼升小”階段的起跑線,在幼兒園成為老師小助手

第99天

五好寶寶之“好情商”

小童星冉冉升起,是家長教育的一張名片

第90天開始,98%的寶寶有禮貌,見到長輩、老師主動問好,勇敢、積極,做事有序,表達與溝通能力到人見人愛的程度!

古人言,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老祖宗的編織成順口溜,便是提醒後人,一定要引起注意。說的是孩子的好習慣要早養成,因為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一些關鍵的好習慣,會決定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擁抱未來幼兒教育

很多家長對於漢字的認知是有誤區的,認為小孩識字是小學時的課程,是一種學習負擔,這種想法是會害了孩子的。

因為漢字不僅僅是知識,也是想象力、邏輯、思維!


因此,幼兒三歲以上就必須識字啟蒙, 為什麼呢?

下面分享下一位小學老師(教了語文20年)對幼兒識字的感言:

首先,識字的早晚直接影響著人的智商發育。日本從1967年開始的一項研究表明, 5歲學部分漢字的孩子智商可達95, 4歲開始學部分漢字的孩子智商可達120;而3歲開始學的可達130,(80以下是愚蠢,130以上是聰明)

其次,生理學家告訴我們成人的大腦約1500克,嬰兒出生時大腦約350克,兩歲左右就發育到1000克,八歲以前80%的大腦發育已經完成,。因此,8歲之前是大腦發育最快的時期。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大腦發育最快時期,也是兒童學習的最佳時期,錯過了最佳學習期,學同樣內容就要多花6~7倍的時間,而大腦發育一旦完成,形象記憶的效率就非常低下了。



再次,“人生聰明識字起”識字是語文基礎能力之一,基礎是事物重要的部分,基礎不牢固,上面的建築物無非就是沙上的建築。在數字中,經常可以發現學生由於識字量的缺失,在遇到課外讀物時造成語言障礙,進而形成理解障礙,最終導致了閱讀興趣的下降。而小學低年級是學生閱讀習慣,閱讀方法培養的最佳時期,錯過了這一時期,即錯過了學習語文的最佳時期。

最後,專家們認為教兒童們識字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儘早閱讀。研究理論認為兒童的智力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形成得越早,對孩子的綜合發展效果越好。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斯基指出“凡是沒有學會流利地,有理解地閱讀的人,他是不可能順利地掌握知識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孩子一旦進入閱讀,就可以獲得知識和智慧,因為他們可以從書中汲取前人和他人所記錄的知識,技術技能,思維方式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等。對其世界觀,人生觀等諸方面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引導和啟發作用。可見,孩子學會自己閱讀,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是非常有益的。

在生活中,就有這樣的現象,同在一個班級的兩個孩子,一個孩子劉同學在上學前已經識字1000多字,另一個孩子楊同學。楊的家長認為學前就是讓孩子快樂成長,不要加以太多的負擔。所以,跨入校門前沒有專門的識字學習,能認識常用的簡單的字有幾十個而已。但經過一個學期的時間,劉小朋友26分鐘能閱讀《天邊的彩虹》7頁,楊小朋友在家長或老師單獨的陪同指導下30分鐘能讀《天邊的彩虹》1頁。而且讀得還非常的不流利,如果再讀一遍又會有許多的字不認識,讀不出來了。又要藉助拼音或家長老師的提示讀下去。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劉小朋友把閱讀作為一種樂趣、享受、每天都是自己完成。而楊小朋友一拿起書閱讀書就開始摸眼淚。父母也焦慮的跟孩子大喊大叫。父母的焦慮讓嘉欣對閱讀更加沒了興趣。私下裡嘉欣的媽媽向我吐槽,後悔學前只注重了孩子其它方面的培養(英語、舞蹈、繪畫)唯獨忽視了識字方面的教育。現在嚐到了苦果。從這個現實的例子清楚明白地讓我們看到學前(3-6歲孩子)識字不盡是家長、孩子的鋼性需求。更是塑造孩子終身成就的大工程。



漢字谷主

首先幼兒在成長髮育階段有一個時期叫做識字敏感期,這一時期的孩子對於漢字具有較強的興趣,並且擁有識字快、記得牢等特點。

而這一時期大概是在孩子四到七歲這一階段,因此作為家長我們應當把握好孩子的識字敏感期,幫助孩子奠定良好的識字基礎。

第一:激發孩子的興趣。


都說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這話一點也不假想要讓孩子對識字產生興趣,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學習特點,3-6歲兒童的學習特點是需要直觀性、生動性的。因此家長可以利用圖文並茂的繪本幫助孩子識字,例如在家長幫助孩子閱讀繪本的時候指著讀給孩子聽,這樣在孩子傾聽故事的時候也幫助孩子加深了文字記憶。

第二:把學習融入生活。

還有就是要密切結合孩子的生活,把對於漢字的學習和認知融入孩子的生活,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認識漢字,例如在平時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就可以把身邊的文字讀給孩子聽,路邊商鋪的門頭,廣告牌以及玩具零食上的文字都可以讀給孩子聽,但是需要日積月累一時興起是沒有太大作用的。

第三:切記不要強迫孩子。

家長在教育和引導孩子的過程中應該是生活化、遊戲化的,切記不要過於強迫孩子,逼迫孩子每天必須要認識多少字之類的,這樣容易給孩子造成負擔,提前抹殺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這對孩子以後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影響。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李夢龍

關於識字,說說我家寶寶的真實情況。我家寶寶剛剛滿6週歲,但是在3歲左右就已經開始認字,他是兩歲半去的幼兒園。因為我和寶寶爸爸都是放羊孩子的心態,所以沒有幫孩子報任何的早教班,那麼早去幼兒園的原因是因為他表哥放暑假的第一天,就打架抓破了臉,於是我和寶寶爸爸果斷把孩子送去幼兒園了。但是就是3歲左右的某一天,他突然指著電視大聲說《美人心計》,那個時候我們還很詫異,沒有想到他竟然會認識這幾個字。直至沒多久,帶他去外省探親,從高鐵站出來前往親戚家的路上,因為是晚上,很多路牌都亮起了燈,小傢伙竟然指出了很多字來,那個時候我們才發覺,他是真的認識很多字。

我和寶寶爸爸都以為是幼兒園老師教的,還想著現在幼兒園的老師這麼厲害,會教孩子認那麼多字,直至某天和他班上的老師聊天說起這個問題,老師很驚訝地問我,我和寶寶爸爸是不是每天都會教孩子認字,我家的寶寶認識很多字。我才意識到,原來寶寶認字不完全是來自幼兒園。然後說一說我們之前的做法。


閱讀

寶寶很小的時候,我就買了很多書,有立體的也有平板的,但是都是圖畫很多字數比較少的那種,每天睡覺前我都會和寶寶一起講故事,講故事的時候我會配合著圖畫指著字一個一個講給他聽,一般幾天我又會回頭講之前講過的故事。講了幾次,我會讓寶寶講給我聽,不夠這個閱讀的習慣最終我們是沒有堅持下來。


看電子產品

其實關於看電子產品說法很多,究竟該不該給孩子看,也是眾說紛壇。我個人的意見是可以給孩子看,但是必須大人選擇好看的內容,也設定好看的時間。我從來沒有給孩子看過喜洋洋、熊出沒這類熱播的動畫片。第一個給他看的動畫片想不起來名字了,內容是說一群人穿到每一個童話故事裡幫助童話故事裡面需要幫助的人,而且還能學到字母。當時覺得這部動畫片其實挺適合孩子看,互動性也蠻強。然後給他看的動畫都是有字母的。



朗讀

平時生活中,無論是看書還是外面的廣告牌、路牌、指示牌,我和寶寶爸爸都會引導他去看,然後大聲說出上面的字,他說出的我們就糾正他,等他全部說完,就會指出他說錯的字告訴他這個是什麼字,不會很嚴肅,就是很隨意的告訴他。然後家裡之前也幫他訂了幼兒畫報,都是給他自己看的。開始的時候他不喜歡看,然後某天他在上面看到又去的內容,就把所有的畫報都翻出來自己看。我們也會讓他朗讀上面的內容,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跳過,讀錯也沒有關係。

總結

到現在,很多人都會驚訝我家寶寶識字的範圍很廣,很多幼兒的書,我們可以直接給他自己看,大部分的字他都是認識的,只有個別一些不認識就會問我們。應該就是一個是寶寶的興趣,另外一個是他一直是在一個很輕鬆的環境下認字,而且看的是他有感興趣的故事或者動畫,所以是在不知不覺間,他就對那些字有了印象。

圖片源於網絡,侵刪!歡迎各位留言一起分享育兒路上的風風雨雨。


某某某的薑餅屋

五歲後可以識字,過早識字會讓幼兒慢慢的有種抗拒,反感,枯燥無味的感覺,幼兒3歲後記憶力特別好,不用刻意讓幼兒過早識字,通過父母講故事,幼兒念兒歌,也可增加幼兒的記憶,幼兒反而更喜歡這種記憶方式,同時也增加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為什麼說五歲過後可以識字呢,因為孩子最好的記憶力是三至六歲,五歲之前都是通過故事,兒歌來記憶,五歲後就可通過圖片加文字來引起幼兒興趣從而識字,記住這些字。


中國式教育說的是孩子學得越早越好,不要輸在起跑線,但是剝奪了孩子最美好的時光,孩子最美好的時光現在只剩幼兒時期,因為據我瞭解現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孩子從小學開始就存在有各種各樣的補習班甚至興趣班,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得多,知道得多,學得多,其實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他們只想每天都開開心心的上學放學,很多家長從小學的時候就為孩子的未來的學習生活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你們覺得是為了孩子以後好,我只是想說你們沒有權利剝奪孩子美好快樂的童年。



每個孩子的記憶能力都是一樣的,早一點晚一點不會影響孩子對字的陌生感,只是方式方法一定要適合孩子的年齡。建議就算你想讓孩子早些識字,也要通過玩,聽,說引起孩子興趣,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孩子的笑容真的很燦爛,很美好。


我是一名陪孩子成長的幼兒老師,我希望把孩子的想法分享給大家,讓大家更多的瞭解你們的孩子,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溝通交流。


幼兒專家

每個孩子識字的契機都各不相同,有早有晚。

第一,孩子最初認字和認圖形沒啥區別。



圖片來自網絡

就拿我家孩子來說吧,說話比較晚,兩歲以後才真正開口說話,之前只會叫媽媽,孩子開口說話不久,我就給孩子買了純文字的卡片,我發現孩子這時候看文字和看其他圖畫沒什麼區別,文字對他們而言也是一種圖畫而已,所以他們這是識字就像記憶圖畫一樣,沒有難易之分,反而是越簡單的字孩子越不容易分清。有了簡單的識字,每愛看到自己認識的字都會很興奮,這樣也鼓勵了他認字的興趣。走到哪裡,看到文字都會問問,這是什麼。

第二,從小培養閱讀習慣,保證持續不斷的輸入。

另外,一般孩子的識字敏感期是在四歲左右,這個時期會對文字產生極大的興趣,在這時識字也會事半功倍。

大家的孩子都是多大開始認字的?歡迎評論留言討論


寶貝的笨媽媽

我覺得幼兒識字從兩三歲就可以開始了。很多名人大家在幼小時期的識字量已經能夠自主閱讀了。先說些國內的名人:

錢學森3歲時能背誦成百首唐詩宋詞,還能用心算加減乘除,淺顯的兒童讀物對他已難有吸引力,他常偷翻父親大書櫃裡的書。

魯迅早期識字,5歲起開始博覽群書,青少年時期就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極高的素養。徐悲鴻5歲識字,6歲能讀《論語》,作家沈從文4歲時,母親教他認藥名,學會了600多個字。

再說說國外的,比爾蓋茨,從小喜歡閱讀,9歲時已讀完所有百科全書,穆勒3歲時,父親開始教他希臘語,不到8歲就能自如運用這一 語言閱讀和寫作了。


教育學家認為,孩子成才的關鍵不在於天賦而在於早期教育,一個孩子的成就並不取決於他的天賦,而是由他出生到五六歲期間所受到的教育決定的,否則,即使有很好的天賦也未必會出現更最好的結果。

幼兒從2歲起就具有閱讀能力,而且越接近0歲就越具有可開發的語能言能力和旺盛的求知慾。幼兒在6歲上小學之前,大腦具有驚人的容量,可以吸收許多知識,這些吸收量甚至比他們在以後的人生 中所能學習到的還多,但可惜,家長往往在不經意間限制了孩子的學習能力的發展。

由於教改的原因,現在公立幼兒園不再教孩子認字,但我個人認為,幼兒識字是早期智力教育的一項傳統內容。從古代講的科舉制度來說,那時就設有“童子科\

夜妖說

識字,沒有明顯的年齡界限,只要父母用心,越早越好。



朋友的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第一個學期簡直成了孩子和家長的噩夢。一向推崇“幼兒階段快樂成長”的這位朋友後悔一直以來為什麼就沒認識到孩子識字的重要性。到了一年級,每天要學幾個到十幾個生字,對記性又不太好的孩子來說,學起來太費勁了。由於識字太少,數學卷子中的應用題理解起來感覺也很難,成績也不理想。老師三天兩頭找家長,催促家長幫孩子回家認真複習,多識字。可一下子識字那麼多,孩子就是記不住,孩子發愁,家長著急。

俗話說“笨鳥先飛”,誰也不敢肯定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何不嘗試一下“笨鳥” 先飛。“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只要方法得當,學齡前識字並不難。

親子閱讀

哪個孩子不愛聽故事,好吧,和孩子一起親子閱讀,這是識字最好的方法。閱讀時用手指著字,一個字一個字的讀,對重複出現的字加重語氣,加深對這個字的印象,也許下次再出現這個字時,孩子已經認識了。



生活中識字

孩子喜歡玩,帶孩子去遊樂園,認一認遊樂園的名稱。孩子喜歡吃,讀一讀食品袋上的文字。孩子喜歡看電視,電視中的文字也是學習的對象。走在街道上,和孩子一起認一認兩邊的店鋪名字,家裡的傢俱、電器、廚具上貼上識字標籤。只要有心,識字也能“潤物細無聲”。



識字存摺

為孩子精心製作一個識字存摺,告訴孩子,往裡存的越多,將來收穫越多。每次確認已經認識的字,寫入存摺,每天回顧,每天寫入。積少成多,將來會收穫不少的財富。



識字不必非得等到入學後,只要方法得當,越早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