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得了糖尿病之後,腎會不好?

夜晚吹冷風

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中國2型糖尿病防止指南(2013年版)》指出,糖尿病患者中有20%~40%會發生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腎衰竭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由於體內長期慢性高血糖狀態,容易對腎臟造成損傷,從而出現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病在早期階段主要表現為尿中白蛋白排洩增加,即微量白蛋白尿,以後逐漸進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喝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終發生腎衰竭,需要透析或腎移植。

預防糖尿病腎病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定期進行腎病變篩查,最基本的檢查方法就是尿常規,監測有無尿蛋白,所有成年糖尿病患者,不管尿蛋白排洩程度如何,至少每年檢測血肌酐。2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為糖尿病時就應該進行一次腎病篩查,之後每年需要檢查1次。

在糖尿病腎病早期階段,通過嚴格控制血糖喝血壓,可以防止或延緩糖尿病腎病的發展,因此定期檢查很重要,能夠儘早發現腎臟病變。


糖尿病之友

結合目前對糖尿病現代機制研究來看,更多的是因為得了糖尿病,出現腎臟損傷。但是有人會發現,臨床上很多患者,會出現糖尿病患者合併非糖尿病腎病的腎臟損傷,個人認為,這種現象的產生是兩種疾病同時出現在一個人身上,但是兩者之間會相互影響,加速腎臟損傷。

從中醫角度來說,糖尿病患者主要是以氣陰兩虛為主,腎氣、腎陰分別為一身氣、陰之根本,因此,隨著病情進展,逐漸損傷腎臟,腎陰虛不能正常收斂封藏,大量營養物質隨小便流失,導致整體虛弱的慢性消耗性疾病,常見症狀包括:腰痛,尿液混濁,大汗,渾身無力等等。

從現代醫學研究來說,糖尿病是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和胰島素作用異常(胰島素抵抗)而產生的代謝性疾病,主要與現代人飲食、生活方式有關。隨著病程進展,血糖控制不佳,就會出現腎臟損傷,當個比方,我們的腎臟本身在一罐淡水裡面可以正常工作,但是,你突然把它放到一罐糖水裡頭,隨著時間延長,糖水侵入腎臟的內裡,導致它無法正常工作,慢慢就失去其正常的功能。


醫學慕課


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還是很多的,大概有一億多糖尿病患者。

其時,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其併發症。

糖尿病控制不好,可以引起大、中、小血管的併發症。比如心腦血管病變,眼底病變,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足等。

出現糖尿病腎病,一般糖尿病發病5~10年後發生,所以一定要積極控制原發病,定期檢查血糖,腎功,尿分析等。

所以,當您確診為糖尿病,一定要控制好飲食,恰當的運動處方,做好宣傳教育,定期血糖監測,必要時藥物干預。


冰心93306

個人理解,腎上有豐富的血管,血液會在腎內進行循環,重吸收,血液中糖份太多了,重吸收這些糖,腎做工更多,會給腎造成負擔,長時間呆在高血糖中肯定是不好的,只有酸鹼平衡了才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