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和女孩接吻時,腦子裡想的居然是這些!

愛因斯坦和女孩接吻時,腦子裡想的居然是這些!

愛因斯坦

1907年的一個偉大時刻,愛因斯坦獲得了一層頓悟:一個下落的人感覺不到他的重量。這個看上去不起眼的想法,把他送上了推翻牛頓的世界觀之路。他以 “超越人類” 的想象力與專注力構築了 “思想實驗室”,獨自在其中揚帆遠航,最終成為世人眼裡的偉大天才。

在科學世界裡,他是一個虔誠近乎極端的信徒。在世俗世界中,他是一個讓人無法靠近的怪人。這就是真實的愛因斯坦,正如他自己所說:“我實在是個孤獨的旅客,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屬於我的國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親近的親人。在所有這些關係面前,我總是感到一定距離並且需要保持孤獨。

1

追上一束光,那會怎麼樣?”正是這個問題,終將讓愛因斯坦走上不朽之路,而當他提出時年僅16歲。

但令人沮喪的是,他從來沒有告訴任何人,他到底是在什麼樣的具體情況下提出了這樣一個關鍵問題的。因此我們只得猜測。

我們知道,1896年初,他是在距離蘇黎世以西30英里的瑞士城鎮阿勞讀書的時候構想這個問題的,當時他正在溫特勒家寄宿。

我想象,當時,陽光透過他租住的閣樓房間的窗戶,讓他醒了過來。一株菩提樹的樹枝搖曳著,將陽光切割成無數閃光的片段,它們在他床邊的牆上如同萬花筒般狂舞。他像一個孩子那樣伸出了手,試圖抓住一朵抖動著的光斑。

很明顯,他因為牆紙上變幻的形狀而發呆,結果他沒有掀開被子,一直到他的入定狀態被輕輕的敲門聲打破。“愛因斯坦先生!”這是瑪麗·溫特勒,房東芳齡18的漂亮女兒,她對他芳心暗許。“爸爸讓我告訴你,可以吃早飯了。”

2

在我的想象中,那天晚些時,在阿爾高州立學校裡,他坐在一間高屋頂的教室的書桌旁,無所事事地盯著阿勞河發呆。來得突然去得也突然,一直把窗戶敲打得噼啪作響的雨已經停了。

當濃密的雲朵飄然離去的時刻,一道神聖之光似乎從天而降,把君臨這座瑞士小鎮的陰鬱夜色一切兩段。

就在它擊中了黑色河流的地方,水波粼粼,波光閃爍,猶如一蓬鑽石在閃光。

此情此景,讓少年愛因斯坦目眩神迷,結果,老師在講交流發電機的線路圖,而他連一個字也沒聽到,一直到他的沉思被學校校長奧古斯特·圖持斯米德博士的吼聲打斷:“愛因斯坦先生!我最誠摯地為打擾您表示道歉。或許,在我們餘下的半個小時之內,您可以有一段時間賞光注意聽講,給我們一點點尊重?”

愛因斯坦和女孩接吻時,腦子裡想的居然是這些!

青年愛因斯坦

3

這天晚上,我看到愛因斯坦和瑪麗·溫特勒手拉著手在阿勞狹窄的街道上跑過,他們的腳在水窪上濺起水花,兩個天真無邪的少男少女一路歡笑。儘管全身都溼透了,但他們卻渾不在意,而且突然停下了腳步。他把她拉進懷中親吻。

越過她的肩膀,他看到沿街排布的煤氣街燈那些怪異的綠色光暈。它們一直延伸到遠處,慢慢匯聚在一起,閃光也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暗。在如同油一樣的黑水窪上,他看到了這些燈光的倒影,同樣也看到了滿月的倒影,就像一盞淘氣的燈,它掙脫了地球,扶搖飄蕩,飛到九天之上。他沒有繼續吻下去,而是抬頭望去。

“阿爾伯特?”

他整天都因為光而神不守舍。他整天想著的都是光。他整天都在問自己同一個逼人的問題:我們對光的理解錯在哪裡?答案就在問題當中,但他的問題實在太模糊、太不嚴密,叫人無法考慮。

他的女朋友和他說話,但他頭腦中的思緒已經到了千萬裡外。月光跨越了漫長的空間,進入了他的眼簾。他想象著它的這段旅程:跨越冰冷的真空,以每小時10億千米的速度疾馳,這時他的心臟漏跳了一拍。

突然,他知道了他應該問什麼問題;就是這個問題,讓他有了打開大門、步入新世界的潛力。事情如此明顯,他簡直無法相信,他過去從來沒有想到這一點。

4

阿爾伯特,你在想些什麼?”

即使他還沒有回答,她也知道,這將是一件她永遠永遠也猜不到的事情。儘管他才只有16歲,但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與其他人十分不同,他的想法與每個人都不一樣。她在他的房間裡看到過他一直鑽研到凌晨的那些課本,它們好像也是用難以索解的文字書寫的。

她知道她無法和他一起一路走去,無法進入他的世界。她突然有了一種預感,似乎她很快就會讓他感到厭煩,然後他就會離開她,這讓她的眼睛中泛起了淚花。

“我在想些什麼?”他說,好像從夢中驚醒。

“是的。”她用外衣的袖子抹去了淚珠,但他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我在想,追上一束光,那會怎麼樣?”

眼珠轉了轉,她抓住他的手,拉著他回家。

“阿爾伯特,你多麼奇怪啊。”

5

當然,這段文字不過是幻想而已,但想象是很有趣的!

當16歲的愛因斯坦構思他的關鍵問題時,人們認為光是一種波動,就像在池塘表面泛起漣漪的水波一樣這並不是一項明顯的事實,因為光波的兩個連續波峰之間的距離非常小,比人的一根頭髮的直徑還要小得多。

但在1801年,一位名叫托馬斯·楊的英格蘭物理學家做了一個天才的實驗,這個實驗證實了光的波動本質。儘管如此,對於光究竟是什麼,任何人都沒有絲毫的認識。

愛因斯坦和女孩接吻時,腦子裡想的居然是這些!

托馬斯·楊

1863年,一切都變了。在一份理論性的驚世傑作中,蘇格蘭物理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成功地把所有電現象與磁現象總結在一套工整的公式裡。“麥克斯韋方程”描述了一個變化中的電“場”是如何創造一個磁場的,而一個變化中的磁場又是如何創造一個電場的。把電與磁編織到一起,使之成為一件天衣無縫的衣服,這是繼牛頓統一了天空與大地、查爾斯·達爾文統一了人類與動物界之後,科學的第三次偉大的統一。

6

在檢查自己的優雅方程時,麥克斯韋注意到了一件令他非常意外的事情。這些方程允許波在瀰漫在空曠的空間中的電場與磁場中傳播。而這還沒有完。波動具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性質:它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傳播。對於麥克斯韋來說,這一點不但令他吃驚,而且具有明顯的含義。光必定是一種 “電磁波”。麥克斯韋不但發現了電與磁之間的聯繫,而且發現了電、磁和光之間的聯繫。

愛因斯坦和女孩接吻時,腦子裡想的居然是這些!

詹姆斯·麥克斯韋

兩年之內,麥克斯韋的理論便獲得了非凡的科技上的成功。按照蘇格蘭物理學家的“配方抓藥”,德國物理學家海因裡希·赫茲實際上創造了人工電磁波。1886年11月,通過使用電火花為“發射器”,他播出了看不見的“無線電波”。這些電波在他的實驗室另一端的一個作為“接收器”的線圈中感應了電流。

在我們這個全球超級互聯的世界裡,10億種聲音在我們周圍的空氣當中進行著看不見的持續交談,而這個世界就誕生在1886年的那一天裡。20世紀美國物理學家理查德·費曼說:“如果有人對人類的歷史進行一次長程回顧,例如說,由今後1萬年的人做這樣的回顧,我們幾乎用不著懷疑,在他們眼中,19世紀最重大的事件,將是麥克斯韋發現電動力學定律。”

愛因斯坦和女孩接吻時,腦子裡想的居然是這些!

海因裡希·赫茲

7

但是,儘管取得了如此之多的成功,麥克斯韋的理論還是給物理學造成了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就是,它與伽利略與牛頓的運動定律不匹配。

所有的波動都需要通過某種媒介傳播漣漪——水波通過水,聲波通過空氣。人們把光在其中傳播的媒介命名為“以太”。由於以太的存在,一個不可避免的後果就是,任何人對一束光線的速度所做的測量,必定取決於他以多快的速度在這種媒介中運動。比如說,你正站在一條航行中的小船上。風吹在你臉上的速度,取決於這條小船是逆著風運動,還是順著風前進。但麥克斯韋方程的古怪之處就在於,它們完全沒有提及任何攜帶光的媒介。反之,它們包括而且只包括了一個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它是一個不變的常數,完全不受它存身於其中的世界的任何影響。

8

由此得到的明顯結論就是,麥克斯韋的方程有錯,需要加以修正。

不管怎麼說,它們是科學大廈的後進晚輩。而另一方面,牛頓的運動定律是在差不多兩百年前建立的,而且,從建立之日起,沒有任何人發現過一個單一的例子,說明實際情況偏離了預言。

現在考慮愛因斯坦,他不僅因為赫茲對麥克斯韋方程的戲劇性確證而神迷,而且因為這些方程的美感而心醉,因為在他的眼中,這種品質是其正確性的有力說明。

牛頓曾在他的筆記本中寫道:“柏拉圖為吾友也,亞里士多德亦為吾友也,然真理為吾唯一摯友。”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因為愛因斯坦百分之百地贊同他的先行者的這種感情,這才讓他有了這樣的魯莽精神去懷疑牛頓。而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才會以16歲的少年之身,對自己提出這樣的關鍵問題:追上一束光,那會怎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