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的34年音樂夢

很多人都說任天堂只是一家遊戲公司,但有多少人知道任天堂一直致力於編曲的普及?真是應了那句話,不想做音樂的開發商做不出硬盒遊戲。

無數任粉們期待已久的任天堂Labo已於今日正式發售。雖然Labo所有的紙盒玩具都充滿了任天堂式的創意和趣味,但是筆者認為其中最具深意要數紙盒鋼琴。

任天堂的34年音樂夢

它雖然外觀小巧,但絕不僅僅是一個鋼琴玩具。若拋開紙板按鍵的手感問題和琴鍵數來看,紙盒鋼琴的專業性甚至超過了一些樂器店裡出售的兒童電鋼琴、電子琴。

紙盒鋼琴既是擁有波形記錄儀、包絡波生成器、混響/延遲效果器、鼓點音源的專業音樂合成器,又是支持打孔譜自動鋼琴演奏的編曲機。

為什麼紙盒鋼琴上的黑科技這麼多?原因其實很簡單,和其他的Labor作品相比,紙盒鋼琴的出現擁有歷史必然性,它的背後有著任天堂34年的音樂夢想。

FC《FAMILY BASIC》

很多80、90後的小夥伴們的記憶中,都有當年盜版遊戲機上使用的N合一黃卡。筆者小時候曾經花了“鉅額”壓歲錢買回一張,然後興高采烈地插在某霸王遊戲機上,但是發現裡面有一款只會“滴滴滴”響的遊戲根本玩不動,“媽媽,百貨店阿姨又騙人!”。

任天堂的34年音樂夢

後來我才知道,這款叫做《FAMILY BASIC》的遊戲是FC上最早的音樂遊戲(或者更準確地說是有作曲功能的編程遊戲)。《FAMILY BASIC》發售於1984年,也就是FC發售後的第二年。這款遊戲搭載了BASIC interpreter,支持任天堂FC鍵盤。

《FAMILY BASIC》內置的BASIC可以用於簡單的遊戲編程(不能保存),其中包含的“音樂模式”可以用於作曲。這款遊戲採用了FC的內置音源(音色無法改變),最多可以實現3音和絃,節奏速度有6個等級,還內置了《哆啦A夢》主題曲、《海螺小姐》主題曲等8首經典日本兒童歌曲。

同樣在1984年,蘋果公司發售了具有PCM音源的初代MAC電腦,雅馬哈發售了支持8音復調,搭載了FM音源的MSX machine和CX5M。

任天堂的34年音樂夢

雅馬哈CX5M

日文資料顯示,《FAMILY BASIC》雖然在音質音效方面無法與上面三款主流電腦相比,但是當時《FAMILY BASIC》加FC主機的總價格是3萬日元(當時大學應屆生平均月工資約15萬日元),價格低於當時最便宜的電腦的一半。因此誕生了很多用《FAMILY BASIC》製作出的曲子。

SFC《馬里奧繪圖》

1990年,任天堂SFC的出現讓“遊戲機戰爭”進入白熱化階段。這時遊戲機的畫面、聲音和上一個時代相比又有了大幅度的提升。1992年,《馬里奧繪圖》和SFC鼠標捆綁發售,這款遊戲把《超級馬里奧》系列中的經典形象與音樂結合在了一起。鼓點、貝斯、旋律的組合讓音樂遊戲的音樂元素變得更加豐富,樂譜形式也由《FAMILY BASIC》時的簡譜變成了五線譜。

任天堂的34年音樂夢

GB《口袋相機》

在任天堂的掌機GB上,也有一款對音樂行業的有著重要影響的遊戲(是不是“遊戲”有爭議),那就是1998年發售的《口袋相機》。這款GB上市9年後發售的遊戲名字雖然叫做“相機”,但亮點確是音樂。

任天堂的34年音樂夢

《口袋相機》中搭載的數字音樂合成器製作精良,使用模擬鍵盤進行輸入的方式讓人聯想到經典模擬合成器Roland TB-303。音源方面,Sound1採用正弦波和矩形波,其中矩形波可以根據佔空因數進行三段式調節;Sound2類似波形記錄儀(有待確認),可以在3種模式中進行切換;噪音模式也可以進行非常細緻調節。《口袋相機》的操作比較麻煩,只能使用GB的十字鍵,但能在遊戲掌機中做出如此高質量的數字音樂合成器,可見任天堂對於音樂絕對是真愛。

任天堂的34年音樂夢

Roland TB-303

同一時期,GB上還有兩款第三方製作的音樂軟件,一款是一家德國小公司製作的《Nanoloop》,另一款是一家瑞典小公司製作的《Little Sound Dj 》。《Nanoloop》已經推出手機版,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體驗一下。

DS《KORG DS-10》

插句題外話,日本老牌電子樂器廠KORG名字在音樂行業內響噹噹,但是讓筆者真正對這個牌子有了實感的是《輕音少女》中的大小姐琴吹紬。

KORG在1978年推出了經典的入門級模擬音樂合成器KORG MS-10。2008年,任天堂和KORG、美國AQ公司幾乎原封不動地將KORG MS-10搬上了DS掌機,這就是《KORG DS-10》。

任天堂的34年音樂夢

《KORG DS-10》的功能強大,操作簡單,有很多專業音樂製作人專門為了《KORG DS-10》而購買DS。《KORG DS-10》還時常出現在中小規模演唱會上,畢竟一臺有《KORG DS-10》的DS等於兩臺KORG MS-10。

任天堂的34年音樂夢

Wii《Wii Music》

2008年,任天堂在Wii主機上推出了《Wii Music》,據說這款遊戲的開發契機是因為宮本茂覺得“想玩樂器卻玩不了”。

這款遊戲對樂器演奏的模仿非常真實,吉他的推絃、鋼琴的滑奏等演奏技巧都可以通過Wii的操作杆巧妙完成。

任天堂的34年音樂夢

3DS《大合奏!樂團兄弟P》

任天堂從2004年開始推出《大合奏!樂團兄弟》系列遊戲,2013年在3DS上推出了《大合奏!樂團兄弟P》。這款遊戲加入了VOCALOID音源,還能將VOCALOID音源的音色調整到和自己的聲音相似的程度。《大合奏!樂團兄弟P》有72種樂器的音色,玩家們既可以進行模擬演奏,也可自己作曲。

任天堂的34年音樂夢

NS《KORG Gadget for Nintendo Switch》

玩音樂的朋友們應該都對手機上的數字音樂工作站《GarageBand》、《KORG Gadget》有所耳聞,這兩款手機app功能強大,專業性較高。國內外有不少專業音樂人都在使用這兩款軟件。

而就在4月19日,任天堂Labo正式發售的前一天,《KORG Gadget for Nintendo Switch》的特別主頁公佈消息稱,《KORG Gadget for Nintendo Switch》將於4月26日正式發售。筆者認為這絕不是巧合,而是時機終於到了。

任天堂的34年音樂夢

任天堂與KORG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文提到的《KORG DS-10》,這款成功的音樂合成器讓雙方都嚐到了甜頭。對任天堂來說,《KORG Gadget》移植NS平臺意味著當年的情景將會重現,一大波音樂愛好者會為了《KORG Gadget for Nintendo Switch》購買NS、購買任天堂Labo。

《KORG Gadget》上的小合成器(Gadget)都以地名冠名,官網消息稱,《KORG Gadget for Nintendo Switch》將包含16個Gadget。鑑於《KORG Gadget》現在擁有30個Gadget,筆者推測《KORG Gadget for Nintendo Switch》發售後會以DLC的形式追加Gadget。

《KORG Gadget for Nintendo Switch》的16個Gadget中,包含再現8位遊戲機音色的“Kingston”,再現舊namco遊戲音樂波形的“Kamata”……其他Gadget筆者不再一一列舉,請參照官網。總之對音樂製作者們來說,這些合成器足夠製作出專業水平的樂曲了。

任天堂的34年音樂夢

和IOS版、Mac版的《KORG Gadget》相比,NS版採用Joy-Con操作,最多支持4名玩家共同“對戰”作曲。

《KORG Gadget for Nintendo Switch》原本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問題:NS的Joy-Con雖然擁有數個物理按鍵,但是《KORG Gadget for Nintendo Switch》的專業性太強,已經到了外部MIDI鍵盤的有無會直接影響工作效率的程度(IOS版也因此問題遭到詬病)。畢竟16個Gadget不是玩具,每個Gadget都擁有專業級的品質。任天堂和KORG都無法無視專業音樂製作人們提出的“需要鍵盤”的呼聲。

任天堂Labo裡有紙盒鍵盤,這真的只是巧合嗎?4月26日發售後,KORG Gadget只要推出支持紙盒鍵盤的驅動程序,《KORG Gadget for Nintendo Switch》就可以進化成為“完全體”的數字音樂工作站。

NS與KORG的組合還有很多潛力值得挖掘。KORG有microKEY Air這樣的小型MIDI鍵盤,NS具有藍牙功能,那麼安裝藍牙MIDI控制軟件應該難度不大。如果能夠實現這一步,那麼甚至可以使用NS的Joy-Con來控制KORG Gadget的樂器進行演奏。

從PSG音源到FM音源,再到波形記憶音源、PCM音源,遊戲機的聲音技術在不斷進化。從十字鍵到觸屏,再到操作杆、Joy-Con、IR鏡頭,技術的進步也改變了任天堂“遊戲機做音樂”的操作模式。

任天堂Labo紙盒鋼琴的背後,有著任天堂34年的音樂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