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許多人都感到了羞辱,海地公佈“聯合聲明”,下“最後通牒”

臺灣許多人都感到了羞辱,海地公佈“聯合聲明”,下“最後通牒”

“這擺明就是勒索”

“海地外長上一次來訪,向我表達貴國有意願要協助海地發展。本人這一次來訪就是要跟你討論未來兩國發展合作的具體計劃。”30日,海地總統莫伊茲的這段話火遍臺灣媒體。臺灣各界都感到驚愕:一個來訪的外國元首在歡迎儀式上,“一開口就說來談臺灣要給的協助”。

莫伊茲細述了他對於海地未來的建設計劃——更像是一份早就準備好的願望清單:“改變列車”藍圖下有七大施政主軸,包括農業現代化、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私人投資等。據臺媒報道,稍後在蔡英文準備的“國宴”上,莫伊茲再提臺灣援助,聲稱為了新的夥伴關係,希望能夠促進雙邊合作,尤其在農業、觀光、教育、基礎建設、衛生、能源、都市計劃等領域。他強調,“蔡總統,海地非常期待近期內能夠在海地見到貴國在雙邊合作上有非常大型、非常有用的合作計劃”。雅虎臺灣網站30日的評論稱,“這擺明就是勒索”。

臺灣TVBS稱,頂著34度高溫主持歡迎儀式的蔡英文表情嚴肅,慢吞吞地念著講稿,心情似乎不太好。但蔡英文只能忍,因為莫伊茲在發言中提到:我本人非常期待我們的關係能發展到新的階段,成為戰略伙伴關係,以便關係能夠長久穩固。對於一個月內失去兩個“邦交國”的蔡英文來說,這種威脅殺傷力極大。

綠媒《自由時報》自我安慰稱,海地重申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另一家綠媒似乎感到了“屈辱”,在標題中強調“與海地簽署聯合公報,蔡英文承諾60天內規劃合作條件”,文章專門列出了許多網民的嘲諷和不滿。

臺灣許多人都感到了羞辱,海地公佈“聯合聲明”,下“最後通牒”

“帽子大王”的悲劇

島內許多網民、媒體和評論人士30日都提到十幾年前的一樁舊事,一起由此產生的悲劇。

“海地臺商經驗慘痛,還敢再前進嗎?”30日,雅虎臺灣論壇上,媒體人賈斐懋回顧道,陳水扁時期,被稱為臺灣“帽子大王”的戴勝通響應政府政策,遠赴海地設廠,沒想到當地發生動亂,造成工廠無法營運產生虧損,最後負債10億新臺幣結束制帽廠,也成了壓垮三勝制帽的最後一根稻草。戴勝通後來又因為積欠政府擔保的貸款1.5億元,遭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追債,告上法院,隨時都有可能被抓去坐牢。文章寫道,十多年前戴勝通就是受“總統”及政府高層人士要求,以“邦交”為名,才決定赴海地投資設廠。無怪乎他事後氣得直呼自己為“國家”付出這麼多,為什麼還要被追殺?他還曾感嘆“企業赴海外投資,別一味跟從政府政策,不然只是去送死”。

臺灣許多人都感到了羞辱,海地公佈“聯合聲明”,下“最後通牒”

“第一顆炸彈”

蔡英文當局有沒有錢以及能拿出多少錢往外撒?翻開臺當局2017年度預算,“外交部”編列的預算金額是244.8億元新臺幣,大約就是8億美元。

布基納法索上週宣佈與臺灣“斷交”後,暴怒的蔡英文很快宣佈要向世界衛生組織捐款100萬美元,據稱這筆錢本來是要給布基納法索的,滿滿都是報復的意味。不過,30日“立法院”的會議上,臺“外交部次長”謝武樵承認,目前還找不出錢可從哪裡撥出,政府還在統籌經費,在找錢中,也在盤點、找出最適合的方式和管道捐贈。“立委”王育敏痛批蔡英文,根本就是心急亂開支票。

2017年世界GDP排名,在185個國家和地區中,海地排名第135位,GDP總量為83.6億美元。而且,海地人口超過1000萬,而臺灣人口不過2300萬,蔡英文有能力接盤嗎?只從海地的電力需求來看,去年6月,莫伊茲承諾建立一個新的能源網絡,在接下來的18到24個月內,每天24小時為該國供電,計劃中的電網將向16個主要城市和10個部門供電。這樣的工程需要多少投資或貸款?

臺灣《旺報》30日的評論文章可能更讓蔡當局沮喪。文章稱,臺“邦交國”倒向大陸的真正原因並不在於錢,而是在於大陸在非洲、拉美、太平洋地區的整體佈局。這些國家都需要持續穩定的投資,特別是基礎設施的投資與建設。正如海地總統幕僚長拉羅所說,海地不再需要傳統援助或慈善基金,而是需要願意投資發展海地的對象,但這些恐怕是臺灣所無法給予的,恰恰又是大陸的長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