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語配音聽起來總是很尷尬?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過在看動畫的時候被國語配音尬到的體驗呢?可是明明是很不錯的臺詞,那麼優秀的聲優,為啥聽起來就是那麼尬呢?

這就要從很多個方面來分析了。

先說說臺詞本身的問題吧。

1語言不夠本土化

什麼是語言不夠本土化呢,就是臺詞生搬硬套,用的是日本的那一套,沒有把臺詞帶入到中國人自己的語境中來。

為什麼國語配音聽起來總是很尷尬?

舉個栗子說明一下,“豈可修”,但凡隨便看過幾部動畫的人想必都不會對這句臺詞感到陌生,我們看日配的時候也不會覺得這句臺詞尷尬吧?可是放到國語配音中呢?“可惡啊!”是不是完全沒有代入感,甚至有點尬呢?

造成這種尷尬的原因是中日兩國存在不同的語言習慣。在日本“可惡”這個詞會時常會出現在生活中,因此在日配動畫中不會覺得尷尬。而在中國呢?自從小學學用詞造句以後,很少人會在生活中用到“可惡啊”這種話吧?

想象一下,老師叫你到黑板前去解題,你剛一寫完答案就聽到你的老師在旁邊說:“可惡啊!你怎麼又寫錯了!?”怕不是全班都要笑出聲吧

2書面語和口語糾結不清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句子美吧?你想象一下你身邊有個人從早到晚都是這種口氣跟你說話看看,是不是很想給他一腳?

高逼格的句子自然有它的優美地方,可是當整集動畫裡的人都是這麼個調調在說一些看上去很高端的臺詞,那就是一種折磨了。

我覺得在這方面倒不如學一學人家大師:

“雞呢,他媽的雞在哪裡?” ——餘華《兄弟》

為什麼國語配音聽起來總是很尷尬?

“沒作什麼有意義的事情——媽的,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洩氣,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孃的什麼東西?”——季羨林

3語氣助詞脫離生活

各位觀眾呢,接下來哦,我要跟大家講哈,語氣助詞的重要性哇!各位看了上面這句話是不是雞皮疙瘩都要起來了?國配動畫中常常會出現一些這樣令人尷尬的語氣助詞。“說到AA的話,果然是BB最棒呢”和“說到AA的話,果然還是BB最棒吧”後者在日常生活中更會被大家看作是正常人吧......

說完臺詞的問題,再來說說演員相關的話題吧。

4角色屬性和聲優不匹配

這就要說到一個行業亂象了——聲優的選取往往只看人氣。某某聲優受歡迎,粉絲多,配過的角色多,大老闆手一揮:“就他了!”,壓根就不管這位聲優的聲線是不是適合這個角色。為什麼LOL,《守望先鋒》的國語配音那麼的棒?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遊戲方面的配音已經形成了正規的產業鏈,每一個遊戲角色都能找到最適合他的聲優。

為什麼國語配音聽起來總是很尷尬?

如果選了一位聲音比較“酥”的聲優來配戲命師......

5經費不到位,請不到好的聲優

動畫經費或者說預算不夠一直是國內動畫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低預算註定了在聲優方面不能請到太多頂級的聲優,只能選一些剛剛出道,不是很有工作經驗的聲優。

為什麼國語配音聽起來總是很尷尬?

著名聲優:碧木悠

注意聽日配的同學就能發現,即使在有聲優學校的日本,新出道的聲優往往在動畫中的表現也不會太好,棒讀什麼的也是常有的事。國內新出道的聲優一是沒有經過系統科學的培訓(大部分),二是沒有豐富的經驗,三是常常還會緊張,如果一部動畫中大部分的聲優都是這種情況,那配音會顯得比較尷尬也是理所應當的了(當然不排除天賦異稟,但那終究是少數)。

6

聲音好聽

什麼?!聲音好聽都是錯?!不不不,這裡說的“聲音好聽”,是指“只有聲音好聽”。

為什麼國語配音聽起來總是很尷尬?

明明很深情的場景卻因為演技差點讓我笑出了聲

在影視圈一個演員沒有演技,常常被蔑稱為花瓶,會被真真看劇的觀眾批評,聲優界也一樣。現在一些國配動畫男主角一開口,彈幕就開始“啊啊啊,好好聽”“好蘇啊,蘇炸了”,只注重聲音好不好聽,而不注重演技和情感,念出的臺詞不是棒讀就是捏著一股奇怪的調調,真的是聽著就尬翻了。

7千篇一律

國配有一個神奇的特色,就一旦某一種聲線受歡迎之後,接下來所有的動畫所有的角色全是這一種聲線。所有男性角色只有三種:攻音、受音、大喊大叫輸出全靠吼的逗比,女性角色更慘只有一種,那就是“萌”,人物在聲音的表現上絲毫沒有特色。不迎合角色而去迎合市場,連路邊的老爺爺都能蘇你一臉血,配音怎麼會顯得不尬呢?

早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招聘配音演員都會盡量保證新來的聲優和老的聲優聲線不一樣,新來的聲優中更加要有不同的特色。因此早年的國語動畫配音的角色才顯得那麼特色鮮明。

為什麼國語配音聽起來總是很尷尬?

當然國內目前還是有很多非常好的國配的,從遠古時期的《虹貓藍兔七俠傳》到現在的《狐妖小紅娘》都是非常優秀的國配。最後希望這樣的作品能夠越來越多,畢竟國漫要崛起可少不了優秀的配音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