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F15的新型號都是F15E的改進型,F15C有改進嗎?

stanleywang06

F-15C有改進,當前制空能力最強的就是F-15C阿拉斯加鷹,單挑蘇35都不怵的。題主可能有些誤解,F-15C和F-15E一樣,進行了性能較大升級。講一個大家可能不太清楚的細節,F-15C的產量實際上比F-15E的產量還要略大些。只不過是服役時間較早,升級的數量不是太多而已。

圖一:F-15C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玩了十多年了,換了好幾個版本。

在美國,F-15E並不是取代F-15C而存在的。當年美軍的F-111戰鬥轟炸機退役後,美國空軍突然發現手裡竟然沒有一型可以長程打擊的戰轟。這時就有兩個方案,一個是搞F-16XL,就是那個奇葩的箭形翼。另一個就是F-15E雙重任務戰鬥機。美軍向來偏好雙發重型機,於是F-15E就修成了正果。美國把F-15C作為專用制空戰鬥機,一直活躍在實戰第一線。F-15主要當戰轟用,扔炸彈的時候多,制空的時候少。

圖二:APG-63V3是比較新的版本,性能非常強悍,蘇35的雷達無法跟它相比。

而在以色列和新加坡則不一樣,這兩個國家維持不起一支專用的制空戰鬥機部隊,最好所有的飛機能空戰也能扔炸彈。所以美國後來出口的F-15都是基於F-15E的猴版。F-15E的空重比F-15C重了約1噸半,最大起飛重量多6噸,多出來的這些肌肉對於空戰是個包袱。但是新加坡拿F-15SG去橫掃東南來是沒什麼問題的。

圖三:美軍一般用F-15E扔炸彈,並不喜歡用它來制空。從過去到現在,大多數任務都是F-15C來幹,以後也是如此。

F-15C和F-15E從2012年起,都換裝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只不過F-15C裝備的是APG-63V3,F-15E裝備APG-82V1。兩者都裝備JHMCS聯合頭盔,可以發射AIM-120D中程空空導彈和AIM-9X近距空空導彈,都安裝了ADCPII任務計算機,美軍還打算為F-15C裝備IRST,而F-15E是不打算安裝的。

大家不要以為F-15C已經過時了,其實並沒有。美國空軍拿來制空的戰鬥機數量有限,只有可憐的100多架F-22,和這一批改進過的F-15C。這批F-15C在經過改進後,將會服役到2040年。是的,厲兵哥沒寫錯,到時最年輕的一架F-15C也會有65歲。


厲兵

美軍的MSIP和MSIP-II改進項目

MSIP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進行的,其核心內容是對F-15機群進行中期維護,戰鬥機服役壽命中期都要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中期維護,檢查戰機各零部件狀態,將裂痕較大、狀態差的零部件,進行更換,讓戰機能夠安全可靠的走完使用壽命。

每架戰機完成維護需要將近半年時間,需要將戰機全部拆開,進行逐一檢查,因而也是進行大規模升級的方便時機。

MSIP在升級時,主要內容是更換AN/APG-63雷達、改進機載計算機、可以使用AIM-120中距彈、安裝戰術電子戰系統(TEWS)。

如果按照美軍原本設計計劃,在上世紀90年代完成MSIP中期維護後的F-15機群,將在2010年左右走完整個服役壽命,並開始退役,將由F-22接班。但是因為蘇聯解體,威脅減少,以及F-22功能太過於單一,導致F-22總產量不過186架,根本無法全部接班F-15機群。所以美軍對F-15A/B進行替換後,對F-15C/D機群進行延壽升級,這就是MSIP-II的來源。

同樣,MSIP-II的核心內容是代號為“SELP”的結構延壽,做法同樣是跟上面講的中期維護類似,將飛機拆開,每個部位逐一檢查,更換需要的部件。經過SELP結構延壽後的F-15C/D戰機,使用壽命可以從8000小時,增加到12000小時,並且遠期可以達到16000小時的使用壽命。完成一萬小時飛行時間的F-15

在升級方面,其主要是更換AN/APG-63V2和V3雷達,但是注意的是該雷達屬於第一代AESA技術,而且是在原有的AN/APG-63V1雷達基礎上更換電源控制和發射天線而來的,其原有的供電結構和冷卻系統並不改變,跟F-16V計劃中的SABR和RACR雷達一樣,峰值功率受到限制,屬於“閹割版”AESA雷達。

AN/AGP-63v2/3是採用超級大黃蜂的發射天線技術,而且功率受限制,蘇-35的雪豹雷達雖然是PESA,但是其峰值功率比F-22的AN/APG-77都還高,比63v2/3至少高一倍。總有些人比較宙斯盾的PESA和052D驅逐艦346A的AESA時,談PESA不一定差,宙斯盾峰值功率高,果然是選擇性發揮。

此外MSIP-II的其他改進主要是使用AIM-9X新型響尾蛇導彈以及JHMS頭盔顯示瞄準系統。

日本的J-MSIP升級項目

日本是F-15C/D機群的最大海外客戶,因為生產時間比較靠後,再加上90年代,日本空中安全形勢非常理想,自衛隊緊急升空次數一年不超過100次,美國在推行MSIP升級項目的時候,日本的F-15C/D狀態都比較好,所以並未參加。他是到2004年左右,開始執行中期維護為核心的J-MSIP升級項目。

J-MSIP除了進行中期維護外,最主要內容也是打主動導引頭空空導彈,其同樣更換AN/APG-63v1雷達、機載計算機,安裝戰術電子戰系統。但使用的導彈是日本自己研製的AAM-4B和AAM-5導彈。

J-MSIP升級項目大約有105架財政預算已經撥款,目前有超過80架完成升級改造,其中部分戰機安裝了IRST紅外搜索與跟蹤系統。

比較有創意的以色列Baz 2000升級項目

以色列的F-15升級項目比較有創意,除了同樣需要的中期維護內容外,其Baz 2000升級項目的目的是把以色列手中的F-15A/B/C/D變成一款戰鬥轟炸機。

Baz 2000大量使用以色列的F-16I“風暴隼”上的航電設備,除了相對應的具有發射AIM-120中距空空導彈外,大幅度增強其對地攻擊性能,將其變身成一款戰鬥轟炸機。以色列的F-16I“風暴隼”,其很多航電設備是以色列自己開發的,Baz 2000將其移植應用。


五嶽掩赤城

美國以色列和日本的F15C都有改進,不過都是小打小鬧,改改雷達,升級升級電子設備,換換導彈完事,當然了F15C到現在為止快40年了,大修打補丁是當務之急,美國人喪心病狂,波音公司準備讓245架F15C重新整容,飛滿70年才退休,真是勞模。

美國的F15C最大的改進是換雷達,機頭換一個相控陣雷達,雷達發現距離翻番,而且雷達能同時看空中地面和海面多個目標,不過遺憾的是,F15就能帶空空導彈,對於地面和海面目標無能為力。

F-15C太累了,為帝國征戰40年還不讓退休,現在要幹70年才行,戰鬥機的中的超級勞模


以色列的F15C主要是換裝國產的怪蛇導彈,還有電子戰設備。

而日本的F15C也類似,換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國產導彈,來的很慢,30-40年的飛行,飛機結構壽命差不多了,全身很多補丁,日本人真是牛,不僅僅員工過勞死,飛機也要過勞死,簡直是慘無機道。

猶太人的F15戰鬥機是世界上戰果最多的三代戰鬥機


最新F15型號戰鬥機基於F15E設計,而不是F15C設計,原因很簡單最新的新加坡F15SG,韓國F15K,沙特阿拉伯F15SA戰鬥機實際上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空中優勢戰鬥機了,而是空戰和對地對海並重的多用途戰鬥機,也就是美國人說的空戰攻擊雙重戰鬥機。

最強F15是沙特的F15SA全身精裝設備,價格直追F22,性能差好幾條長安街,明顯忽悠人:人傻錢多速來



為啥不從F15C升級過來,原因很簡單,F15C還是一種比較單純的戰鬥機,主要利用機炮和空空導彈和敵人作戰,飛機設備少,重量輕,推重比高,依靠無敵的發動機和導彈幹掉敵人,

從F15C改進成多用途戰鬥機,增加對地功能,已經有現貨了,這就是F15E攻擊鷹。



新時代為啥都這麼流行多用途戰鬥機了?很簡單,省錢啊,一份錢實際上買到了2架飛機,一架空戰,一架對地對海攻擊,雖然飛機價格高的髮指,但是很合算。


大水

這主要是由於F-15E設計較晚,且該機是雙座多用途戰鬥機,使用面相對較廣,而F-15C則屬於傳統的單座空優戰鬥機,對於裝備數量較少的國家而言,採購F-15E顯然更具優勢。

F-15A 1號原型機

由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McDonnell-Douglas Corporation)設計的F-15“鷹”(Eagle)戰鬥機最初就是為空優設計,其A、B(雙座訓練)、C(改進單座)、D(雙座)、J(日本自衛隊)型其實都是空優型戰鬥機,且自1976年1月9日服役後,就一直在大批量進行生產。如今,美國空軍、沙特、日本、以色列都依舊保有上述這些機型。

F-15C型戰鬥機

F-15系列戰鬥機的升級主要開始於1983年2月進行的“多階段提升計劃”(Multistage Improvement Program,MSIP),1985年首架MSIP計劃中的F-15C出廠,該機包含提升機載電腦處理能力、擴充武器使用種類、擴充電子戰系統、配備ALR-56C雷達警告接收器、ALQ-135反制裝置等。這之後,這些以空優作戰為主的F-15亦在進行持續升級,在2007年,美空軍還開始對其裝備的F-15開始批量進行相控陣雷達(AESA)、被動/主動警告生存系統(EPAWSS)、電子戰系統等升級,目標就是將其延役到20世紀20年代。

F-15E

至於F-15E型戰鬥機則設計於20世紀80年代,來自於1981年3月美國空軍的“提升型戰術戰鬥機”(Enhanced Tactical Fighter,ETF)計劃,定位就是“戰鬥轟炸機”(Strike Eagle),相關改進則是基於F-15B型戰鬥機進行,並於1988年4月服役,且在1991年的“沙漠風暴”行動中就被完成上千次出動。像以色列、韓國、卡塔爾、新加坡、沙特等國(其中有和之前型號混裝)採購的F-15戰鬥機由於時間較晚,就均屬F-15E型的後續發展系列。


鼎盛軍事

當然改過啊。不過F-15,F-16兩款戰鬥機的改進工作確實美國人做的不多,很多都是改出來給盟友用順便自己積累技術的。

F-15最早服役的型號是F-15A,1972年服役,出口型是給以色列的F-15I。

1981年F-15A的改進型F-15C服役,出口型就包括給日本的F-15J。

在此之後美國空軍也對F-15C進行了數次改進升級,但是仍然都沿用了F-15C的編號。

比如90年代中期對F-15C進行過升級,可以發射AIM-120。2003年前後又對F-15C進行升級,可以發射AIM-9X。其他的升級也包括換裝雷達。從最早的平板縫隙天線雷達一路換到有源相控陣。

目前在做的最新的升級則是F-15 2040C升級包方案,包括改進武器掛架設置,可掛載16枚AIM-120。換裝新的有源相控陣雷達AN/APG-82,新型數據鏈,IRST綜合光電孔徑系統,玻璃化程度更高的座艙等等,考慮到多攜帶8枚導彈可能帶來的飛行性能的損失F-15C也可能會換髮動機。

AN/APG-82這個雷達目前公開的信息是保留現有AN/APG-63V2的前端,即發射機部分,而後端的數據處理部分則用AN/APG-79的。(用於F/A-18E/F)

而為了最終完成服役到2040年的要求,飛機的結構還要進行升級改裝,其中完成的實驗中,F-15E和F-15C分別完成了16000,18000小時的地面靜力實驗。

不過且慢啊,美國空軍對自家F-15與F-16的升級基本停留在淺嘗即可的水平。早在80-90年代美國就完成了F-15與F-16更換矢量噴管的改進實驗,然後一直沒有真正推廣開來。

可能的原因是因為F-16的退役已經不遠,而F-15實際上因為設計時間太早,氣動方面確實不怎麼樣,所以也沒做這方面升級。而在不更換髮動機的情況下實際上2040C升級包方案改出來之後的F-15C還不如拿去舔地得了,真掛16枚空空導彈這飛機飛行性能基本已經爛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