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糧田》中這三個人的三句評語,才真正詮釋了一個複雜的杜霄

當一口氣看完《天下糧田》後,發現最終給人以最多困惑、恍惚的人竟不是位居九五乾隆皇帝,也不是鞠躬盡瘁的劉統勳大人,而是大才槃槃卻命途多舛的杜霄先生……

1.

杜霄的一生有一條很明顯的分界線,那就是他在密查皇莊而不幸被捕的這一時期。當時,他在酷刑恐嚇面前大義凜然,並也做好了慷慨赴死的準備,但當鐵箭飛派出的房槓“救”了他之後,他的思想軌跡、人生軌跡竟就這樣漸漸地發生了一個180度的轉變……

說句自私的話,在杜霄叛變的那一刻,給人的感覺比他被那太監弄死了還要讓人難受!

然而,當話再說回來,很多越是想不明白的東西,才越是真實。關於杜霄的複雜之處,其實用劇中三個人的三句評語還是可以完整詮釋的。

《天下糧田》中這三個人的三句評語,才真正詮釋了一個複雜的杜霄

2.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在乾隆說這句話的前一天晚上,其與劉統勳曾秉燭長談,家國天下、無所不及,當然,也少不了對杜霄一提。可是,縱然乾隆當晚一口氣將那一份《救田疏》連讀了三遍,縱然劉統勳言語之間也多少希望乾隆能再給自己這個學生一次機會……

《天下糧田》中這三個人的三句評語,才真正詮釋了一個複雜的杜霄

但乾隆還是從根子上將杜霄這個人給否決了。

“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從用人角度來看,乾隆已斷定如再給杜霄機會,那其風險很可能遠大於其能創造的價值,因此,即便自己十分愛惜杜霄之才,即便當前御案上還放有其所代寫的幾份奏疏……但,還是毫不猶豫地將杜霄發往寧古塔,終身為奴!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在乾隆眼裡,這就是一個無德之人、尤其無德之官的報應。

3.

已有鐵聲告杜雀,再無鼓音送霄雲。

這副對聯是在杜霄臨往寧古塔前,他的老師劉統勳所贈送的。

《天下糧田》中這三個人的三句評語,才真正詮釋了一個複雜的杜霄

滿眼惋惜。也不無後悔!

其實筆者時常在想這一問題:劉統勳該為杜霄的最終結局負責嗎?結果是,也該,也不該。說其不該是因為畢竟劉統勳只是他杜霄的老師,他對杜霄的仕途升遷是不負有任何義務的;而說其該則是因為劉統勳是關心杜霄、是想培養杜霄的,但不知是劉統勳太過注重基層鍛鍊,還是政務太過繁忙以致完全忽略了他的學生還一直在底層服務……

在當天的雪中對話中,劉統勳也曾引用過王勃的詞句:“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他以此來形容杜霄的不幸。但其實,杜霄與馮唐、李廣是大有不同的,因為杜霄是有很大機會大有可為的!只要他的老師稍加提攜……

《天下糧田》中這三個人的三句評語,才真正詮釋了一個複雜的杜霄

而顯然,他的老師是有這個能量的,是知道杜霄本不壞的,也是知道如給杜霄一個更大的平臺,杜霄也是可以駕馭自如的。

4.

鐵棋一局無人看,鼓枰百響有鬼聽。

這副對聯是杜霄送給劉統勳的,但何嘗又不是留給自己的?懷才不遇之心,躍然屏上。

杜霄的一生是不幸的,而其中的一個不幸就是因為他的老師劉統勳。因為他的老師劉統勳是當朝一品大臣、是乾隆身邊的絕對紅人,於是就使得杜霄很難不會有被貴人相助之心,他一直是渴望仰沐老師恩澤的。

但現實與預期之間的不吻合,恃才傲物與難於啟齒的相矛盾,使他的內心愈加急躁,愈加急功近利,愈加憤世嫉俗,最終劍走偏鋒。

《天下糧田》中這三個人的三句評語,才真正詮釋了一個複雜的杜霄

“好人終有天賜,惡人終有天懲,但我杜霄,本非惡人,是這個世界把我逼成了這樣”!“同在一個環境之中,為何偏偏只將你杜霄給逼壞”?

誰對誰錯?孰是孰非?

恍惚難斷!

《天下糧田》中這三個人的三句評語,才真正詮釋了一個複雜的杜霄

文 / 起叔

圖 / 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