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業首部新規5月實施 那些關於快遞的“老問題”解決了嗎?

自從有了“快遞業”,讓我們的生活多了很多便利。在享受便利的同時,它也衍生了一些麻煩,比如曾經的快遞丟失、危險物品快遞、相關信息洩漏等等。

今年1月18日,天府早報曾刊發《快遞將取件短信發錯手機號 市民香腸爛在櫃裡》一稿,也是因有市民反映在未接到快遞人員電話通知的情況下,隨意放置快遞件,導致物件損壞的情況。總的來說,因為一些快遞員的不規範操作,導致“快遞業”常常被大家所詬病。

快遞業首部新規5月實施 那些關於快遞的“老問題”解決了嗎?

資料圖

《快遞暫行條例》之最後一公里 全面執行仍然有難度

小秦住的小區原本是有專門用於存放快遞的櫃子,可不少快遞員為了圖方便,還是會選擇直接將快遞堆放在小區門口,長期以來,小區門口便形成了一個快遞臨時存放點。這樣任意的堆放,無法保證快遞件的安全,拿錯拿丟快遞件的事情時有發生。

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小秦發現小區門口堆放的快遞包裹減少了很多。“聽說因為快遞新規正式實施,快遞員必須將快遞送到客人手中,或是在徵得客人同意的情況下,將快遞件放在指定的櫃子裡,這麼看來新規還是很有作用,情況改觀了不少。”

90後上班族小宋在收快遞時,也明顯感覺到了變化,“前天我收個快遞,快遞小哥不僅主動打來電話,還說一定要我當面簽收。我當時還在納悶,這是怎麼了,就網購個幾十元的東西,還能享受這樣的待遇。”小宋說,以前她都是看到快遞員短信後,自己下樓取快遞。“這樣的變化挺好,更規範、更人性化了,還可以很好地避免快遞丟失。”

在寄件方面,《快遞暫行條例》進一步明確,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收寄快件,應當對寄件人身份進行查驗,並登記其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絕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收寄。

因為工作的需要,在辦公室工作的小丹常常寄快遞,“因為時常接觸到,所以感受更真實,現在寄快遞的流程真的是越來越規範了。”小丹說,以前寄快遞,可以用別人的身份證,甚至有的“面熟”的快遞員根本不會核實身份信息,直接就可以寄。但最近,她發現包括一些小型快遞公司在內,都嚴格執行了快遞實名制的規定。“雖然流程麻煩點兒,但是現在寄快遞真的很放心,實名制無論對企業,還是對客戶都是一個保障。”

快遞業首部新規5月實施 那些關於快遞的“老問題”解決了嗎?

資料圖

《快遞暫行條例》之隱私安全 越來越被大家所重視

關於洩露寄件人隱私這方面,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及其從業人員不得出售、洩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情節嚴重的最高處10萬元罰款。

有數據顯示,一名普通的快遞員平均每天可以派送快遞件100件左右,如果在特殊時期,派送量可能是平時的2倍。那麼面對這麼龐大的快遞量,市民的快遞安全如何保證?有沒有遇到過被誤拆或是調換的情況?市民黃小姐有話要說,黃小姐是個95後,去年剛剛大學畢業參加工作,熱衷於網購的她,每週都有2、3個快遞要收。“有一次,我的快遞包裹被人‘狸貓換太子’,我懷疑是因為我的信息被洩漏出去了,但是快遞公司拒絕承認,也就只能自認倒黴,不了了之了。”黃小姐表示,新規對保護消費者隱私作出了明確規定,這一點非常好。

有的單位快遞人員不能送到樓上,只能客人下來取,一到快遞“高峰期”那一地的快遞簡直壯觀。“每個快遞表面上都很清晰的寫著收件人姓名和電話。要是快遞公司可以通過一些手段將電話號碼隱藏一部分就好了。否則,這樣也容易造成一些信息的洩漏,畢竟大家都在那兒找快遞,也不能保證誰不會‘別有用心’啊。”剛取了快遞黃小姐又發現了一個問題。

“快遞公司確實掌握了很多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如果這些信息被洩露或是倒賣出去,將給消費者帶來巨大的傷害。”市民熊先生就表示,自己曾莫名其妙地收到過一些寄到家裡的廣告信件,當時還在納悶,後來一想,他懷疑自己的信息是被快遞公司洩露出去的。“這一規定太有必要了,希望今後快遞業越來越規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