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換個視角看問題,再嚴重的問題不是問題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換個視角看問題,再嚴重的問題不是問題

所以在《弟子規》上有一句話:“德有傷,貽親羞。”是說自己德行上有損傷,會給父母家人帶來羞恥,使家人蒙羞。而當她母親往下面讀的時候,卻看到女兒這樣寫道:“其實我上面所描寫的種種悲慘的狀況都未曾發生,那麼我為什麼寫這些給你們呢?我寫這些的目的其實只是想告訴你們一件事,那就是我上一學期的物理和化學考試都沒及格。”這個女孩子如果一開始就直接告訴父母,我上學期物理和化學考試都不及格,她的父母會怎麼反應呢?他們可能會說:“做學生天職就是學習,結果一學期下來你居然兩科都不及格,你這個學生是怎麼當的!”為了避免這樣的訓斥,這個女大學生就描述了種種更加悲慘的境況,然後輕描淡寫地告訴父母,其實這些事都不曾發生,她只是想告訴家人,她的物理和化學考試沒有及格而已。那麼我們想一想她的父母親看到這兒,會有什麼感受呢?應該會很慶幸,覺得幸好以上所述的種種狀況都不曾發生,那麼這個物理和化學考試不及格.就顯得是小事一樁。所以下次,當我們因為那小小的壓力而感覺到困擾的時候,我們應該找一個更嚴重的狀況,這樣我們就發現問題並不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嚴重。

這兩個故事,告訴我們換個視角看問題,再嚴重的問題不是問題

還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少婦,剛剛結婚兩年,她的丈夫就另覓新歡棄她而去了,而她不到一歲的孩子也得了重病離開了人世。看到自己的親人一個個地離自已而去,她感覺到很悲觀失望,覺得生活沒有什麼意義了,於是就投河想自殺。幸運的是她正好被河邊的老人救了起來,這個老人就問她:“你看起來家境不錯,而且年輕貌美,為什麼這麼想不開,要去自殺呢?”這個少婦就說:“老爺爺,你不知道我的家境有多麼悲慘。我剛結婚兩年丈夫就跟著別人走了,而我唯一的兒子也得了病離我而去,我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地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這個老人聽了之後,沉吟片刻,然後問她:“那麼兩年之前你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少婦想了想說:“兩年之前我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我生活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老人聽了沉思片刻,說:“那這實際上不過是命運之船又把你送回到了兩年之前罷了。你現在又變得無憂無慮,無牽無掛,自由自在了,上岸去吧。”少婦聽了,覺得老人的話也有理啊,於是走到了岸邊,再也沒有想過去自殺。所以,換個視角看問題,再嚴重的問題不是問題。我們的痛苦不是問題本身帶來的,而是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產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