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取而代之的是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安靜、詩意的氛圍也轉變成了富有運動感的畫面,清冷的調和色變少了,跳脫出許多黃、綠、藍的純色,激烈、衝突,還出現許多張揚的幾何圖形,好像要完全打破敘事性。

对着镜子脱衣服的人体形象,是艺术家的“西西弗斯之谜”

劉曉輝在香格納個展“兩個動作”現場

劉曉輝,1975年出生于山東,1991年來到北京,相繼在中央美術學院完成附中,大學和研究生的學習。2007年應邀赴英國倫敦進行藝術交流和創作,目前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劉曉輝作品的結構是緊緊圍繞其生活線索(路徑),利用繪畫語言的造型塑造和對色彩的反覆分析,在對於“當下經驗”的不斷肯定與否定中,通過在繪畫過程中反覆地推敲與提煉,運用指向性模糊的題材和尋常的場景事物,力圖通過“質”和“量”的滲透反應,來尋找一個“空間”進行反覆實踐和判斷。

或許,劉曉輝是藝術圈起得最早的藝術家。

每天早晨6點20分起床,劉曉輝已經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了。和大多數藝術家如夜行動物的生物鐘不同,劉曉輝的生活極其規律,生活越來越規律,甚至是他的另一個目標。

早上開車到工作室,然後畫一早上畫——他每天都保持著這樣的工作節奏。

劉曉輝說, “我不太相信靈感,因為我每一天的工作都會有一些感受,會直接畫在畫裡,我相信累積起來的東西。”

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劉曉輝工作室

層疊式的繪畫方法,讓劉曉輝在單張畫面的創作節奏上顯得有點兒慢,畫完一層還要等它幹,於是他乾脆就再畫一幅。工作室的四面牆都是正在創作的繪畫,工作在多幅畫面之間同步進行。因為每天面對畫的感覺都是新的,所以每天都會在反覆塗抹中產生新的變化:畫大尺幅畫累了,就想畫小的,畫平靜靜止地多了,就想畫點兒動態的。

對一個終日都在工作室裡創作的藝術家來說,也恰恰是這些細微的身體需求,在積累中造就了劉曉輝每一次展覽呈現的轉變。

兩年多以前,劉曉輝畫了一個女人的背影。一個夏天的婦女,白衣、黑裙、短髮、高跟鞋、裸露的手臂和小腿。她沒有面孔和表情,這使得人們不再將注意力放在她的內心深處。在那場名為“西西弗斯之謎”的展覽中,這個不斷重複的女人背影形象被人們所津津樂道,欲言又止的潛臺詞,讓所有人都對這個形象產生了想象力。

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無題-綠草地》 250x200cm 布面油畫 2014-2015

就在大家都以為這個形象將成為劉曉輝的標籤時,2018年3月4日北京香格納畫廊開幕的“兩個動作”中展出了他的最新作品,作品中則完全看不到這個女人。取而代之的是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安靜、詩意的氛圍也轉變成了富有運動感的畫面,清冷的調和色變少了,跳脫出許多黃、綠、藍的純色,激烈、衝突,還出現許多張揚的幾何圖形,好像要完全打破敘事性。

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無題-自由生長 | Untitled - Natural Growth 繪畫 | 布上油畫 | Painting | Oil on canvas | 220*660cm (in 3 pieces) | 2015 ~ 2017, LXH_4085

有人跟他說,之前的作品像大海,而這次的作品像森林。

劉曉輝有著自己的展覽和工作節奏,時隔幾年呈現一個個展,從更早的“勞作”系列和上一次個展“西西弗斯之謎”,這種與時間的間隔平行的還有作品面貌上的巨大變化。尺幅上不僅從小變大,畫中人物在從具體生活的形象到非具體所指上,色彩從既定的色彩區間到選擇純色,一點點發生了變化。

“其實我從來沒有預設自己要畫一個背影為題材的作品,為什麼會發生轉變?我自己其實是沒有預設的,轉變是自然生長在每天的工作當中。”

面對劉曉輝,難以對藝術家每天進行繪畫的狀態進行抽絲剝繭的梳理,似乎理解他的轉變成為了一件非常困難且具有跳躍性的事情。而當從他的工作方式入手閱讀,這一切又豁然開朗。

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劉曉輝工作室

對於劉曉輝而言,題材只是一個容器,包括尺幅、顏色等等都不是最重要的一點,重要的是他自己的看法和經驗,但經驗又意味著侷限,所以需要時常用新的經驗否定自己,於是便出現了這種不斷否定、不斷遊移的工作方式。而這份工作方式,也貫穿了他創作的始終。

劉曉輝真正的創作起點是在他美院任教之後,之前他曾在《北京青年週刊》工作八年,設計的工作一方面啟發了他面對生活的思考,另一方面,也讓他認清自己希望專注創作的內心。隨後,他又回到美院考取研究生,之後留校。那個時候劉曉輝的作品特別注意捕捉那種帶有敘事的日常生活的細枝末節:冗長、機械且重複的生活節奏往往被他簡潔有力的筆觸帶動出來,幾乎所有情節都圍繞著藝術家周遭事物展開。

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One Day of A Female Model, chinese ink on paper, 220 x 100 cm, 2007.女模特的一天,紙本水墨,220 x 100 cm, 2007.jpg

出身藝術世家,自幼學習繪畫的劉曉輝,對於繪畫的材料並不陌生。小時候,圖像信息的匱乏和繪畫技巧的學習,讓他善於創作甚至虛構形象。和很多從文革時期成長而來的孩子一樣,連環畫成為了少年時期的讀物。這種由人物串聯的敘事形式,在多年之後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影響著劉曉輝的創作。

在他的早期創作2011年《女模特的一天》中,劉曉輝將模特的一天生活用連環畫或電影分鏡頭的手法所展現:一個模特穿上衣服,關上門,走出校園,走到生活當中。可能做模特也沒什麼錢,所以她下午還要去做小時工,而這些畫面都是劉曉輝自己想象出來的。

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02模特的一天》(局部) 31.5x41cm 布面丙烯 2011

而當時其中對鏡脫衣/穿衣的動作,以一種無意的方式,成為了劉曉輝本次個展中系列創作的來源。

“剛開始畫了一點動作,但是中間的過程時間變長之後,動作發生了變化,逐漸的演變,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這對於劉曉輝來說是不期而遇的,而堆疊在上面畫面的時間厚度和反覆勞作的密度,讓這一切都變的順理成章,讓你能夠如此清晰而強烈的感受到藝術家的真誠和創作的生長演變。

在本次北京香格納展覽開幕之際,YT新媒體與藝術家劉曉輝聊了聊他創作中的轉變以及本次最新的個展“兩個動作”。

YT專訪藝術家劉曉輝

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藝術家 劉曉輝

YT:早期的“勞作”系列,當時作品的色彩都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區間,以“土地”的顏色為主,你說“正在土地上勞動人們有種親切感”。

劉曉輝:藝術家很依靠身體反映,你需要吃肉的時候就要吃肉,想吃點水果的時候就吃水果,創作也一樣,當時我可能需要一些補充。雖然當時創作思路不是很清晰,但是我知道我的創作是有反覆性的,而題材和畫法是有一定關係的。

那個時候會跟學生一起寫生考察,雲南、甘肅等地,能看到許多勞動的人,他們都穿著鮮豔的衣服,這些荒涼土地上戴著紅頭巾的人讓我有點兒感動,他希望用色彩的溫度來回饋自己內心的感覺,情感上讓我有了身體需求。

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紅頭巾》(局部1) 14x23.5cm 木板油畫 2013

YT:在你第二個展覽“西西弗斯之謎”中,不僅在作品尺幅上出現了變化,還出現了形象的重複,甚至有些重複都很細微,那這次的轉變是如何發生的?

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無題-走廊2號》 180x160cm 布面油畫 2014-2015

因為我畫的很慢,畫完還要等畫幹,就畫了第二張,就這樣畫的越來也越多,兩年多的時間裡畫了十幾張。在“勞作”和“西西弗斯之謎”的時候,為了畫的像,表達某種敘事,我用了許多調和色。之後我就想用純色來感受一下,更主動地來搭建畫面。像添加限制一樣,用黑色、白色、黃色、綠色這些,把顏色作為材料使用,而不是視覺的假象。

YT:那還是有許多東西延續到了這次的展覽,比如線條勾勒的人體,這種勾勒的方法是不是對你已經形成了一個系統,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劉曉輝:我不認為“勾勒人體”的技術方法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包括顏色,形狀都不能構成我的創作核心。我的創作核心還是信任度的問題。主要還是對自己經驗的判斷和拿捏,反覆調試,能不能擠壓出另一種可能。沒有真理,沒有真實,也沒有真相,只能每次都去盡力觸摸。

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無題-對影,布面油畫,200x250cm,2015-2017

YT:如何理解展覽的標題“兩個動作”?

劉曉輝:名字是我自己起的,算是一個題材的描述,一個人在鏡子脫衣服。

“兩個動作”其實指代許多層面意義的“動作”:形象與鏡子反射產生的兩個動作;我剛開始畫的動作到最後呈現出的動作;有的是在鏡框裡的動作,也有突出束縛突出鏡框的動作。所有事物都是二元的,我更看重這之間的變化,是開放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封閉的。

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無題-有縱深的鏡子,39.5x46.5cm,布面油畫,2016-2017

YT:本次的展覽中也出現了同一個形象出現在了不同的作品裡,在不同尺幅中間轉換。這跟你的工作方法有關嗎?

劉曉輝:其實還是跟動作有關係,我覺得繪畫還是跟人的心裡和身體反應密切結合,非常個人化。在大尺幅的區間畫多了,你就會想再畫小的,所以我畫畫也不存在小稿之類的情況,這並不是前後的推動關係,而是並置的關係。可能在這個階段,我會很尊重我在繪畫上的身體需求。

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兩個動作”展覽現場

YT:在色彩上,這次的展覽用了大量的純色,跟之前創作完全不同,這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對繪畫的動作而言,當縮減了調色的環節,是否帶來了新的影響?

劉曉輝:經過前面兩個系列之後,我希望自己的畫的密度和質量更變大,所以再用調和色會令人曲解,我不想再畫敘事類的東西。用純色是以此來增加畫的“量感”,量感包括畫的體量、重量、每一筆的重量和消耗掉的能量,純度的對比也是這些量的範疇。

在我理解,調色是為了儘可能的趨向於所摹寫的圖像。而在新作中,圖像和現實的關係不再是重點,調色對我而言同時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YT:似乎,這次的畫面更有空間感了?

劉曉輝:其實我在繪畫的過程中並沒有用到構築空間的技法,只是日復一日的創作中自然推進到現在的面貌。但是我的出發點只是呈現一個二維的東西。隨著動作和圖像的層疊和不斷修正,空間自然在形成。

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無題-三個動作-130x110cmx3 copy

YT:跨度時間久的創作,是否會讓你忘了出發點?

劉曉輝:一般來說,沒有人願意畫那麼久,很多時候創作期間會遇到很具體的問題,比如形狀,其實是很難解決的一個問題,會花費很久才能克服。一個畫家從早期,到成熟期,到後期對形狀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重複不是手段,也不是目的,重複是被迫的。

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無題-三角形與動作,布面油畫,100x80cm,2015-2017 - 復件

YT:那這樣不斷地重複什麼時候才能終結呢?什麼時候才會是重複繪畫的最後一遍?

劉曉輝:很多人都問過我這個問題,在兩年前的展覽上就有人問,但我並不明確這個問題的答案。現在我依然認為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回答,這幅畫代表著一個空間,代表著我現在的認知範圍,那麼多一筆或者少一筆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無題-疊加的影子

YT:如何在這種不斷重複,不斷質疑中如何確立這種信任感? 還是說出於一種不信任,出於一種在不信任一直尋找的過程,所以是在不斷地重複和推進中得到結論?

劉曉輝:每個人的經歷和經驗都是侷限的。比如構圖的均衡,比如說黃金分割,我會疑問OK嗎?於是就會去試試反著的黃金分割,可能出來覺得不好我又畫回來了,這就三遍了。人是沒有自我的,每天都不一樣,每天都在更新著自己,我也願意將每天的感受和變化體現在創作裡。

對於我來說,很多事情是不確定的,經驗的累計會成為一種切片,一種我剛才提到的畫的空間,當它被構建起來的時候,就是這個時刻了。

對著鏡子脫衣服的人體形象,是藝術家的“西西弗斯之謎”

劉曉輝個展“兩個動作”

香格納北京

展覽時間:2018.03.04 - 04.08

展覽地點:北京朝陽區機場輔路草場地261號

採訪:朱凡、Gerald,撰文:Gerald,攝影:Gerald

鳴謝:香格納畫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