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50萬億支付市場洗牌正酣 阿里騰訊佔據逾九成份額成寡頭

超150萬億支付市場洗牌正酣 阿里騰訊佔據逾九成份額成寡頭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支付機構交存央行客戶備付金4995.04億元,市場稱交存比例已達50%監管要求。第三方支付監管制度加速推進背後,行業正開始新一輪“洗牌”。

第三方支付連續“洗牌”背後,市場規模已超150萬億,阿里騰訊輕鬆領跑,且在線下支付場景佈局方面優勢明顯。

內外因素共推第三方支付監管

隨著央行關於第三方支付備付金制度的持續推進,今年以來備付金規模增速明顯。

央行5月18日公佈數據顯示,今年4月末,支付機構交存央行客戶備付金4995.04億元,環比增幅58%,較2017年底增幅更是高達402.06%。這是自2016年以來,監管部門整肅第三方支付市場的一個進展,而一個多月後,存在已久的支付機構與銀行直連模式也將瓦解。斷直連,對交易規模已超過百萬億元的支付市場影響深遠,第三方支付行業也將因此而面臨商業模式重構。

備付金規模的迅速增加,只是當下第三方支付監管加速推進的縮影。市場分析,面對國內第三方支付存在種種問題,疊加外資支付機構加速進軍國內市場,共同促成當下的持續監管。

東興證券研報稱,央行此前向多家分支機構、銀行、網聯、銀聯以及支付機構下發《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賬試點開辦資金結算業務通知》。

《通知》共公佈七項內容,主要涉及支付備付金的相關存管要求,其中提及了備付金的集中存管賬戶以後將直接在央行有關部門開立,專項用所有支付業務資金清算,並且要求試點機構需在5月15日前向當地人民銀行支付結算處提交《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賬戶開立申請書》。

該要求意味未來央行將全面接管支付機構的客戶備付金賬戶,有利於改變第三方支付備付金亂用等亂象。

第三方支付牌照更加“稀有”

伴隨著監管趨嚴,第三方支付遭遇罰單情況也越來越多。

據網貸天眼不完全統計,今年前4個月,央行對支付機構共計開出了23張公開處罰清單,其中包括支付寶、拉卡拉等多家支付機構。加上5月以來開出的罰單,截至目前,監管今年已開出29張罰單。

另據支付圈統計,2017年,央行對第三方支付共開出109張罰單,累計金額約2820萬元,2016年的罰單數量為34張。

實際上,伴隨著持續監管,第三方支付牌照數量也在持續收縮。

自首次發放第三方支付牌照起,央行已累計發放271張。截至2017年底,這一數據減少至218家。為防範金融風險、整頓市場亂象,央行通過支付業務許可證續展加大市場退出力度,28張支付牌照被註銷,部分支付牌照被整合。

今年1月5日,第五批第三方支付機構牌照續展25家參與機構中有4家未通過續展。2017年6月26日,央行公佈第四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續展結果,93家機構中有9家機構支付牌照不予續展,2家機構的部分支付業務不予續展,主要原因包括違反客戶備付金管理相關規定、違反銀行卡收單管理規定、違反反洗錢規定以及在支付業務設施安全及風險監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等。

百萬億支付市場迎來變局

監管持續推進的同時,第三方支付市場仍在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Wind數據顯示,2017年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達154萬億元,同比增速44%。其中,移動支付規模比例攀升明顯。

數據顯示,2015年,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規模12.03萬億元,第三方移動支付規模12.19萬億元,兩者相差無幾。

到了2017年,第三方移動支付規模猛增至98.67萬億元,而第三方互聯網支付規模為26.02萬億元。

國海證券此前研報分析,第三方支付市場潛力巨大。同時,報告認為,隨著央行對支付機構結構優化的逐步引導和整改規範,落後的中小機構將隨著牌照續展等一系列的強監管措施被市場淘汰,他們的市場份額被有實力、可持續發展的機構取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