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頻繁發生,跟釆取石油和天然氣有密切關係嗎?

手機用戶67216419925

我估計這是很多人對石油工業的誤區,

誤以為石油天然氣在地下像一個大池子一樣,但實際上並不是那麼回事——除了在靠近地表的地方存在一些地下溶洞和其他洞穴以外,地下並不存在巨大的空洞結構。

畢竟地下有著巨大的壓力,只有靠近地表的位置有條件使洞穴存在,更深的位置都會被自然壓垮。

1.所以油氣在地下存在於哪裡?

像海綿一樣的沉積岩裡,或者高度破碎的變質岩及火成岩裡。

沉積岩是大量微小的顆粒物堆積起來的,它們就像一桶乒乓球一樣,在球與球之間有大量的孔隙,像海綿一般。地下的油氣就隱藏在海綿的孔裡,就像上圖中油和地下水(滷水)分佈在顆粒的周圍一樣,而右圖的黑色區域,顯示了顆粒之間的孔隙。左邊當然是計算機生成的岩石物理成像,但右邊可能是顆粒和孔隙的真實照片——或者至少是真實照片處理色彩後的圖像。

開採油氣的過程,其實就像是用吸管插進海綿裡吸水,熟悉花店插花泡沫的朋友應該很容易理解。


2.從岩石裡抽取油氣,會造成什麼變化?

岩石用什麼抵抗巨大的壓力?一方面當然是岩石自身的顆粒骨架,另一方面則是岩石孔隙裡的流體。對於那些裝滿了油氣的地下岩層來說,抽取其中的油氣實際上降低了岩層抵抗壓力的本事,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岩層更容易被壓縮,造成一定程度的地表下沉,但下沉量往往不大。

3.油氣生產會引起地震嗎?

油氣生產涉及大量的地下流體運動,人為改變了流體的分佈。在某種程度上,有可能造成流體進入斷裂發揮潤滑劑的作用。類似的地震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有過先例。

簡單的說,一個地區如果原本就可能發生地震,石油工業的活動可能觸發了少數淺源地震提前發生——但前提是這裡原本就有孕育地震的條件。

對於更深源的地震(大於8~10公里深),油氣工業活動還無法造成影響。


雲舞空城

首先,我們要知道地震從成因上可以分為構造地震、火山地震及塌陷地震。其中開採石油和天然氣,其實屬於塌陷地震,這類地震震級小,危害也有限。而像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7.8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級地震這樣造成巨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天然地震,基本都屬於第一類構造地震。而日常生活中說的地震其實主要針對的是構造地震。

因此地震的頻發與開採石油和天然氣沒有多少關係。

其次,我們來看構造地震的具體特點。構造地震是由於地下構造應力作用使地殼地質構造產生運動,從而導致地下岩石斷裂和錯動引起的地震。這類地震佔到地震總數的90%,而且孕育地震的深度範圍從幾千米到幾百千米甚至上千千米。這樣的深度和人類活動的關係很小,因而這類地震屬於典型的天災。人類只能通過研究歷史地震活動規律,以此來掌握地震斷層的分佈狀況和活動規律,從而進行有效的抗震設防,避免或減輕地震造成的傷害。

再次,我們來看火山地震的具體特點。與岩漿噴出活動有關的地震或是與火山活動有關的地震叫火山地震。火山地震約佔地震總數的7%。這類地震其實和人類的採油、採氣活動也沒關係。也是一種自然現象。因此,也只能依靠現代科技手段進行監測,特別是火山活動發生過程中要對地殼形變等進行嚴密的監測,一旦發現異常,就要疏散群眾,做好避震措施。

最後,我們來看塌陷地震的具體特點。塌陷地震是由於地下溶洞、油氣開採區、礦山採空區或工程施工區的塌陷引起的局部地震,是重力作用的結果,規模小,次數更少,只佔地震總數的3%左右。這種地震就是題幹所說的情況,這種地震震級很小,不是地震活動的主流,也不能影響一個地區的地震趨勢。因此,不能把地震活動頻發歸咎於人類的活動。當然,國土資源、地震等部門還是要加強對各地地殼形變的監測,及時處理異常,提前進行預警,儘量避免由於塌陷地震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總之,石油、天然氣的開採既不是地震活動的主流,也不能影響一個地區的地震趨勢,因此地震的頻繁發生與石油、天然氣的開採無關。


地震博士

地震貧乏發生,跟大量採石油和天然氣沒有多大關係,地震主要是地球板塊互相擠壓運動引起的,跟火山頻繁噴發有直接關係,因為地殼內部都是岩漿,火山噴發岩漿太多,造成地殼不穩定,就容易產生地震。



獨家探索視角

地球已經幾十億年了,難道原來就沒有智慧生物出現嗎?人類才幾千年的歷史,和幾億年比幾千年,是多麼的微不足道,人類對已知的物質和能量能有多少?幾百年前的人如果看到今天的科技技術會怎麼想,幾百年的人怎麼看今天的科技呢?有多的理論會在歷史面前被推翻只能讓歷史見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