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著180只鳥,這位江蘇漁民年入數十萬,還拯救了這項瀕危技藝!

靠著180只鳥,這位江蘇漁民年入數十萬,還拯救了這項瀕危技藝!

主編蘇小小:大咧咧的女漢紙一枚,心地純善,自詡“扮得了少女,演得了女王”,常“二”神附體,跟我一起遇見不一樣的蘇州。

商務電話:18551139005

▁▁▁▁▁▁▁▁▁▁▁▁▁▁

當人們還在酣睡的時候,零下5°的江蘇省興化市袁家莊村的水道上,已經有幾艘小船鳴笛出發前行。在平靜的水面上,還可見一隻只灰黑色的鸕鷀猛地扎進水面,躍出水面時,嘴裡還蹦躂著小魚兒。

靠著180只鳥,這位江蘇漁民年入數十萬,還拯救了這項瀕危技藝!

這是流傳國內近1300多年的捕魚技藝了。但在袁家莊,就只有王海一家還掌握著鸕鷀捕魚的技藝。但是傳統的工藝怎麼能比得上日益先進的高科技,這讓王海一家陷入了焦慮,今後該怎麼維繫生活?

現代技術可以替代傳統技藝,同時也能拯救傳統技藝。2016年,王海一家迎來轉機。他們淘寶開了一家名為“蘇北裡下河特產”的小店,開始了“互聯網+傳統技藝”的創業之路。

靠著180只鳥,這位江蘇漁民年入數十萬,還拯救了這項瀕危技藝!

“裝修工”變“淘寶主”

王海的淘寶店信譽有滿滿的5顆星。這對剛踏入社會時,還是裝修工人的他而言,這是想都不敢想的。

王海的第一份工作是做裝修,日裡夜裡都要對著氣味撲鼻的建材,累得半死,一個月也就幾千塊的收入。

這樣的日子似乎一直看不到頭。直到淘寶風颳到了小村子內,王海看著村裡的人賣衣服、賣包包、賣玩具都能年入百萬,不禁心動了起來。

那在網絡上賣魚,是否行得通呢?

說幹就幹!王海在2016年開了一家名為“蘇北裡下河特產”的淘寶店。圍繞著家中180只鸕鷀,做起了“大文章”。

靠著180只鳥,這位江蘇漁民年入數十萬,還拯救了這項瀕危技藝!

所謂鸕鷀捕魚,指的就是利用水鳥鸕鷀捕捉香魚的傳統捕魚方式。身著古老服裝的“鵜匠”輕鬆駕馭著10~12只野生海鸕鷀,成功地將魚捕上船,彰顯的是人與鷹、勇氣和技藝的自然融合。

但是,這項技藝正在被逐漸遺忘。有了現代的捕魚技術,少有人願意花心思去做哺育、耕耘鸕鷀的心思了。而且這份工作特別苦,王海一家人的手要伸進冰冷的河水裡,還會長出許多老繭出來。

但是,王海一家沒有放棄。他說:“我不想捕魚技藝就這麼斷送在我手上。”

靠著180只鳥,這位江蘇漁民年入數十萬,還拯救了這項瀕危技藝!

年入數萬 古老技藝衍生了“產業鏈”

為此,王海家將老家30公里的河道承包了,和180只鸕鷀在船上常住。所以,可以看到這樣的景象,八條窄窄的漁船停在了村子裡的水道上,在船舷的兩邊的架子上,180只灰黑色的鸕鷀就像大自然的捕魚戰士。

靠著180只鳥,這位江蘇漁民年入數十萬,還拯救了這項瀕危技藝!

等到了目的地,王海一家人便都拿出了船槳,齊心協力地划船,將180只鸕鷀趕到固定點。只見鸕鷀下了水,與水中的魚兒展開一場博弈,水花飛濺,一番折騰最少也能有1300多斤的收穫。趕上運氣好了,3000斤的魚更是不在話下。捕魚時,王海會開啟鸕鷀捕魚的現場直播,將捕獲到的魚放到自己的淘寶店售賣。

靠著180只鳥,這位江蘇漁民年入數十萬,還拯救了這項瀕危技藝!

同時,王海的淘寶店便還會賣鸕鷀蛋和小鸕鷀。一年大概能繁殖300只。其中,鸕鷀蛋就成了王海淘寶店的熱賣品。據介紹,去年一年就有6萬鸕鷀蛋的銷量,正常的80元一隻,已經成型可以孵化的30一隻。

小店打開“古技大門”

讓王海比較意外的是,活生生的鸕鷀也成了搶手貨。他介紹,“不少買家在淘寶上買鸕鷀。一般就是3000一對,4000可以隨意挑一隻。”這些顧客中,有人是為了捕魚,有人是為了傳承非遺文化。

靠著180只鳥,這位江蘇漁民年入數十萬,還拯救了這項瀕危技藝!

當下,通過淘寶直播的推廣,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顧客關注到王海的店鋪。一年下來,小店能為王海一家帶來了數十萬的收入。

由此可見,淘寶店不僅僅是美妝、衣服等網紅的天下。其包羅萬象,其影響力正從線上滲透至線下,激活傳統的實業。鸕鷀捕魚技藝的成功,可謂是為那些瀕臨失傳的傳統技藝帶來了生機,還有財富。

靠著180只鳥,這位江蘇漁民年入數十萬,還拯救了這項瀕危技藝!

“只要店鋪不倒閉,粉絲不脫粉,我就能堅持一直做下去。”現在,王海正準備申請淘寶直播的資格,以後粉絲就可以邊看邊買,而他也將實現非遺技藝傳承、淘寶創業養家的兼顧。

靠著180只鳥,這位江蘇漁民年入數十萬,還拯救了這項瀕危技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