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我的奶奶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轉眼間,你離開我們已經一年多了。看著相框裡的你,慈祥的笑容,滿頭的銀髮,卻感覺你好似從未離開過。奶奶,你在天堂好嗎?有沒有見到爺爺和飛飛,他們有沒有好好照顧你?奶奶,我們想念你!

說起我的奶奶,實際上是我的姥姥,媽媽的媽媽,我們從小被她養大,按我們老家人的叫法,我們姐妹應該叫她“婆”。長大後的我們總調皮的叫她“老婆子”,這並不像別人理解的對老人的不尊重,叫法裡的親暱只有我們懂得。

印象中的奶奶,是一個很堅毅、剛強的農村老太太,爺爺去世的很早,她一個人帶大六個孩子,還要照顧幾個孫女。小時候,爸爸媽媽在外地工作,我的童年只有奶奶,照顧我衣食起居,別人欺負了為我護架,我不聽話的時候也會拿著掃帚滿院子追著打。

小記——我的奶奶

奶奶不識字,卻是我們那兒遠近聞名的赤腳醫生,一副銀針治好了多少人的病,按咱們現在的說法就是中醫針灸。一個玻璃藥瓶裡用麝香養著好多細細長長的銀針,從我記事起,她一直都是隨身攜帶,印象中的奶奶,好像什麼病都能治,上至八十的老翁,下到剛出生的孩童,頭疼、肚子疼、腰腿疼,還有小孩哭的氣死病,幾乎都是三副銀針就能緩解。

小時候的我,對奶奶的這副銀針是又愛又恨,因為不舒服的時候會被摁著扎針,扎的哇哇直哭,喜得是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奶奶治病不收錢,但大家的謝禮卻是一包包的小點心,什麼雞蛋糕、麻餅、江米條,甚至只是一包瓜子水果糖,都足以滿足饞嘴的我,讓我可以在小朋友那裡顯擺一下。

奶奶沒有上過一天學,沒有文化,可她卻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小時候的睡前故事不是童話故事《白雪公主》、更不是《小紅帽》,而是奶奶講的那些無書記載、無據可查的民間神話故事,沒有優美的詞彙,沒有感人的事蹟,就在奶奶的絮絮叨叨中,卻教會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心存善念、要有孝心、勤儉節約。

小記——我的奶奶

那時的家鄉經常會來一些外地的難民,每次遇見這些人來家討吃的,奶奶總會從大鍋裡盛一晚熱騰騰的飯,吃完後還給拿幾個饃。那時的老家還很窮,全家人都是省吃儉用,接濟了別人,只能餓著自己。有時遇到有年輕力壯的,不好意思白吃白拿,奶奶就會說:去給我家的牛割籠草吧。久而久之,我家的牛棚堆滿了草料,放不下了就送給旁人家。奶奶用她的淳樸善良時時刻刻教導著我,感化著我,讓我從小就學會了勤勞善良。

奶奶年輕的時候吃過很多苦,給我們講過最多的就是憶苦思甜,吃慣了白麵米飯的我們根本不會懂得那個時候的艱辛,所以每次奶奶一講起,我們都笑著說奶奶又講老古經呀。但是,有了奶奶的言傳身教,我們還是學會了節儉,不鋪張浪費,不奢華顯擺。

在奶奶的悉心教導下,我們都已漸漸長大,奶奶卻老了、病了,永遠的離開了我們。多少次午夜夢迴,淚溼衣襟;多少次輕聲呼喚,卻喚不回慈祥的奶奶;多少次翹首以盼,卻再也看不到那蹣跚的身影。奶奶,你可曾聽到我們的聲聲呼喚?奶奶,你可曾看到我們的刻刻懷念?奶奶,我們永遠懷念您!

小記——我的奶奶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