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写完作业就跳楼,是什么让孩子不再留恋

文/悠然 图/网络

7号一大早,小区的一个妈妈问我可知昨晚发生的事。

她说一个11岁的孩子跳楼了,警车来的时候,孩子家人哭得撕心裂肺。

早晨送完孩子,碰到对面楼的阿姨,说跳楼的女孩跟他外孙同班,五年级,听说是因为作业没有做完,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回到家又被家长批评了一顿。

小区的群里也都在议论:

这么小的事,孩子怎么就想不开了呢?

现在的孩子心里太脆弱了,父母要伤心死了。

前不久,网上也有类似新闻,一个12岁孩子因寒假作业未完成而跳楼轻生。所幸,被消防员发现救回一命。

没写完作业就跳楼,是什么让孩子不再留恋

这几年,这样的新闻事件频频发生。每一次事件,都会对我们这些做妈妈的内心造成巨大的冲击。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我们做父母的到底该怎么做?

1学习之外,让孩子看到更多生活的美好

对成人来说,作业没完成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对孩子来说,真的是一件大事。

我们的孩子早晨七点起床,8点以前就要到校。四点半放学回来,第一件事情常常是被要求写作业。一些高年级面临升学压力的孩子,甚至要写到晚上11点。周末又在各种学习班和兴趣班中度过,学习和作业占据了孩子大部分生活。

我们也常常对孩子说,学习是你的首要任务,别的事情都暂缓。

孩子放学回来,吃个水果,上个厕所,在家长看来都是故意磨蹭,刻意偷懒。

孩子写作业,家长在旁监督。这样的画风在大多数中国家庭稀松平常。

“整天磨磨蹭蹭的,还不快点写。”

“玩玩玩,就知道玩,你看看几点了,什么时候才能写完。”

“你看看错了多少,脑子想什么呢?把心思放学习上了吗?”

伴随着家长的责骂,原本并不快乐的写作业的过程变得更加难熬。我们成人又有谁愿意整日在老板的责骂中工作呢?

我们除了工作,也追求更好的生活,希望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希望发现生活更多的美。孩子们也一样,除了学习,除了作业,他们也需要感受生活更多的快乐和美好。

女儿升到六年级后,班里有的孩子周末的辅导班排的满满当当,从早上8点一直上到6点,晚上还要赶着写作业。

女儿的班主任曾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不要把孩子的所有时间都用学习填满,给孩子们留出半天时间,让孩子们做自己喜欢的事。

现在想来,老师的话确实很有道理。一场痛快地玩乐,一部好看的电影,一顿丰盛的大餐,一场快乐的郊游,都能让孩子们暂时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

生活除了学习,还有很多美好快乐的事情,有父母的爱,有温暖的家,有朋友的关心。

这些美好,可能正是孩子在面对困难,伤心绝望时,会留恋的美好。

2学会倾听 走进孩子的内心

这几日,总忍不住去想,那些跳楼的孩子是什么让他们心灰意冷。是什么让他们对人生再无留恋。

在《这个执念你放的下吗》我曾吐槽自己的女儿写作业磨蹭,废话多。

没写两个字。“妈妈,你知道么?……”就开始扯一些与学习无关紧要的。

“先写作业。”我抬头用凌厉的眼神警告她,继续低头写我的读书笔记。

过二十分钟,“妈妈,你猜……”又开始了。

我心里的火蹭蹭往上冒,做个深呼吸后,调整了下面部表情。指指她的作业。没开口,是怕我控制不了音量,又开始吼。

现在想来,女儿一定是想跟我分享在学校的趣事或抱怨自己的不快。但是常常找不到跟我分享的机会。早一起床,就让她边听英语边洗漱,放学一回到家,又被要求立刻去写作业。写完作业已经十点多又到了睡觉的点。满满一腔的话无法出口,憋得难受,忍不住写写作业时说又会被我批评。

没写完作业就跳楼,是什么让孩子不再留恋

细想来,我们跟孩子之间除了学习,真的极少有话题。不是我们讲道理孩子不愿听,就是孩子想跟我们分享他们的小世界,我们觉得耽误时间,影响学习。 一次,两次,孩子们的诉说总是被我们打断,也渐渐就丧失了与我们沟通的兴趣,那些心事也就闷在心里,成了我们不知道的心结。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我们所说的那么忙,而孩子的世界也不能只有学习。每天放学后,留一点时间跟孩子沟通,听听她分享学校的事情,那些让她们开心或烦恼的事情,静静地倾听,用眼神鼓励。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分享自己的经验而不是施加影响;提出建议,而不是发号施令。

你耐心倾听的过程,让孩子感受到被信任,被接纳。诉说,本就是一种很好的加压方式。让孩子及时把心中压力不满释放出来,轻松上路。

3 摆正心态,接纳孩子的 不完美

那个没写完作业而跳楼的女孩,内心的害怕和屈辱找不到可以诉说的人,她更多是觉得自己不被加纳,而生出的绝望吧。

为人父母,都会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但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霸。

当孩子一次次被否定,孩子内心的堡垒慢慢崩塌:

“我是没用的”,

“我是不好的”,

“我的爸爸妈妈不喜欢我”。

我们拿起剪刀想把他修剪成我们期待中的样子,他感受到的是深深地打击和不被接纳。

认为自己“拥有”孩子的父母,会觉得自己有权力按自己的理想塑造孩子。

但孩子终究是具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他终将成为他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压抑,扭曲,只会延长找寻的过程,增加寻找的难度。过程太过痛苦,有些人就会放弃。

当我们想像培养盆景一样塑造孩子,就读纪伯伦诗歌《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

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

接纳的意义在于,让孩子感受更多的安全感。他只有感觉安全,才能探索、学习、进步。

我们的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接纳孩子的不同,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对孩子来说,接纳等于被爱。接纳就像土壤,它能使孩子发展并实现自己的潜力。

我们只要尽自己的能力提供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浇水施肥,让孩子茁壮成长就好。

4鼓励孩子,燃起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我的女儿也曾因作业太多,作业太难而抱怨,甚至哭泣。

“作业都不会写,你上课干什么去了?”

“别人都会,为啥你不会?你什么脑子?”

“作业多点,难点就哭,你还会干啥?”

有多少家长都如同我曾经这般指责过孩子?

现在想来,孩子的抱怨,哭泣都是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妈妈,我遇到困难了,请你帮帮我。”就如同我们遭受事业瓶颈时,需要他人的鼓励一般。如果那个时候老板一头凉水泼下,我们是否还有勇气突破瓶颈。

我们常常陷入一种错误的认识:觉得批评、指责能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可是如果换位思考,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需要的是鼓励还是批评。

那些出自我们之口的贬损的信息,只会粉碎孩子的自尊,对孩子的自我概念的发展造成破坏性的打击。

一个总是活在批评中的孩子,他的自尊和自信一次次被践踏,会渐渐退缩到自卑的阴影中。

人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被人肯定的人。每个人都渴望自己被人欣赏,一个人只有“利益”大于“付出”才会付出,只有幸福大于苦难才会接受苦难,只有“可以”大于“不可以”才会承认“不可以”,只有“赞扬”大于“批评”才会接受“批评”。

孩子更是如此,他们需要鼓励,就如同植物需要水一般。我们的鼓励,能帮助孩子走出负面情绪,能燃起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

孩子写作业磨蹭,成绩差,可是总有别的优点吧,可能他字写得漂亮,心地善良,或者他尊敬师长有礼貌。

不要总盯着孩子的缺点看。拿出你的放大镜,好好找找孩子的优点,从他肯定他的优点入手,从鼓励他的进步入手,慢慢帮孩子树立自信。

即便他卷子上红叉多于对勾,先看他做对的题。“这道题做的很好呢,条理清晰,你是怎么做到的?”

让孩子回忆复述自己成功的经验,他下次做题就会更好地运用,成功再次被复制。

他感觉好了,才能做得更好。

教育孩子是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即便我们的孩子像蜗牛般慢,还有我们在耐心等他成长。

无论怎样,愿我们都能做孩子最坚强的后盾,最温暖的港湾。接纳这个并不完美的孩子,尊重他是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在他需要安慰的时候给予安慰,需要鼓励的时候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赏。

-------- 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