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暴漲83.4%!這幾個城市正在悄然崛起

1

收入暴漲83.4%!

又是前天文章的老話,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各地都說要控制房價、調控樓市,轉身又靠賣地補充財政。

5月2日,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全國50大城市土地收入2842.2億,同比上漲83.4%。1-4月,50城市土地出讓金合計達到11882億,比2017年同期的7984億上漲幅度達到48.8%。

收入暴漲83.4%!這幾個城市正在悄然崛起

其中,杭州、寧波、廣州、南通、天津、揚州、成都等7個城市土地收入金額超過百億。杭州更是兇猛奪魁,單月土地收入高達179億,同比上漲237%。

2018年,熱點城市土地出讓金已經出現了非常明顯的上漲趨勢。

2

年內樓市調控措施109次!

與此同時,樓市調控並沒有放鬆。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國各地發佈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已經多達109次,包括前期房價漲幅居前的杭州、長春、瀋陽、西安等城市。土地出讓金暴漲的情況下,可以想象,當地的房價沒有被按住。

更重要的是,各路房企的資金壓力越來越大,加快資金回籠和樓盤消化速度變成各大房企的命門,這直接導致房子庫存下降,供需失衡加劇。

根據某地產機構數據,從消化週期來看,僅大連、青島、成都等5市下滑,其餘重點城市商品住宅去化週期繼續拉長,特別是北京、深圳漲超29個月;大連、廈門、無錫、瀋陽等市本月消化週期繼續超過20個月。重慶、杭州、武漢、徐州、海口消化週期依舊不足5個月,超1/4城市庫存同比增30%左右,近半數城市消化週期超15個月。

以西安為例:

在2011-2016年西安房價一直不溫不火,直到今年,西安連續3次放寬落戶限制,截止4月中旬,西安人數就高達30萬人,比2017年同期猛增十餘倍,一時之間,“一房難求”“全款付”“捆綁銷售”等成為樓市熱詞。其中,西安開發區一樓盤開盤就上演千人“搶房”風波。價格大漲也導致“房荒”現象出現。

同時,重慶、武漢、杭州等熱點城市也在加緊搶人,盡享新進人口的紅利,去化週期普遍較低,房價大幅上漲,日子過得相當不錯。

3

有些城市房價大漲!有些正相反…

正如上文所說,有些城市房價正在大漲,但從全國來看,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全面大漲的局面不會再出現,有些城市的房價則大跌,“分化”將成今後樓市的主旋律。

熱點城市中,京滬等城市雖也跟進“引才”政策,但像北京那種月薪7萬才能落戶的條件不屬於搶人,更像趕人的政策,再加上極其嚴苛的限購,所以北京二手房房價較去年4月份高點累計下跌了18.2%。

北京房價還算抗跌,但是沒有搶人反而限購的環京就沒那麼幸運。

根據中估聯行的統計,以2017年5月為基準週期(雄安在4月設立),截止2018年3月計算房價波動,跌幅前十的城市包括廊坊、滄州、北京、石家莊、石嘴山、吳忠、固原、撫州、溫州和珠海,環京樓市佔一大部分。

具體看,北京317政策出臺之前,燕郊部分地區價格漲到4萬/平米以上,限購一出臺,房價隔空跳水一萬/平米以上,隨後一路下跌接近腰斬。如果你站在高位花300萬買一套燕郊房,算最低30%的首付就是90萬,2018年3月這一套房子也就值兩百二三十萬,一套首付全都打水漂。

另一方面,在2015-2017年,中國熱點城市的土地溢價率通常在30%左右,但在今年4月,土地溢價率卻降到了10%。也就是說,除上述受“人口”、“棚改”等紅利作用的城市外、中國更曠闊地方的樓市正在降溫。

土地供應暴漲,未來上市的房產就會更多;土地溢價率走低,房企拿地競爭小,房地產市場冷淡。所以,未來樓市“調控”與“搶人”成了房價走向的核心。

最後請記住,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有人直登天堂,有人反向而行,不要做樓市非黑即白的莽夫,看到房價高企盲目入市的購房者,一定也有搭錯車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