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為什麼不反劉邦?

韋金俠

韓信為什麼不反劉邦?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者從為人上來說,韓信有感於劉邦的提拔重用之恩,從道義角度來說,不忍背叛劉邦;二者在武備上還不能足以與劉邦抗衡;三者,還是做人的問題,韓信優柔寡斷,打仗很內行,搞權謀就有點猶豫不決了。

先說韓信的不忍負恩。韓信出身貧民之家,年輕時很不得志,又不屑於守著一畝三分地,故經常捱餓,受漂母接濟,才沒餓死。他經常受人欺負,一個殺豬宰羊的屠夫就能逼得他從胯下爬過去,忍受奇恥大辱而面無慚色。秦末之亂,韓信仗劍從軍,先隨項梁,後隨項羽,一直默默無聞。劉邦以漢王入漢中,韓信又加入了他的軍隊,但開始並未得到重用。

事情的轉機是蕭何的幫助。當時,劉邦手下很多人當了逃兵,韓信見自己不得重用,也逃了,結果蕭何連夜追趕,追回了韓信,隨後苦口婆心做劉邦的工作,讓劉邦封韓信為大將。劉邦也真言聽計從,不僅封這個名不見經傳的韓信為大將,而且擇吉日,齋戒、具禮、築壇、拜將,一切禮數,無不一一到位,足見劉邦對韓信的重視。所以,後來武涉勸韓信反漢中立,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時,韓信說了一段感人肺腑的話,他說:“我事項羽,官不高於郎中,而且言不聽、策不用,所以我離開項羽投奔了漢王。漢王不嫌我起於微末,授我以上將軍印,給我數萬軍隊,信任我超過任何人,我如果背叛他,真的會要遭天譴的,對漢王,我死也不會改變我的忠心。”韓信是個知恩圖報的人,從受漂母一飯,他回贈以千金的行為,也可以看出他的這個秉性。

同時,從武備上來說,韓信不夠反叛劉邦的實力。雖然武涉、蒯通都以韓信有能力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而來勸他反叛自立,但真正就實力而言,韓信的基礎還是相差甚遠的,一是齊國作為根據地,並不牢固;二是韓信手下的謀臣、將士遠沒劉邦手下眾多;三是個人威望,那個時候與劉、項相比,還相差懸殊。就這一點來說,韓信如果反叛,便頗有些自不量力了,不反,倒是非常明智的選擇。

再說韓信優柔寡斷的性格。事情的變數,是到了劉邦消滅了項羽、當上皇帝之後。其實,任何當了新皇帝的人,都會要收拾一些功臣的,上下三千年,幾乎沒有例外。但同時也要想到一條,任何皇帝的本意,也並不是一定要收拾功臣,是不得不收拾時才會當機立斷,能不收拾,誰會強行收拾而留下罵名呢?收拾功臣,無非是讓皇帝感到了臥榻的不安全,為了自己和子孫的安全而痛下殺手而已。

就韓信來說,劉邦登基後,他雖有一腔忠心,但對形勢卻沒看清,沒能體會到劉邦當皇帝后心態的變化,特別是在對鍾離眛投靠他這件事的處置,優柔寡斷,前後不一,進退失據,結果遭到了劉邦的懷疑,開了最後被殺的禍端。倘若他清醒、堅定、態度明確,最後的結局,不這麼糟糕也並非沒有可能。


帝國的臉譜



一、韓信這個人是比較感恩的,大家都知道他年輕的時候受過胯下之辱,但是就算是那個讓他受過胯下之辱的人,最後都被他封為軍尉。劉邦把韓信從一個落魄小子用成了一代軍神,對他的知遇之恩,他是無法忘懷的,所以他感恩,這是不會反劉邦的原因之一。

二、韓信是個很要面子的人,當時劉邦已經對韓信很信任,而且給他很大的權利,指揮幾十萬的大軍,這時候他要是反劉邦,那不就是叛徒?當叛徒,其他人都會知道他,他可能就會背上千古罵名,他很要面子,怎麼可能這樣做!這是韓信不反劉邦的原因之二。

三、韓信對於劉邦和項羽,他其實更喜歡劉邦的。項羽作為楚國貴族,從心眼裡就會看不起作為農民出身的韓信,而且項羽很傲氣,韓信不喜歡。但是劉邦不一樣,劉邦本來出生低,對於韓信的出身不會低看什麼,誰有才能就重用誰,韓信正好複合劉邦的心意,所以韓信也知道,劉邦會幫他實現他的抱負,這是韓信不反劉邦的原因之三。



感謝大家的閱讀,個人拙見,大家多多指正。


我願青史留名

這個問題我將做出如下解釋

第一,當時韓信的兵力並沒有劉邦的手下樊噲盧綰等人的兵力多想要謀反還是有難度的
第二 劉邦身邊有一位賢妻呂太后,這個女人足智多謀,韓信還是怕他的,畢竟最後韓信是被這她與蕭何弄死的

第三,劉邦與蕭何對韓信有再生父母之恩,可以說沒有劉邦和蕭何就沒有大名鼎鼎的韓信,可能沒有劉邦他還是項羽麾下一個管糧食的,而劉邦,直接把他從小兵提拔到了大將軍。韓信也是心存感念
第四,韓信帶的兵都是劉邦從沛縣帶出來的,出生入死的兄弟,若是要叫他們反劉邦,這個說法是不切實際的

任何一個歷史名將都有自己閃耀以及黑暗的一面,我們要理性看待這些個人。

謝謝大家


啊凱說

不是韓信不反劉邦,也不是他聽不下去他謀士,給他自立門戶三分天下的建議!而是他自己低估劉邦了,他認為劉邦沒有天下一統的心,他認為天下依然會出現諸侯割據共奉一主的狀態,所以只要保住自己的封地自己也是一方之主。然而他沒有想到的是劉邦在秦國時期見過秦始皇他就說過一句話“大丈夫當如是也”,這就表明了他對於秦始皇天下一統的思想的敬重!所以劉邦在用韓信的同時其實也在防著韓信,從“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開始其實劉邦就對韓信心存芥蒂。



牛肉麵不要肉

說起這個~韓信在淮陰侯的時候倒是決心反了。不過未發即被呂后誘至宮中所殺。韓信有倆次機會可以逐鹿天下。不過他都沒有把握住機會。

第一次是稱齊王的時候~手下謀士勸其自立。爭奪天下。項羽也遣使遊說。韓信怎麼說的~總之意思就是貧賤時~受劉邦大恩~不忍遂反。

第二次是韓信稱楚王的時候~鍾離昧勸之說~皇帝對你猜忌日深~此時不動手~更待何時!韓信不納。提著鍾離昧的頭覲見劉邦~遂被囚~貶為淮陰侯!


白與黑76344503

姑且不論韓信有沒有反劉邦的動機和慾望。

劉邦多次略施小計就奪走韓信的軍隊。

韓信的軍隊再多,問題是不姓韓啊。

三國末年鍾會以為自己軍隊多又佔有蜀地,已經打算水陸並進和司馬家爭天下,再不濟至少退回蜀地做個劉備。

結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