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長:金融開放還有空間 必須持牌經營

人民網北京5月29日電 “金融開放絕不是國門大開、一放了之。在開放的過程中,我們的金融管理部門一是要加強依法金融監管,二是要堅持持牌經營。”央行行長易綱29日在2018金融街論壇年會上再次提及中國的金融開放時表示,無論是內資還是外資,做金融業務之前都要取得金融管理部門的牌照,嚴格依法經營。監管部門要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管。

今年4月在亞洲博鰲論壇2018年年會上期間,中國宣佈決定在擴大開放方面採取一系列新的重大舉措。其中第一條即為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確保放寬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同時加大開放力度,加快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放寬外資金融機構設立限制,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華業務範圍,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

隨後,剛剛上任的央行行長易綱公佈了進一步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和時間表。中國金融行業應該如何對外開放,成為業內關心的重要話題。

“和我國經濟、金融發展的要求相比,金融業對外、對內開放還有很大的空間。”易綱指出,無論用哪個水平來比較,我們的開放的程度都是比較低的。

“2017年年底,外資銀行在中國的總資產佔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的比重為1.3%, 2007年是2.3%。可以看出,雖然外資銀行也在發展,但是發展的速度要慢於整體銀行的發展速度。”易綱指出,目前境外投資者在銀行間債券份額只有1.8%,開放程度遠遠低於全球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

易綱認為,無論對內資還是外資,無論對什麼樣的所有制,只要能夠改善金融的服務都要鼓勵進入,遵循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的開放原則,對各種市場主體一視同仁,都可以依法平等的進入,在同等條件下競爭。

同時,他也認為,金融對內對外開放、匯率形成機制和資本項目可兌換“三駕馬車”要互相配合、共同推進。“三者進度有快有慢,但總體上必須是相協調的。在中國這一個過程是漸進的,穩步向前推進的。”

最後,易綱強調,金融的開放程度要與金融監管能力相匹配。 隨著金融的開放,會出現跨市場、跨地域、跨國界的資本流動,而且會產生很多的金融創新。提高金融的開放水平,必須要提高金融的監管能力。國際經驗表明,只有在監管到位的情況下,金融開放才能夠起到促改革、促發展的好作用。

易綱認為,金融的對外和對內的開放,絕不是“國門大開,一放了之”。“金融是一個特殊的行業,金融一般經營管理的是別人的錢,有一點自己的資本金,但是有很高的放大的倍數。這就說明金融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外部性。正是因為如此,金融是一個牌照業務,所以金融的業務一定要持牌經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