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是,王健林失敗了,但好歹上岸了!

2017年,對王首富而言,可謂非常艱苦的一年。萬達在國內轉手文旅項目,海外不斷兜售資產,更是反覆被質疑資金鍊緊張。在這此中,曾被寄予厚望的電商平臺“飛凡”也被曝光大幅裁員,宣告了萬達“新零售”首戰告敗。不過,“騰蘇京融”四巨擘合力注資的音訊一出,無論之前王健林的帝國終究是何種處境,此番“登陸”的論點卻好像有了明證。

1月29日,由騰訊作為主發起方,結合蘇寧、京東、融創與萬達貿易在北京簽訂戰略投資協議,方案投資約340億元人民幣,採購萬達貿易香港H股退市時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約14%股份。理想上,這筆資金讓此前從H股“裸退”的萬達貿易在迴歸A股的進程中得到了喘息的時機。

理想上,據萬達與四家大佬的規劃,將來將攜手打造“新消耗”形式。固然萬達集團表示“不站隊”,但與騰訊、京東的結合,已是對阿里“新零售”無聲的講和,尤其是約6年前,王健林還曾與馬雲定下過“世紀之約”。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出資方除了王健林的老冤家孫宏斌之外,騰訊和京東是一隊的,蘇寧本是阿里“小弟”,現在卻入了寂靜入了馬化騰的陣營。不曉得馬雲看到蘇寧的名字後會作何感想。

340億注入,王健林成功登陸

1月20日,在萬達集團2017年年會上,王健林表示,“萬達貿易A股退市資金有了牢靠方案”。9天之後,萬達集團就發佈公告表示收到了來自騰訊、蘇寧、京東、融創合計340億元的戰略投資。

據理解,在騰訊、蘇寧、京東、融創四家中,騰訊出資100億元,持股比例為4.12%;蘇寧和融創中國分別出資95億元,持股比例3.91%;京東出資50億元,持股比例2.06%。由此,萬達貿易整體估值到達2430億。

這筆投資確實大大緩解了萬達貿易迴歸A股的壓力。

萬達貿易於2014年12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並於2016年9月在香港聯交所完成私有化退市。彼時,參與萬達貿易私有化的投資人與萬達方面簽訂的對賭協議表現,萬達貿易承諾不遲於2018年8月31日在A股IPO,否則萬達集團需向投資人回購全部股權,且承當10%~12%的年息。

截至2018年1月,間隔對賭的時間限期只剩7個月。據悉,萬達貿易A股IPO的最新排名為70名。而鑑於近來證監會IPO考核通過率繼續走低,即使萬達貿易可及時上會,可否順遂過會也存在很大不定奪性。

此次,四大金主採購的14%股份,便是此前萬達貿易私有化引入的投資人持有的股份。而這次的採購動作無疑解除了王健林迴歸A股的重壓。據理解,萬達貿易上市的最後限期被推延到了2023年10月31日。

值得一提的是,“騰蘇京融”四巨擘合力輸血,除了帶給王健林充滿的開展後勁,進步了萬達貿易的估值之外,在一定水平上也意味著此前投資海外資產遭到“點名”並慘遭抽貸的王健林,“登陸”了。畢竟,拿出錢來投資的四位大佬都是伶俐人,尤其是孫宏斌,一定不會再犯像投資樂視那樣的不對了,這次的盡職調查一定做得充足精緻和充沛。

折戟電貿易務

萬達集團在1月29日的公告中明確表示,萬達貿易將更名為萬達商管集團,同時將在1至2年內消化房地產業務,今後不再進行房地產開闢,成為地道的貿易管理運營企業,萬達貿易將“輕裝上陣”。

關於重新定位的萬達商管集團,萬達集團在公告中表示,將哄騙騰訊、蘇寧、京東海量線上流量和本身宏大線下貿易資源開展多方面協作,共同打造線上線下交融的中國“新消耗”貿易形式,為中國消耗者提供更伶俐、更便捷的消耗體驗,實理想體貿易與互聯網企業的雙贏。

這讓人回想起了當初王健林與馬雲的價值一億的“世紀賭約”。2012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現場,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和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對賭:“

10年後,假如電商在中國零售市集份額佔50%,我給他一個億,假如沒到他還我一個億”。

在2017年,萬達瀕臨崩潰的傳言甚囂塵上之時,飛凡裁員七成的音訊也滿天飛。固然爾後飛凡相干擔任人並不正面供認裁員七成的說法,但5年換了3位CEO倒是理想。

這個曾被王健林寄予厚望的業務一直在以前5年間一直未能實現紅利,並且閱歷屢次改版,用戶數據更是存在注水的狀況。據報道,飛凡的真實數據更接近日活30萬,而非萬萬級。

這項業務非但沒能成為王健林期盼的最有價值的板塊,成為其重塑零售體驗與形式的利器,反而成為萬達的出血點。萬達與阿里的“新零售”之戰上半場能夠說是以失敗告終。

二馬之爭的新隊列

當王健林的飛凡電商“飛”不起來的時候,馬雲新零售的線下佈局正在風起雲湧地進行著,騰訊、京東等後起之秀也慢慢開始入局。

阿里從2014年入股銀泰開始在新零售方面的佈局,2015年又與蘇寧牽手,2016年“新零售”戰略提出之後,阿里佈局開始明顯加速,從入股線下零售企業三江購物、聯華超市和新華都,到開展新興業務如盒馬鮮生、零售通、淘咖啡無人便利店。

而騰訊、京東等則是後入局。尤其是馬化騰,近來在新零售佈局方面動作反覆,2017年12月以來,接連注資唯品會、永輝,1月23日,更是攜手家樂福,達成戰略協作協議。騰訊與阿里在新零售方面也正式伸開交鋒。

由此來看,此次340億注資,除了各家大佬身份十分吸睛之外,其所開釋的信號也頗值得玩味:繼此前的協作後,萬達再次選擇了騰訊,來對立阿里的新零售佈局。

此番與騰訊牽手,或許也能夠算是“再續前緣”,尤其是當下的馬化騰身價曾經超越馬雲,“騰訊系”的實力較三四年前更是不可等量齊觀。

固然在2017年過得很艱苦,但現在曾經成功“登陸”的萬達,實力還是不可小覷。據萬達集團公告表現,萬達貿易是萬達集團旗下中心企業,截止2017年末,持有已開業貿易面積3151萬平方米,在中國開業萬達廣場235個,年客流31.9億人次。萬達集團還擁有文明旅遊城、旅店、影院、兒童產業等多種線下消耗場景。

而隨著騰訊與萬達的這次戰略協作,萬達除了提供現有的實體貿易規模之外,將來還將億每年超越開業50個廣場的速率,10年將到達千店規模。萬達與騰訊各自憑仗本身的優勢聯手,在線上線下實現疾速交融,或許有望再與阿里在伸開下半場的戰役。

結局是,王健林失敗了,但好歹上岸了!

不過,萬達集團在1月30日一早,便發佈了的公告,稱“不會選邊站隊”。

但是出資方的公告卻傳達了不同的信息。據蘇寧公告表現,張近東向萬達投資金額高達95億元,但並未取得投票權。融創付出了等同金額,也相同沒有投票權。

結局是,王健林失敗了,但好歹上岸了!

結局是,王健林失敗了,但好歹上岸了!

(以上分別為蘇寧與融創公告)

因而,有剖析以為,這意味著,這場私募無疑便是民營企業的站隊和重新洗牌,而萬達所謂“不站隊”,不像是澄清,反倒更像此地無銀三百兩。尤其是,明顯幾年前,萬達就曾攜手騰訊進行過“飛凡”的戰略協作。

風趣的是,蘇寧通過此次投資,無形中與騰訊站到了統一隊列,而此前的蘇寧不斷都是在阿里“庇護”下的。

2015年8月,蘇寧和阿里實現“攀親”,雙方穿插持有對方股份。當時阿里以15.17元的認購價,持有蘇寧19.99%的股份;而蘇寧則以81.51 美元/股,認購不超2780萬股阿里股份。馬雲共出資近290億元支持蘇寧,以對立騰訊扶持的京東。彼時的蘇寧與京東尚不相上下。

但是實際上,固然承受了阿里的“扶持”,但是作為中國傳統零售業大佬的張近東關於馬雲如許的“後起之秀”一定還是頗不信服的。

正如張近東在2017年末那場會聚了地產界半壁江上的“蘇寧伶俐零售大開闢戰略”上所說:“很多人說我比馬雲、劉強東的年紀大,以為蘇寧不懂互聯網,是跟風者。可我在思索當天這些問題時他們的公司還沒成立。”張近東供認,線上確實與阿里、京東存在差距,但在提供全方位、系統的用戶效勞方面能夠做得更好。

理想上,萬達和蘇寧早就有過“密切接觸”。2015年,張近東曾與王健林成為戰略協作同伴。張近東在2017年末的“伶俐零售”大會上明確表示2018年將與萬達進行深度協作。

蘇寧表示,萬達擁有的貿易廣場物業資源以及豐厚的品牌商戶資源,具有較大的線下入口價值;而關於萬達來說,蘇寧對物業資源的巨大需求為貿易效勞集團收入提供保障。將來三年,蘇寧方案將互聯網門店拓展到2萬家左右、面積到達2000多萬平方,此中,2018年新開店數目將到達5000家。

牽手老冤家,共同作戰天然是好選擇,但無形之中,王健林卻帶著張近東站到了馬雲的對立面。不曉得這一活動將對蘇寧與阿里將來的關聯形成奈何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