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小目標”:退出所有地產業務,一平方米的地產開發不能有

1月12日,大連萬達集團召開了2018年總結大會,雖然沒有了昔日首富唱歌的熱鬧環節,但人們還是一如既往投去了關注的目光。回顧三年來萬達的起起落落,我在想此時此刻的王健林,雖然沒有像同行孫宏斌接盤樂視後留下悔恨的淚水,但心中想必也是有一肚子苦水要倒吧,但是從年會的總結上看並沒有。

王健林“小目標”:退出所有地產業務,一平方米的地產開發不能有

在2016年到2017年中期間,王健林家族以超過2000億人民幣的財富,佔據著中國富豪榜的第一位,那時,王健林給年輕人“先掙它一個億”的小目標正風靡全國。而這次總結大會上萬達集團曬出的2018年的成績單顯示,萬達集團企業資產達6257.3億元,同比減少11.5%(主要是賣掉文旅和酒店業務),營業收入方面2142.8億元,同比下降5.7%,可以看得出來,萬達集團雖資產在縮水,但收入方面減少並不多,至少比外界預期要好,這也是王健林不倒苦水的底氣吧。

從業務結構上面看,萬達三年來的業務調整也有一定起色。2018年萬達服務業收入規模達到1609億元,佔集團中收入的75%左右,而地產業務收入只有540億元,下降幅度超過30%,可以看出地產業務只佔集團收入的四分之一,雖然離王健林說的完全退出有一定距離,但我想應該不是空談。因為從2016年開始,王健林在年會上就說過要逐步退出房地產開發業務,要知道2016年萬達房地產業務收入可是在1100億元左右,是集團的支柱,而如今這一點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王健林“小目標”:退出所有地產業務,一平方米的地產開發不能有

那麼現在萬達所謂的服務業收入主要來自於哪裡呢?從萬達集團公佈財務數據看,主要是集中在三大領域,第一是文化產業,萬達文化集團收入達692。4億元,成為萬達如今的頂樑柱,這裡的文化產業主要是指萬達的影視業務,包括A股的萬達電影和收購的傳奇影業。第二是金融業務,2018年萬達金融集團達到433.6億元,同比增長28.6%,這塊業務可能公眾知之甚少。事實上,金融集團業務公司在2016年就成立,總部設於上海,主要包括萬達普惠、百年人壽以及旗下的投資公司。剩下的第三大支柱就是被人們熟知的萬達商管集團,在2018年萬達商管整體收入達到376.5億元,主要是來自於租金收入。

萬達商管從港交所私有化後,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因為萬達商管包含了地產業務,所以回A股上市動作一度放緩。在目前證監會公佈的IPO排隊名單中,萬達商業似乎也在不斷往後掉,儘管兩年來不斷進行“去地產化”動作,但上市還有一段距離。從萬達集團的規劃看,萬達商業在2019年還將繼續全力推進資本化運作和去地產化,爭取早日上市,並不存在著外界傳聞的非常著急上市的壓力。

王健林“小目標”:退出所有地產業務,一平方米的地產開發不能有

三年來,萬達不斷“瘦身”,不斷調整業務模式,從2018年的財報看,萬達正在朝著輕資產的目標前進,取得了不錯的成效。即使瘦死的駱駝也比馬大,何況如今這匹馬只是在減肥,未來依然有可能變得雄壯。

2019年,王健林給萬達繼續立下了新的小目標,首先,資本運作方面包括積極推進萬達廣場資產證券化、萬達體育IPO以及傳奇影業的重組、萬達商業去地產化和IPO等等一系列動作,預計在今年會有很大進展。其次,萬達還會繼續不斷調整業務結構,降低企業的整體負債率,輕裝前行。最後是,王健林提出全面進軍大健康產業。細心的人會發現,萬達的規劃和如今的新首富許家印旗下的中國恆大的佈局有異曲同工之妙,而恆大同樣也是和萬達一樣,做地產發家,或許,這都和房地產從黃金時代到白銀時代有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