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吃主食可以嗎?

馬博士健康團

主食是一天食物的主角,按照我國傳統膳食的特點,精米、白麵、粗雜糧、雜豆、薯類等都屬於主食。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而碳水化合物又是人體能量和血液中葡萄糖的主要來源,也許就是這個原因,生活中很多有減肥訴求的愛美女性往往選擇不吃主食,一些糖尿病患者為了控制餐後血糖也選擇不吃或盲目減少主食,其實這些做法都是不對的。
人是不能不吃主食的。

首先,主食對於膳食營養的貢獻是不容忽視的。

l 膳食指南推薦,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應占總能量的50%~65%,沒有主食僅憑其他食物是很難滿足需求的。

l 碳水化合物是大腦和肌肉組織所需能量最直接的提供者,而主食就是提供碳水化合物的生力軍。

l 主食中蛋白質含量豐富,且易於消化吸收,除肉魚蛋奶外,是人體所需蛋白質的重要補充。

l 粗糧、雜豆等全穀物食物中含有更多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

l 主食的諸多營養特點有助於維持人體健康,預防多種癌症和心腦血管疾病。

其次,不吃主食,對人體健康帶來諸多危害。

① 不吃主食容易造成碳水化合物攝入太少,使大腦能量提供不足,從而影響工作和學習效率。

② 對於糖尿病患者或身體調節能力弱的人容易引發低血糖,嚴重的低血糖甚至會威脅生命。

③ 當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為人體提供能量時,身體勢必要動用體內的脂肪或蛋白質來供能。蛋白質代謝加強,會產生更多的尿素,給肝臟和腎臟帶來負擔;碳水化合物不足,使脂肪分解不充分而產生酮酸,需要及時排除,更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嚴重時還會引起酮症酸中毒;身體疲勞,臉色和皮膚變差,記憶力下降是常見的表現。

④ 不吃主食還會影響女性內分泌,造成月經不調,脫髮、皮膚鬆弛,影響情緒。

綜上所述,主食是我們膳食中非常重要的組成,不吃主食是萬萬不行的,按照膳食指南的建議,成年人每天的主食攝入量為250-400克。即使有減肥訴求的人每天至少也不能少於50-100克的主食。


營養百事通

當然不可以。人體在節食捱餓或運動狀態下,體內的脂肪會發生一系列的反應,其中的脂肪酸會最終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體外,併為身體提供能量,同時,也會產生少量的另一種物質——酮體,必要時為大腦等組織提供能量,這個過程需要糖——碳水化合物的支持才能正常進行。而肝細胞內的脂肪酸在分解代謝過程中,糖的作用更是必不可少,因為如果沒有足夠的糖的參與,脂肪酸就不會正常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而是會大量轉化為酮體,要知道正常情況下,機體產生少量酮體作為能量來源被利用,血中酮體濃度很低,對人體不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但如果大量在體內蓄積,後果就嚴重了,會導致血液中的酸度增加,引起酸中毒,嚴重時會導致酮症昏迷死亡

!而主食中的米、面可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如果長期不吃主食,脂肪酸無法正常代謝,很容易發生酮體大量蓄積體內而導致的酸中毒,恐怕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了!主食不但要吃,而且要吃好,給你三點建議:

1.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吃主食。《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議,每天吃250~400克主食(半斤~8兩)。一般地,在全天食物中,主食的重量應該是最多的,要超過蔬菜、水果、肉類、牛奶和雞蛋。

2.主食要粗細搭配。饅頭、米飯是最經典、最經常的主食,但是主食應該多樣化,大米和麵粉之外,還要每天選擇一定量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議50~100克)全麥類、粗雜糧(玉米、小米、黑米、蕎麥等)以及雜豆類(如芸豆、赤豆、綠豆等)。

3.在飯店進餐時,不要等最後才吃主 在酒足菜飽之後,才想起吃主食,不但沒有發揮主食的作用,還增加了能量攝入。在飯店進餐時,應該像在家進餐一樣,主食與酒菜一起食用,這樣有助於控制總能量的攝入。

花匠~遲萍


營養海賊團

“主食”是人們日常飲食中攝入量比較大的一類食物,一般是指糧穀類食物,包括米、面、雜糧、豆類、薯類等。這些食材經過烹飪加工後就成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米飯、饅頭、花捲、餃子、麵條、烙餅、燒餅、包子、窩頭等,被統稱為“飯”。我國南北方“飯”的差異較大,北方人習慣吃麵食,而南方人更喜歡吃米飯。無論是米還是面,都是我們每天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在飲食結構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國無論哪個版本的膳食指南都把主食的選擇放在第一條,《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第一條便是“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穀類為主是指谷薯類食物所提供的能量應占每日膳食總能量的一半以上,這也是我國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徵。

穀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是提供人體所需能量的最經濟和最重要的食物來源,也是提供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的重要食物來源,在保障兒童青少年生長髮育,維持人體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20-30年來,我國居民膳食模式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居民的穀類消費量逐年下降,動物性食物和油脂攝入量逐年增多,導致脂肪提供的能量過多;穀類過度精細加工導致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丟失而引起攝入量不足,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堅持穀類為主,特別是增加全穀物的攝入量,有利於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結直腸癌、肥胖等與膳食相關的慢性病的發病風險。

建議成年人每天攝入谷薯類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


馬冠生

簡單問答:可以。

原因:將飲食分成主食和副食的分法是不正確的,這是因為歷史的原因,在食品限量供應的年代,因為限制居民米麵的供應量而這樣區分。

從營養學的角度,我說的是營養科學,不是中國式的養生營養學,飲食是按照營養成分分的,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是三大營養成分,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是必須的營養成分,加上補充充足的水平。

不吃主食,也就是不吃大米、麵粉、玉米、小米等,這些東西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來源,其他來源一樣能夠提供碳水化合物,比如土豆、紅薯等,有些地區主糧就是土豆。相反,只吃主食,碳水化合物充足了,其他的營養成分也許會缺乏。

現在健康飲食提倡多吃水果蔬菜,意思是用水果蔬菜替代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這是因為水果蔬菜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礦物質和水分,營養豐富而且卡路里含量低,有利於減肥和控制體重。這是針對現代全民肥胖的趨勢而言的,在過去的年代,人們普遍營養不良,就要反過來,保證能量的攝入。

飲食健康的提法都有其時代性,這個時代以少吃為健康,像中國營養協會也提倡出全谷,就是在吃米和麵的時候注重膳食纖維的攝入量,而不是像之前那樣提倡粗糧雜糧,就是要和跟上時代。

因此在我們日常的飲食中,也要拋棄主食和副食這個過時的概念,一切從營養和能量的角度出發,從營養豐富、控制能量的角度來安排自己的飲食,這樣才能確保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具體到米和麵吃還是不吃?還是應該吃,但一不要多吃,不能像過去那樣一頓吃幾碗飯或者很多面食。二要吃糙米和全麥,這樣在吃米和麵的時候也能夠攝入一定量的膳食纖維。


京虎子

“主食”是人們日常飲食中攝入量比較大的一類食物,一般是指糧穀類食物,包括米、面、雜糧、豆類、薯類等。這些食材經過烹飪加工後可以變成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米飯、饅頭、花捲、餃子、麵條、烙餅、燒餅、包子、窩頭等,被統稱為“飯”。我國南北方“飯”的差異較大,北方人習慣吃麵食,而南方人更喜歡吃米飯。無論是米還是面,都是我們每天攝入能量的主要來源,在飲食結構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國無論哪個版本的膳食指南都把主食的選擇放在第一條,例如2016年最新修訂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第一條便是“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穀類為主是指谷薯類食物所提供的能量應占每日膳食總能量的一半以上,這也是我國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徵。

穀類食物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是提供人體所需能量的最經濟和最重要的食物來源,也是提供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和蛋白質的重要食物來源,在保障兒童青少年生長髮育,維持人體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幾十年來,我國居民膳食模式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居民的穀類消費量逐年下降,動物性食物和油脂攝入量逐年增多,導致能量攝入過剩;穀類過度精細加工導致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丟失而引起攝入量不足,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生風險。因此,堅持穀類為主,特別是增加全穀物的攝入量,有利於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結直腸癌、肥胖等與膳食相關的慢性病的發病風險。指南建議一般成年人每天攝入谷薯類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

所以,為了您的健康,主食還真不能省啊!

張帆 營養學博士


馬博士健康團

人不吃主食是不可以的,主食通常是指米飯,麵食,雜糧類,薯類等。三千多年前,黃帝內經素問有所記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這是最早的膳食搭配理念,我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也是明確規定,穀物食品是寶塔的最底層,如果不吃主食,就相當於寶塔沒了底兒,塔總歸是站不穩,是要倒掉的。



再看看主食常常為人類提供哪些營養素,穀物食品為人類主要提供的是澱粉,維生素B組,礦物質和少量的穀物蛋白,碳水化合物可以貯存能量,如肝糖原,肌糖原,一旦機體需要,肝糖原可以分解為葡萄糖進入血液循環,提供紅細胞,大腦神經組織的能量需求,乳糖也是乳汁中的碳水化合物另外結締組織中的粘蛋白、神經組織及細胞膜具有信息傳遞功能的糖蛋白,都是由碳水化合物參與組成的。體內充足的碳水化合物起到抗脂肪代謝不完全生成酮體,防止酮血癥的發生。


所以人是不可以不吃主食的,對於肥胖及糖尿病的人來說,可以適度減少主食的攝入量,也可以經常吃雜糧,薯類等,升糖指數低,有利於機體血糖的控制。


營養師王喜萍

主食可以分為很多種,一般是指糧穀類食物,包括米、面、雜糧、豆類、薯類等。

很多人會將不吃主食作為一種減肥的方法。不吃主食,頭3天由於沒有太多熱量攝入,會大量消耗身體貯存的熱量,比如糖原、蛋白質和脂肪。但由於你主食不吃,這個熱量缺口太大,會給身體一個錯誤的信號:食物缺乏,要減少消耗,保存體力。身體的代謝會下降,盡最大限度保存能量已應付食物短缺。所以通過不吃主食來減肥的是會反彈的。

科學的做法是控制飲食,包括食物的種類和份量,選擇番薯燕麥等作為主食,吃的要清淡,控制各種油脂的攝入,最簡單的做法是拿個盤子一半放蔬菜,四分之一放主食,剩下放肉類。每噸飯吃個7分飽就行,覺得餓了就吃點零食,這裡的零食不是各種垃圾,而是乾果堅果全麥麵包。


FORDash

不吃主食肯定是不可以的,主食可以為我們身體提供豐富的碳水化合物,是人體最經濟的能量來源,同時也是B族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的重要來源。尤其是像全谷雜糧雜豆類的粗雜糧可以為我們身體提供更多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成分,這些營養成分對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和腫瘤等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具有重要作用。

所以我們應該一日三餐都要食用主食,主食可以是米飯、饅頭、麵條等食物,同時增加些全谷雜糧類,如小米、玉米、燕麥、全麥粉,可佔到全天主食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營養師李桂萍


斯之爾文L

一,你對主食的概念是什麼?

二,不吃主食,只吃蔬果,還是別的?

如果你減肥,不吃主食倒也是個方法,不過,你及時注意身體變化,以防有損健康。

其實現在的主食不過是專家建議的主食,誰說土豆,紅薯不能做主食了。

總之這個問題看你自己怎麼理解了,只要營養夠了,吃什麼無所謂。總之,多樣,適量才是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