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印度否認GDP造假?

amaocc

這個世界上有兩個統計標準,一個是“印度標準”一個是“國際標準”,其實這又有什麼呢?只要印度人民開心就好。



GDP造假指的是一個國家在統計本國國民生產總值時人為的虛假製造數據,造成國內實際生產總值和官方統計數據嚴重不符合的現象,其實世界上各個國家都有過這種情況不過印度特別離譜,比如在2016年印度政府宣佈“印度中產階級佔全國總人口的70%”,因為印度官方的評價標準“人均日收入超過2美元即為中產階級”,和我們想象中的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一套房子、一輛私家車這樣的中產階級完全不一樣,GDP造假對印度現在來說有以下好處。



首先:莫迪政府連任的需要,現在的印度又要開始大選了,莫迪政府在做上臺的幾年經濟雖然有比較大的發展,但是“廢鈔令”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非常巨大,因此現在的莫迪政府必須拿出一個非常好看的經濟數據給自己的選民,只有這樣的話才能夠讓人民在下一屆政府選舉中投票給自己。

其次:增強印度人民的自豪,

印度這個國家是世界上最自戀的國家,因此印度人民容不得別的國家說印度的不好,而有的時候他們也特別善於自欺欺人,比如經常從全世界購買來的先進武器塗上一層油漆然後說是自己設計研發的,從世界各地買來飛機配件組裝自己的戰鬥機然後說是自己本國製造,這樣的事情幾乎是屢見不鮮,因此在GDP造假方面也就見怪不怪了。

最後:可以吸引外國投資,當初的“廢鈔令”對外資的影響非常巨大,很多跨國公司都害怕自己的資產被沒收而紛紛退出印度,這也導致印度的經濟發展出現衰退的跡象,因此莫迪政府為了吸引海外投資在GDP數據方面造假,也可以為外國投資打一針強心劑,以此來證明印度的經濟仍舊是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其實每個國家的GDP都會造假,這中間除了統計方式的以外,還摻雜了很多其他方面的考慮,畢竟一個漂亮的GDP數據就是對莫迪最大的肯定。


莫殤dr

印度修改Gdp統計辦法,原則上講,不應該說是造假。但他得出的結果是不真實的,並不能反應經濟發展的真實狀況。Gdp造假應該指人為捏造數字,比如一個企業的產值是20萬,企業為了誇大影響報了100萬。這就象一個人一樣,本來身高不到1.6米,穿上增高墊說1.7米一樣。統計數字造假,也就是人們經常說的拍腦袋數據。這和印度的Gdp統計辦法修改,還不能完全等同。Gdp統計在世界上本來就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一個區別是統計口徑不一樣,另一個區別是統計樣本不一樣。印度之前的Gdp統計是以生產要素價格為計算依據,後來修改為市場價格為依據。僅生產要素就有三種要素說法,四種要素說法,甚至現在也有五種要素說法,即勞動力,土地,資本,企業家,技術與信息。這些價值的貨幣表現即為生產要素價格。要素價格一般指生產價格,也可以理解為成本價格。而市場價格則是成本價格加利潤。比如生產一件產品一共花了多少錢(勞動力,原材料,廠房租金,水電運輸等)為成本價格,拿到市場上出售賣了多少錢,這為市場價格。再比如一支原始股票,如果把它看作成本價,拿到二級市場出售(股票市場)價格就是市場價格,兩者之間天差萬別。究竟以哪種價格計算Gdp,並沒有原則上的對錯之分,不管哪種方法只要始終保持不變,對結果影響就不會大。有人會說原始股(買入成本)價格不是不變的嗎?是的,這隻對初始買入股票的人來講是這樣,但只要他參與運動即交易,原始股票的價格就成了變量。內部轉讓價,質押價甚至一級市場出售的價格都是這樣。顯然市場價格變化要比生產價格變化大,所以印度改變了統計辦法,這樣數據肯定會增高。而市場價格的變化,受時間的影響,也受供需的影響,受貨幣寬鬆的影響,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印度這次再調整,是把2011年12月的價格為基準年,調整到2017年一2018年的價格為基準年。這兩個年度的市場價格肯定不一樣,後者要高的多,這樣印度什麼也不用做,Gdp就較原來的增速長高了不少。這是統計口徑變化帶來的結果。還有一種是參與樣本的不一致,例如歐美把保姆,房租,自建房都統計進了Gdp,而我們卻沒有。據我知道的還有個人室內裝修,各大城市的橋頭工等。這影響了GdP的總量。但一直延用下去,對增速統計影響並不大。這和物價漲幅一個道理。比如我們初始的樣本是肉,面,油,第二年仍以它們為基礎統計CPA,這不會影響物價漲幅的基本判斷。但如果修改為樣本增加海鮮和酒類,5個樣本的總量和3個樣本的總量計算增長率,那就要高的多。名譽Gdp的價格構成就是價格和數量,比如同樣的數量5個杯子,價格由3元漲到5元,就由15元變為了25元。同樣的價格比如3元,杯子數量變成10個,那就是30元。價格和數量都變高,那樣數據就更高。印度為什麼要修改Gdp統計方法,就是為了達到增高數據的目的。

凡是數據統計,都有人為因素,有些經濟學家就是魔術師。印度政府就是魔術師的總代表。Gdp做為一個數量,真實性難免存疑。而它的質量一直被人忽視,如果我們把Gdp看作黃金,純度比重量更重要。各國的Gdp含金量不一樣,有的99%,有的60%,有的更低。無論任何國家都存在不良Gdp,比如美國。有網友問如何看待美國槍擊案增加Gdp就是很好的例證。槍擊案確實增加Gdp,凡與貨幣(錢)交織的事務,都關聯Gdp。小到吃飯拉屎,大到飛機導彈。比如我們每天上廁所,不說固定資產,僅衝馬桶,衛生紙,洗手液都在增加Gdp。疾病死人,資源浪費,環境汙染這些是不良Gdp。而高科技主導性產品是良性Gdp。經濟中的不良Gdp佔比高,黃金純度低,相反則高。印度國防武器全靠賣,推高Gdp不說,Gdp含量自然也低。印度製造業並不是主要產業,與我們更沒法比,這是有目共睹的。他的Gdp總量低,全國連個象樣的廁所都極少。印度政府加大財政投資,從5%左右提高到10%,就是意在增加Gdp。假如用在全國到處修建廁所,也增加不少Gdp。

由於含金量不一樣,實際上Gdp並沒有可比性。經濟發展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拿一兩個數據比較經濟是被偽經濟學家忽悠的結果。這一變味觀念正在被人們否定,而印度卻牢抓不放,並改變統計辦法,意在忽悠國內民眾,莫迪爭取再次連任。同時意在和我們競爭亞洲經濟霸主的地位。

從Gdp數據上看,拋棄其它因素,印度的盤子小,增長較容易。盤子越大,增長越難,這是普遍規律。印度從增長率上看,肯定會超過我們。但這說明不了什麼,比比製造業,機械電機,飛機導彈,航天航工,民眾生活,簡直差的不是一個檔次。比並不能完全代表經濟的數據,而且是人為化的數據,算什麼能耐?難怪印度Gdp增速一公佈,世界一片譁然。唯有印度自己淘醉在夢裡,盡然說超過了我們,真沒有倫理呀!


吉祥如意170587193

國際通用GDP算法及我國不做假賬的原則



1.核算方法:在實際核算中,GDP的三種表現形態表現為三種計算方法,即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分別從不同的方面反映GDP及其構成。

(1)生產法是從生產過程中生產的貨物和服務總產品價值入手,剔除生產過程中投入的中間產品的價值,得到增加價值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為:增加值=總產出-中間投入。將國民經濟各行業的增加值相加,得到GDP。

(2)收入法也稱為分配法。按收入法計算GDP是從生產過程創造收入的角度,對常住單位的生產活動成果進行核算。按照這種計算方法,增加值由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和營業盈餘四個部分組成。計算公式為:增加值=勞動者報酬+生產稅淨額+固定資產折舊+營業盈餘。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之和等於GDP。

(3)支出法是從最終使用的角度反映GDP最終使用去向的一種方法。最終使用包括貨物和服務的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三部分,計算公式為:GDP=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由於統計口徑不同,這三個公式算出的GDP是不一樣的。

我國核算方法:我國的GDP使用增加值進行計算的。實際核算中,GDP就等於國民經濟各部門的增加值之和。我們現行的GDP基本上是按國際通行的核算原則,對各種類型資料來源進行加工計算得出的,具體方法非常複雜。

主要資料來源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統計資料,包括統計局系統的統計資料,如農業、工業、建築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固定資產投資、勞動報酬、價格、住戶收支統計資料,其他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如交通運輸、貨物和服務進出口、國際收支統計資料;

第二部分是行政管理資料,包括財政決算資料、工商管理資料等;

第三部分是會計決算資料,包括銀行、保險、航空運輸、鐵路運輸、郵電通信系統的會計決算資料等。統計資料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採用抽樣調查方法和為避免中間層次干擾的超級彙總法。基本計算方法採用國際通用的現價和不變價計算方法。

國家統計局將利用2018年普查數據,實施2019年GDP統計核算,即地方省級GDP目前由地方統計局核算,改為國家統計局和省級統計局統一核算(國家統計局組織領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共同參與的統一核算), 利用地區與國家相銜接的基礎資料,進行統一核算,確保地區生產總值彙總數據與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基本銜接。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認為,各個省GDP加在一塊比國家多幾萬億,原因是核算GDP是兩級統計。

姚景源在1月18日舉行的“國是論壇-2017經濟形勢分析會”上指出,統計數據要解決造假問題也得實現三方面:

第一不想造假,第二不敢造假,第三不能造假。

最重要的還是要把這三個步驟解決,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數字真實性問題。

為了GDP數據,法國將毒品交易納入,英國“黃賭毒”都算!

據法國媒體2月1日報道,法國宣佈將麻醉品的運輸、販賣、消費活動正式列入國內生產總值(GDP)計算範圍。目前這一事件已經在法國引起不少爭議,但是法國統計局(INSEE)卻表示,相關修訂只會導致微小變化,目前法國國內生產總值大約為2.2萬億歐元,而麻醉品產業規模約為數十億,因此不會影響大局。 將毒品計入GDP並非法國首創,歐洲國家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國等都已經將毒品交易納入統計範圍。

而英國在2014年還將賣淫活動也納入了GDP,據統計當年的賣淫業可為英國GDP貢獻約57億英鎊、毒品貢獻約66億英鎊,合計約佔GDP的0.6%,與博彩業大致相當。而且在計入這兩項後,當年的英國GDP達到了2.828萬億美元,一舉超過法國成為世界第五!

印度更絕!羊糞、牛糞、路邊小攤......通通計入GDP!


法國和英國為了GDP數據確實很拼,但是和印度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美國《華爾街日報》曾撰文稱,印度為增加GDP規模,決定“在統計有機肥產量時”增加計算“山羊和綿羊的排洩率”。也就是說,印度政府羊糞和牛糞摺合成肥料計算在了GDP之內,形成了著名的“羊糞GDP”,如果擠一擠印度GDP的“水分”,可能擠出來的都是糞汁。 而且,在印度政府的新GDP統計方法中,路邊小攤賣多少小吃、各家有多少金銀首飾、股票交易所的成交量等都計入了GDP;而且,印度還將計算GDP的基準年份從2005年後移至2012年,生產成本計價也改為市場計價。在這樣一連串的“神奇操作”之後,印度當年修改後的GDP增速達到了7.5%,一舉超過中國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

印度GDP的這種“奇葩”算法,連印度央行行長拉古拉姆·拉詹都公開表達了疑惑。而英國《金融時報》也質疑稱,當前印度製造業的經濟增速只有1%,與印度接近8%的GDP增速相去甚遠。最近,有的印度網友還把中國拿來對比:“印度今年的GDP總量已經相當於2004年中國的水平(約2萬億美元)了,但為什麼印度人的生活水平和基礎設施卻比當時的中國落後很多?” 其實,GDP數據到底有沒有“水分”從從老百姓的衣食住行變化就能看出來。如今的中國人穿的更時尚了、吃的更好了、住的房子變大了、出行更方便了……這數十年的變化正是中國GDP高速增長的體現。對印度來說,如果真的想在GDP數據上超過中國,那不如把印度人民的排洩率也想辦法算在GDP裡面,到時候印度估計都能“超過”美國了!

印度修改GDP計算方法仍然收穫三大國際信用評級機構近乎垃圾級的評價!


在信用評級機構看來來,情況是這樣。所有主要的信用評級機構都給了中國一個近乎完美的分數,這個分數同美國接近。但它們給了印度一個近乎垃圾的分數。例如,惠譽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的打分,中國是A+ ,而印度是BBB-。



三大評級機構對中國和印度的主權信用評級(從左至右:標普、穆迪和惠譽;第二行為中國的主權信用評級,第三行為印度的主權信用評級)

印度的信用評級落後於中國,這還反映在信用市場中。在信用市場,印度政府必須在十年中償還的借債大約兩倍於中國。

這令印度政府官員煩惱,他們指責評級機構厚此薄彼。他們尤其批評這些機構未能提高印度的信用等級,儘管印度的經濟基本面已經改善,例如它有著強勁的經濟增長率和有力的財政紀律。 同時,他們指出,這些機構未能下調中國的信用評級,儘管中國的經濟基本面在“惡化”,例如經濟增長放緩,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不斷上升。

綜合而言,一個國家GDP是對國民經濟的健康體檢,如果違背客觀經濟運行規律,不客觀採集數據,將帶來國家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和發展規劃的誤差,最終如人的生體健康一樣,小病不理釀成大禍!


唐俊龍55398571

不能說印度的GDP造假,只能說他本國的計算方式有些詭異,很有自欺欺人的嫌疑。

GDP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核心指標,可以說,各國的發展目標都是為了追求更多的GDP,印度想要自己國家的經濟總量多一些,初衷是無可厚非的。可問題是以一種另類的計算方式所得出的經濟增長率,能真實反應印度本身的發現水平嘛。

印度自莫迪總理上臺以來,在經濟板塊是下了大力度的,這也是他能拿得出手的政績之一了。據印度國內媒體報道,印度國內的經理增速重回了世界第一,這當然是很引人注目的,但如果你知道印度將各種潛在的經濟增長點、甚至還有糞類物質也作價計入了gdp中,又會做何感想呢。

印度在西方媒體的吹捧下,的確有些得意忘形了,什麼都想要跟北方的那位鄰居做個比較,包括了經濟增速。可以說,以這種新奇的計算方式所得出的結果,是得到了政治家和資本家的默許的,很大程度上可以滿足印度人的自負心理,也有助於整個社會的安定。



印度若要成長為一個強國,就必須拋棄那些愚昧的思想,踏實的發展自身工業體系,優化經濟類型,將關注點更多的放到民生福利上來。


巴扎黑悠哈

把牛糞、羊糞都算到GDP裡面了!這種奇葩的事情在先進工業化國家裡面能出現嗎?!但是,人家印度的理由也和“充分”,牛羊糞是優質的天然綠色肥料,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並且還能替代煤、天然氣等能源,做飯取暖多好呀?


我們由於這些年經濟快速增長對於GDP的要求也提高了,也就是要求製造業在GDP比重要強過其他行業,至少是修高速路或者建一座大橋…這樣的GDP才是被認可的。但是,西方國家由於這些年工業生產放慢(懶惰的開始),金融、服務業在GDP的比重大幅增加,舉一個栗子:美國是律師行業最發達的國家,老百姓動不動就是打官司…訴訟費這也是GDP、由於犯人多,監獄的設施和器材也算GDP、還有銀行與客戶之間發生的費用…這些根本就是浪費社會資源或者說對社會化大生產無效的GDP,增長越多越快對美國壞處越大!所以,川總上臺以後要求“製造業迴歸”也是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

但是,印度社會化進程沒法與美國相比,法制極不健全、監獄腐敗倒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金融、工業與美國更沒法比,只能是想盡辦法製造無效GDP,也就出現了文章開頭說的“牛糞GDP”。
印度政客熱衷於說大話乃至造假的原因“政治腐敗”是根源!印度領導人選舉前,大肆吹噓“我要把印度變得怎麼樣”,欺騙印度群眾去投自己的票,而上臺以後由於“印度固有的”、積重難返的問題,印度領導人不可能有什麼太高的作為!但是,選舉前的承諾不兌現會影響他們的政治生涯,在工業能力薄弱不可能以大規模生產提高國家GDP的增長下,只能依靠媒體去有意造假,反正“老百姓也不知道”(有識之士是清楚)什麼是統計學。

所以,印度造假也是學習西方,但是西方有工業生產基礎,印度有什麼?並且經濟危機四伏的印度,將來的某一天從高高在上的GDP跌落下來會怎樣?


皇家橡樹1972

我一直都有一個疑問,印度今年數據造假,那明年的數據就是在今年的數據基礎上統計的,那麼GDP的增量就應該是真實的了,印度想繼續虛構增長只能更大力度的數據造假,比如去年收入九萬,今年實際收入是十萬,增長一萬,你報了十二萬,增長兩萬,明年同樣增速,實際收入十一萬,比你報的還少一萬,但是為了保持甚至虛高你報了十四萬,那麼幾年後到你實際收入二十萬的時候它報出的數據至少應該三十二萬,按照印度每年都虛高的作風可能都報四十萬了,這樣也能行得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