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黃沾“以文言入詞”的作詞風格?

阿郎戀什麼曲


中國文化向來講究大音希聲,微言大義。不同於西方文字,漢字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讀音極其簡單,而意象無窮,因此中國人只費很少的力氣就可以實現互相間的交流,甚至西方要發好幾個音節,中國人只需要很簡單的發音就可以解決,比如OK,中國人好就可以了,interesting轉換成漢語就是逗,漢語的高效率表達是支撐中華文明能夠繁盛上千年不斷絕並且持續輻射整個東亞民族的重要原因。

而近代中國則面臨著文化斷層的尷尬局面,比如現在年輕人能夠認識繁體,讀懂文言的其實很少了,究其原因就是近代中國新文化運動一群激進的學者在用一種近乎自殘的方式改革,甚至把中國文化大幅度地西化,從文言文白話文到簡體字繁體字,建築,服飾,音樂等等。這樣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大家不認識不理解古文的後果就是大家也不會關注跟它們密切的中國古典文化,中華文化的精粹也就隨之不同程度的失傳,其實現在來說,假如出土了一方古碑,相信絕大多數年輕人是無法看懂古碑上的文字了。

而音樂歌詞實際上是一種市井化的詩歌,中國的文學作品經歷了最早的詩歌,賦,到後來的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無疑都是在逐步地市井化的,以適應更多普通文化層次的老百姓的需求。最早的賦就是文人之間互相交流的東西,但是到了後期的戲劇小說則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理解了,而歌曲更是漢字文化市井化到最終的產物,歌曲和詩詞其實是密切聯繫的,不同的是歌曲是白話,詩詞是古文,很多著名的詩詞如明月幾時有和春花秋月何時了等甚至拿到今天譜一下曲以後也可以直接演唱。

眾所周知香港在清朝末年的時候被割讓到了英國,雖然這件事對於國人來說屈辱萬分,但是這也陰錯陽差地使得香港成了中華傳統古典文化的避風港,在大陸經歷劇烈變革的同時香港能夠保留一些原汁原味的古典文化,並不斷地從大陸吸引懂得這些文化的人才,著名的四大才子金庸黃霑倪匡蔡瀾都是從大陸過去的文化精英,黃霑更是將古典中國文化運用在歌詞領域的集大成者。


著名的《滄海一聲笑》甚至可以完美對應中國古代的宮商角徵羽,配上作為唐宋古音的粵語,最終成為萬古流芳的經典,相似的還有《倩女幽魂》等經典作品,《男兒當自強》甚至是直接將古代的將軍令拿來改編的,因此大氣磅礴,古意盎然。黃霑作為一代大師在音樂方面,金庸在文學小說方面,都為中國古典文化的繼續繁榮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最終他們的很多作品跟電影結合,被大家所熟知,讓我們都可以領略中國古典文化的無窮魅力,這是十分了不起的。而中國文化具有本身無窮無盡的強悍吸引力,它本身必將在中國的偉大復興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這就需要了另一個黃霑金庸出現,瞭解學習古典文化,並將他們變成經典作品獻給我華夏兒女!


風言妄語

“以文言筆法寫詞有如行鋼線,一不小心便會一面倒。只有學貫五經才能欣賞。”這是林夕對黃霑作詞風格的評價。黃霑一生“神作”數不勝數,《兩忘煙水裡》、《上海灘》、《滄海一聲笑》、《男兒當自強》丶《我的中國心》、《倩女幽魂》、《世間始終你好》、《萬水千山縱橫》、《人生如此》、《流光飛舞》、《長路漫漫伴你闖》等等。他的詞,俠義柔情,詞風大氣,意境深遠,這與“以文言入詞”有著密切關係。下面試從他眾多經典中擷取幾首體會一下。


1、《兩忘煙水裡》。這是電視劇《天龍八部》主題曲,是黃霑第一首獲大獎歌曲,是他代表作之一。

男:女兒意/英雄痴/ 吐盡恩義情深幾許

女:塞外約/枕畔詩/心中也留多少醉

男:磊落志/天地心/ 傾出摯誠不會悔

女:獻盡愛/竟是哀/風中化成唏噓句

男:笑莫笑 悲莫悲(女:凝悲忍嘆) 此刻我乘風遠去(無可奈)

歌詞是粵語版的,文言入詞,簡潔雋永,意象豐富,意境悲壯,而音節和諧,韻律和美。 同劇還有一首著名的《萬千千山縱橫》:

“萬水千山縱橫/豈懼風急雨翻/豪氣吞吐風雷/飲下霜杯雪盞/獨闖高峰遠灘/人生幾多個關/卻笑他世人/妄要將漢胡路來限/曾想痴愛相伴/一路相依往返/誰知心醉朱顏/消逝煙雨間/憑誰憶/意無限/別萬山/不再返。” 這首歌詞文言味道更濃,配上顧嘉輝寫出的雄壯旋律,歌曲氣吞山河、氣勢磅礴,令人熱血沸騰。

2、《上海灘》。這首歌是1980年無線推出,周潤發、趙雅芝主演的同名劇集《上海灘》主題曲,葉麗儀憑藉演唱此曲,成為火遍亞洲的女歌王:《上海灘》歌詞激情澎湃,開首句“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直教人熱血湧上心頭。

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淘盡了世間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是喜是愁

浪裡分不清歡笑悲憂

成功失敗

浪裡看不出有未有

愛你恨你問君知否

似大江一發不收

轉千彎轉千灘

亦未平復此中爭鬥

由於是文言句式,長短結合,精煉深刻,結合激情澎湃的旋律,直教人熱血湧頭,許文強的奮鬥與人生的悲喜直扣你心絃。


3、《滄海一聲笑》

蒼海一聲笑

滔滔兩岸潮

浮沉隨浪只記今朝

蒼天笑 紛紛世上潮

誰負誰勝出

天知曉

江山笑

煙雨遙

淘浪淘盡紅塵俗世幾多嬌

清風笑

竟惹寂寥

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這是電影《笑傲江湖》主題曲,是黃霑最出名的作品,這首歌可以傲視其他武俠影視劇的歌曲。歌詞以格律詞的形成一氣呵成,意境壯闊,快意恩仇,浩氣沖天。


4、《倩女幽魂》。

1987年張國榮、王祖賢主演的同名電影主題曲。一曲兩詞,國粵語均由張國榮演唱。音樂的前奏響起,縹緲、空靈,有著極強的代入感。文言句式、古韻歌詞配上張國榮的深情演繹,糅合著東方夢幻般的特質:

人生路 美夢似路長

路里風霜 風霜撲面幹

紅塵裡

美夢有幾多方向

找痴痴夢幻中心愛

路隨人茫茫

人生是 美夢與熱望

夢裡依稀 依稀有淚光

何從何去

去覓我心中方向

風彷彿在夢中輕嘆

路和人茫茫


5、《男兒當自強》

黃飛鴻系列電影的主題曲是霑叔創作的《男兒當自強》,改編自古曲《將軍令》,粵語演唱版林子祥,國語演唱版成龍。影片中這首《男兒當自強》的音樂只要一響起,黃飛鴻就像開了掛一樣,每次打架都是必勝的!嗩吶和竹笛這兩樣樂器珠聯璧合之下,就像是黃飛鴻的潛臺詞:沒人能在這首歌裡打敗我!有這種效果,離不開用文言寫就的大氣的歌詞:

傲氣傲笑萬重浪 /熱血熱勝紅日光

膽似鐵打/ 骨似精鋼/ 胸襟百千丈

眼光萬里長/ 誓奮發自強

做個好漢子/ 每天要自強

熱血男子/熱勝紅日光 /讓海天為我聚能量

去開天劈地 /為我理想去闖 /看碧波高壯

又看碧空廣闊浩氣揚 /既是男兒當自強

昂步挺胸大家作棟樑 /做好漢/ 用我百點熱

耀出千分光 /做個好漢子/ 熱血熱腸熱 /熱勝紅日光


隨著許冠傑、林子祥、譚詠麟老一代歌手的隱退和羅文、梅豔芳、張國榮等人的離世,宣告著香港流行音樂的輝煌時代終結,而樂壇上的黃霑過早辭世,是香港樂壇的巨大損失。黃霑留給人們的無數音樂熔鑄了他畢生的心血和付出,他以文言入詞的作詞詞風,實際上傳承了我國古代詩詞風格。是一位當之無愧的音樂大師,他的音樂作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阿郎戀什麼曲

黃霑真是華語樂壇不可多得的大才子,他的作品詞曲俱佳,有俠氣、有流氓氣;有古典的謹慎圓融之美,亦有現代的放達自由之美。毫不誇張地說,黃霑真算得上是一位大雅大俗的音樂家。

黃霑作品中“以文言入詞的風格非常常見,電影《笑傲江湖》的主題曲《滄海一聲笑》;電影《黃飛鴻》主題曲《男兒當自強》(曲調改編自古曲《將軍令》);電影《倩女幽魂》主題曲《道》;電影《鹿鼎記》主題曲《開心做出戲》等等都是典型代表。

黃霑的“以文言入詞”並不走“古風”風格,他骨子裡的流氓氣息使得他無法走正兒八經的傳統書生路線。黃霑的文言都是夾雜著幽默、不加修飾的現代口語一同出現的。

曲調也走輕快路線,他最討厭苦兮兮的煽情,即使曲調裡有苦澀味,他也會用節奏將其帶到瀟灑不羈的路子上。

滄海一聲笑,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只記今朝。——《滄海一聲笑》

傲氣傲笑萬重浪,熱血熱勝紅日光……做個好漢子,熱血熱腸熱,熱勝紅日光。——《男兒當自強》

道可道,非常道,天道地道,人道劍道……

呸呸呸呸胡說八道……生財有道擺我一道,不能人道汪洋大盜,橫行霸道鬼哭神嚎豺狼當道……我自求我道。——《道》

是非是實何必問,快拋開恩怨去嬉戲……我地做人最不羈一切像遊戲,笑住做人最不羈一切像嬉戲,醉醒之間發癲發夢假真真,都不過一齣戲。——《開心做出戲》

黃霑的歌詞哪止是歌詞,簡直可以說是他人生哲學的體現。遊戲人間,嬉戲人生,將一切苦澀轉換成可供遊樂的黑色幽默。


大象音樂空間


黃霑,原名黃湛森,1941年出生於廣州,有八兄弟姊妹,他排行第六。1949年他隨

  父母移民香港;早年入讀喇沙書院,後升讀港大,1963年畢業於港大中文系。畢業後曾執鞭,後轉到電視臺工作,1965年投身廣告創作及填詞。上世紀70年代末,一首首膾炙人口的電視劇主題曲讓他的名字家喻戶曉。《家變》、《狂潮》《強人》《大亨》《抉擇》《風雲》《射鵰英雄傳》《上海灘》等等這些電視劇的主題曲都是黃霑的佳作。

那個時期,可以不誇張地說,香港的每個角落、每個人唱的都是他填詞的歌。從此他走上了自己填詞生涯的高峰,漸漸開始為電影作詞作曲,伴隨著香港電影《英雄本色》《倩女幽魂》《青蛇》《黃飛鴻》等陸續走紅,黃霑的詞曲也傳遍了華語地區。


黃沾的詞作品是他俠義精神與人生哲學結合的最佳體現,詞壇小生林夕在點評黃沾時說:“以文言筆法寫詞有如行鋼線,一不小心便會一面倒。只有學貫五經才能欣賞。”至今,他仍然是香港歌壇公認的“詞壇教父”。2004年11月24日,於香港逝世。


希望d田野

以文言入詞是黃霑詞風,與香港粵語歌曲的興衰緊密相聯。

《滄海一聲笑》
蒼海一聲笑 滔滔兩岸潮 浮沉隨浪只記今朝 蒼天笑 紛紛世上潮 誰負誰勝出 天知曉 江山笑 煙雨遙 淘浪淘盡紅塵俗世幾多嬌 清風笑


《笑傲江湖》主題曲,以詩詞格律寫成,幾分豪氣,幾分柔情,反轉古音"宮商角徵羽"調一氣呵成,為黃霑代表作品。《男兒當自強》源自古曲《將軍令》。

黃霑認為中國古曲音樂十分優秀,現代音樂人應該感到慚愧。在電影《雙肥臨門》中,肥肥跟霑叔學習小提琴,董驃叔用兩根弦的二胡鬥得他"撲街"。


沈殿霞(肥肥)同黃霑

因自小受家庭薰陶,黃霑對中國傳統文化很感興趣。1960年入香港大學,主修中文。

那時填詞對中文系的學生而言,像是茶餘飯後的消譴。他雖然忙於兼職,翹課不少,但有臺灣第一個文學博士羅錦堂,師從王國維的羅香林,以及饒宗臣劉百閔等大師為先生,聰慧過人的他,應該受益匪淺。

從古典文學到哲學,再到涉獵廣泛的中外音樂,讓他的詞不單調,蒼白乏力,充滿歷史和文化的厚重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黃霑曾說,詞曲很簡單,能對唐詩宋詞元曲熟悉,懂得"柳飄香”和"優達爽”,別人便覺得文采斐然。他在專欄中也常談及宋詞元曲,將之當作古代流行歌曲。這倒也貼切,他雖名霑,卻自言非曹雪芹之名,不過黃詹森化中文名罷了。

竊以為所有流行音樂教父中,最像柳永的便是霑叔,"凡有水井處,皆歌柳永詞”煙花陌巷,自是白衣卿相,都是霑叔現實寫照。他的詞如此廣泛,國語,粵語,文言,英文,行文風流灑脫,又非"柳三變"所及也。



元元感謝您的閱讀點評。

元元的天下

對於一代才子黃沾以文言入詞的作詞風格。這是否屬實?我們都聽過他創作的歌詞,的確是如此。也恰恰表明黃霑是一個國學功底相當深厚的人。而且對文言文經典信手拈來活學活用,不得靜靜地給他豎起一個大拇指。他創作的經典歌曲真的太多太多。大家對她都會有很好的瞭解。今天我想給大家講的是,大家不太瞭解的關於他的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也能夠說明黃霑為什麼會以這樣的形式去創作歌詞?



在黃霑年輕的時候,他還是很崇拜西學的,也跟大眾認一致認為中國無音樂。但有一次他到了北京紫禁城旅遊,在往常紫禁城都會放起大喇叭,恰恰是內那一天早上。大喇叭的聲音放的很小。黃霑處於紫禁城內。看著那雕龍刻鳳金碧輝煌的古建築。這古建築深深的吸引了他頓時他靈光一現。他發現了中國的音樂在哪裡,中國的音樂就在於與古典結合在一起。他發現了這個開心的不得了他回到酒店,就第一時間給好朋友顧嘉輝打電話,叫顧嘉輝來北京參觀紫禁城。也正是這次旅遊深深地影響了黃霑後來對歌詞的創作風格方向,眾所周知他獲得了很大的成功。我們又會想,為什麼在這個風格里面,會引起大家的共鳴?其實答案很簡單。我們中國人,經過儒家文化薰陶一兩千年。已經深入到了骨髓,深入到了血液之中。這一根弦是最容易引發我我們心靈得到共鳴,會把聽眾深深的吸引住。但也要黃霑深厚的文學功底。



因此我對於他這種創作方式。是極度贊同的。他符合了我們血液與骨髓的風格需要。也願中國能夠出更多像黃霑一樣的才子。繁華整個文化界給文化界添磚加瓦增添無數光彩,更是也豐富了聽眾的生活精神需要。謝謝





雨打爛柯人

作為文言文,已經過時,不能普及的東西,就意味著不適用,文化是大眾,不能為大眾所有,不能為大眾服務的文化就是過時的。至於有人用文言文作詞,寫文章純屬個人愛好,無可非議。也可當作非物質文化來看待,在今天遺傳一點文言文也是好事一件,讓現代人知道我們的先人是如何著文的。也是歷史的記憶。就讓它流傳下去吧。


吳定律

香港有一位音樂大師,豪放,灑脫,他的一生都與音樂有關,也與江湖有關。他的歌曲,幾乎但是世間傳唱不休的曲目,他就是黃霑,一個超脫的音樂家。他的詞以文言入曲,特別的有古韻。


«滄海一聲笑»

滄海一聲笑 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只記今朝蒼天笑 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天知曉江山笑 煙雨遙濤浪淘盡 紅塵俗世記多嬌清風笑 竟惹寂寥豪情還剩了 一襟晚照蒼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啦 - - - 啦 - - -


一個快意恩仇的江湖,一個灑脫豪放的人生。

«倩女幽魂»

人生路 美夢似路長

路里風霜 風霜撲面幹紅塵裡 美夢有幾多方向找痴痴夢幻中心愛路隨人茫茫人生是 美夢與熱望夢裡依稀 依稀有淚光何去何從 去覓我心中方向風彷彿在夢中輕嘆路和人茫茫人間路 快樂少年郎路里崎嶇 崎嶇不見陽光泥塵裡 快樂有幾多方向一絲絲夢幻般風雨路隨人茫茫


這個故事,這首歌,幾乎印入我們的骨子裡了。

«上海灘»

浪奔 浪流 萬里濤濤江水永不休淘盡了 世間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 是愁 浪裡分不清歡笑悲憂成功 失敗 浪裡看不出有未有愛你恨你 問君知否 似大江一發不收轉千彎 轉千灘 亦未平復此中爭鬥

這個電視劇火的同時,這首歌也是紅遍大江南北了。大氣又柔情,故事與歌曲相得益彰。

娛餘精靈

黃霑已經去世14年了。

前幾日,答主才剛剛在觀賞電影《血觀音》時,被惠英紅飾在片中頌唱著的“浪奔,浪流……”驚豔到。頓時心緒萬千,能代表港曲氣勢與風骨的,莫過黃霑的文言歌詞。

黃霑為世人所知的經典歌詞,大多都是為經典電影所著。《滄海一聲笑》(電影《笑傲江湖》)、《流光飛舞》(電影《青蛇》)、《男兒當自強》(電影《黃飛鴻》)、《黎明不要來》(電影《倩女幽魂》)……他是最有名氣的“鬼才”,在香港人人敬他。真的不知道他寫詞時的那些絕妙的意境是如何精準轉化為美輪美奐的歌詞的,有人模仿他的臉,還真沒人能模仿他的才。

“以文言文入詞”,前有黃霑,後有方文山。他們兩位都是不可多得的大神。今天重說黃霑,他太懂人間至美,人間至美是什麼?是情,是愛,是義,是女性,是眾生,是天地。再多的形容詞也無法誇讚出他的才情,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便是,黃霑懂得古人。古人活得可比我們現代人瀟灑有情懷多了,打個比方,唐詩宋詞寥寥幾十字便能傳達出絕妙絕深的含義,多美多通透啊。黃霑是哪個朝代“穿越”過來的我們不得而知,他總歸是神仙般飄逸絕倫的。

斯人已去,我們只能打開音箱無限循環那些他的作品,閉上眼睛徜徉在意境的海洋裡,藉機揣度幾番黃霑的感受與心意。他曾寫黃永玉“你是個妙人,是一個少年狂”,他自己又何嘗不是呢?


曉娛



黃霑的成功證明了文言文較之白話文更有文化更優美典雅更適合武俠影視歌曲。

文言文是古代高雅的書面語,精煉簡潔,富於節奏感音樂美。

作為中國人,鄙視甚至敵視文言文實在沒有必要,至於魯迅廢除漢字的主張,今天看來夠多麼偏激愚蠢!

照歪果仁的主張辦事,廢除中國表意文字改用歪果仁的表音文字,中國的科學技術肯定會加速進步,但科學技術並非萬能,甚至可能是文化的剋星,事實是地球被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歪果仁搞得千瘡百孔亂七八糟讓人類永遠回不去了!

所以在天人合一淳樸善良勤勞節儉的中國人看來,科學技術就是奇技淫巧。中國人非常聰明,但是看不起機巧。

世上沒有絕對正確,但天人合一與大自然和諧共處乃是人類避免滅亡的相對正確的主張。

如果問,現代文學作家誰的語言最好,許許多多人會認為是魯迅。

不過,魯迅的語言乃是半文言!魯迅語言的詞彙多半是文言詞彙,魯迅語言的句式多半是文言句式。

除了黃霑,方文山也是文言入詞的,效果非常的好。

破壞推翻打倒廢除較之繼承改進建設創新非常容易。

對於祖先的東西,應該有所敬畏,他們並不比我們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