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歷史上橫跨幾大洲的強大帝國

波斯帝國是位於西亞伊朗高原地區以古波斯人為中心形成的君主制帝國。公元前550年居魯士大帝開創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330年,亞歷山大大帝的攻陷波斯波利斯,帝國滅亡。公元224年,薩珊王朝成立,重建波斯帝國,651年亡於阿拉伯帝國。公元874年,薩曼王朝建立,波斯帝國再次重建,1935年巴列維王朝禮薩·汗改國名為伊朗。

西方歷史上橫跨幾大洲的強大帝國

波斯帝國疆域

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是對亞歷山大大帝時期的馬其頓王國的稱呼,由著名的征服者亞歷山大大帝開創,其版圖東起蔥嶺與印度河平原,南至波斯灣幷包括埃及,西到色雷斯和希臘,北抵黑海及阿姆河,是歷史上繼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後第二個地跨亞歐非三洲的帝國。

但是亞歷山大死後,由部將發起的繼承者戰爭連續不斷,帝國終於四分五裂並陷入分崩離析中,一個空前強大的帝國瞬間土崩瓦解。

西方歷史上橫跨幾大洲的強大帝國

亞歷山大帝國疆域

羅馬帝國前27~476年/1453年,西羅馬帝國於476年滅亡,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滅亡,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存在長達一千多年 ,這在歷史上都是少有的。中國史書稱為大秦、拂菻。羅馬帝國是古羅馬文明的一個階段。

羅馬共和國的擴張使羅馬超出了一個城邦的概念,成為一個環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

後來羅馬帝國一分為二,羅馬帝國分裂後,西哥特人首領阿拉里克在東北亞遊牧民族匈人的強大壓力下不斷入侵羅馬帝國。405年冬,阿拉里克和匈人聯軍突破了西羅馬帝國的萊茵河防線。此後的西羅馬帝國名存實亡。

西方歷史上橫跨幾大洲的強大帝國

羅馬帝國疆域

拜占庭之名源於一座靠海的古希臘移民城市,公元 324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將此選為皇帝駐地,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新羅馬。君士坦丁堡位於連接黑海到愛琴海之間的戰略水道博斯普魯斯海峽,扼制海陸商業要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公元395年龐大的羅馬帝國飽受各路蠻族侵擾,為便於管轄而將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帝國即以君士坦丁堡為首府,因此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占庭帝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經歷了包括匈奴和諸多日耳曼部落的反覆侵襲之後終於嚥下了最後一口氣,拜占庭遂成為唯一的羅馬人帝國——實際上他們一直以純正羅馬血統自居。

1453年5月29日,經過兩年的包圍,穆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1461年特拉比松也被穆罕默德二世佔領了。至此,所有拜占庭領地均徹底喪失。

西方歷史上橫跨幾大洲的強大帝國

拜占庭帝國疆域

阿拉伯帝國632年—1258年,是中世紀時地處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蘭帝國,唐代以來的中國史書均稱之為大食,而西歐則習慣將其稱作薩拉森帝國。

公元751年,阿拉伯帝國軍隊呼羅珊指揮官阿布.穆斯林與中國唐朝軍隊在中亞內陸怛羅斯進行了小規模交戰,阿軍出動了約2萬人,唐軍也出動了2萬唐軍和1萬葛邏祿軍隊,雙方展開激戰,最終阿拉伯取得了勝利。高仙芝率幾百殘兵倉惶逃走。後來由於安史之亂的爆發,唐朝國力大減,再也無力西征。

阿拉伯帝國由於重視軍事而忽視經濟發展,導致農業發展落後,內部農民起義不斷。怛羅斯之戰後,阿拉伯帝國無力東進,13世紀強大的蒙古帝國興起,蒙古鐵騎1258年摧毀帝國首都巴格達,1260年攻佔敘利亞首府大馬士革,為了不讓皇族的鮮血玷汙戰刀,巴格達哈里發裹在地毯裡被戰馬踩死,阿拉伯帝國滅亡。

西方歷史上橫跨幾大洲的強大帝國

阿拉伯帝國疆域

奧斯曼帝國1299年—1922年,奧斯曼帝國自消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將其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奧斯曼帝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的陸上交通線達六個世紀之久。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與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奧斯曼帝國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希南名留至今。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奧斯曼帝國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戰崛起的歐洲基督徒國家的伊斯蘭勢力,但奧斯曼帝國終不能抵擋近代化歐洲列強的衝擊,以卡洛維茨條約為主要標誌而於19世紀初趨於沒落,並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裡敗於協約國之手,奧斯曼帝國因而分裂。之後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歐洲勢力,建立土耳其共和國,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西方歷史上橫跨幾大洲的強大帝國

奧斯曼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