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下調,現在買車合適嗎?

叼爺丶浮夢一生

(唐伯虎點蚊香)前幾天大師還在和辦公室的同事一起看保時捷718 Cayman的售價,這款國內指導價為59.3萬元的車型,在德國的售價大約為39萬元人民幣,而在美國售價更是低至36萬元人民幣。當時大師也只能說,沒辦法誰叫咱進口車稅不低呢!結果這才不到兩天時間,財政部就宣佈自2018年7月1日起,降低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進口關稅。汽車整車稅率為25%的135個稅號和稅率為20%的4個稅號的稅率降至15%,汽車零部件稅率分別為8%、10%、15%、20%、25%的共79個稅號的稅率降至6%。

那麼這是否就意味著以後買進口車就會便宜了呢?且看大師慢慢分析。

降稅10%就是售價打九折?

非也!咱們平時看到的進口車售價首先得經過國家徵收關稅、消費稅、增值稅,其次還有經銷商增加利潤的環節,然後亂七八糟的運費啊、保費啊也得消費者承擔,所以最終定價其實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這也就意味著,雖然稅率降了10%並不意味著7月1日以後進口車的售價也會直降10%。

我們需要了解一個“綜合稅率”的概念,它是由關稅、消費稅、增值稅綜合計算而來(計算公式:【關稅+增值稅+消費稅+(關稅稅率×增值稅稅率)】/(1-消費稅稅率)),綜合稅率的變化才是直接影響消費者購車支出的因素。以4.0L以上的車型為例,當前綜合稅率為143.75%,在7月1日實施新的政策後,綜合稅率將下調至124.25%。

實際上關稅調整後的價格差與排量關係不大,與指導價格的關係更密切。舉個簡單的例子,指導售價為68.80萬元的2.0T沃爾沃XC90,在關稅下調10%之後,車價大約能夠降低5.51萬元,而同樣是2.0T、指導售價為27.28萬元的奔馳GLA200,其理論差價為2.18萬元。也就是說,越貴的車降價空間越大,一般60-70萬的車型降幅最多在5-6萬元左右。

不過上文也說了,進口車的最終定價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究竟一款車能降多少,或者根本不降,還是得看廠家最終的權衡。甚至對於目前已經有較大降價幅度的品牌來說,下調的價格可能僅僅是抵消部分終端的優惠,最終成交價對於消費者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關稅下調 只有進口車降價?

非也!本次關稅的調整不僅僅是涉及到進口整車,同時進口零部件的稅率也有不同程度的調整。這也就意味著,目前很多國產合資、自主品牌的車型的成本也會隨之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目前合資品牌以及一部分自主品牌的產品上有著不少的進口零部件,以目前很火的7座SUV途昂為例,其2.5T車型上所使用的DQ500雙離合變速箱就是進口零部件;另一款日系7座SUV——豐田漢蘭達採用的則是全進口的2.0T發動機。

不過,對於合資、自主品牌國產車型來說,雖然成本降低了,但廠商不一定會做出調價的行為。以漢蘭達為例,這是一款上市兩年多依舊需要加價提車的車型,供不應求的市場關係讓豐田沒有理由去降低它在國內的售價。即便是廠商願意做出價格調整,大師認為指導價官降的產品應該不會太多,更多的價格調整可能會出現在消費者最終購買的終端價上。

寫在最後

本次關稅下調對於車價最終會有多少影響,大師覺得還需要關注後續各大品牌的調整,7月1日之後也不一定立馬就能買到降價的進口車。畢竟每家廠商的策略不同,大部分經銷商手中勢必也有一批庫存車需要消化。當然了,進口車降價更大程度上如同鯰魚一般,價格更低的進口車勢必會給合資以及自主品牌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造出更好、更優質、性價比更高的車才能不懼市場調整,立於不敗之地。

- END -


買車大師

我個人建議,還要等段時間。

因為雖然關稅下調,車輛整體的進口價格降低,但是平行進口商也不是進一臺賣一臺這種銷售模式,每次都要進許多臺車。也就是說目前平行進口商目前手裡還有很多在關稅未降時進口的車,需要銷售,所以目前整個進口車價不會有很大幅度的降低。

但是畢竟降稅時好事,我認為在年末甚至明年開始,整個平行進口車價格會有一個很大幅度的跳水,如果不是很急的話,可以等等,觀望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