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沃工程師團隊訪談:三大研發中心協力建設新寶沃

5月9日晚,寶沃汽車新任總裁楊嵩先生在長達3個多小時的發佈會上,詳細詮釋了寶沃汽車全新的品牌理念和定位。而轉天上午寶沃的工程師團隊就集體出現在北京的營銷總部,接受媒體的採訪。

出席本次採訪會的寶沃工程師團隊包括:寶沃汽車集團副總裁兼工程研究院院長柏爭先、寶沃汽車集團管理董事兼首席技術官(CTO)Philip Koehn、寶沃汽車集團北美研發中心自動駕駛總監邢舟和寶沃汽車集團營銷公司市場部總監霍靜。

寶沃工程師團隊訪談:三大研發中心協力建設新寶沃

提問:寶沃昨天發佈的新能源車BXi7是基於BX7開發的一款車型,而今天市場上大部分的新能源車,都是由獨立的新能源平臺研發打造的,且相對“基於燃油車搭載”會更有優勢。想問寶沃什麼時候會推出由自己獨立的新能源平臺打造的新能源車?

柏爭先:關於到底是在現有車型上改造、裝上電動汽車的驅動系統更好,還是用完全全新的純電動系統更好?從理論上講,完全全新的純電動平臺會更優,但是實際上,並不一定這樣。

寶沃工程師團隊訪談:三大研發中心協力建設新寶沃

我認為作為一個汽車企業,尤其是像現在的OEM(上汽、廣汽、北汽),其實是有必要同時考慮傳統內燃機與純電動汽車的。而新勢力造車略有不同,因為沒有牌照,無法生產傳統車。

如果在平臺規劃的時候,就考慮到了純電動,從而形成一個平臺上既有純電動汽車,也有傳統的內燃機車,也挺好。事實上,BX5、BX6、BX7這幾款車,在一開始規劃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純電動汽車。所以,我可以告訴大家,後續BX5、BX6也會推出純電動版本,至於什麼時間,現在還不能透露。

我們目前正在研究下一代平臺,可能會基於原有平臺進一步優化,也可能會打造專門的純電動平臺。

此外,我認為還要考慮到市場需求量的問題。昨天楊總說了很多關於新勢力造車,我不想再說新勢力造車的問題,因為如果沒有需求量,去專門打造一個全新的新能源平臺,並不是最優的方案。

提問:今年4月1號開始,雙積分政策開始在中國試行。從昨天的產品矩陣來說,寶沃目前只有一款新能源產品,更多是常規產品。那麼想問未來在產品佈局上,寶沃如何平衡燃油產品與新能源產品的比重,以及未來怎樣解決雙積分的問題?

柏爭先:中國市場是我們最主要的市場,如果在中國市場做不好,肯定在全球也做不好。我們非常重視中國市場,這就意味著我們更加重視雙積分與國家政策。

昨天品牌日大家看到的BXi7只是我們的第一款純電動汽車,剛才我也提到了隨後我們還會推出BX6、BX5的純電動版本,打造全系列的傳統內燃機與純電動汽車。所以,未來寶沃在純電動汽車上會有進一步的動作。第二,我們現在正加大力度研發混合動力或者插電混合動力汽車。我們非常重視國家政策,且已切實做了很多工作,相信我們會做到滿足雙積分的需求,實現賣積分。

提問:我們知道寶沃汽車已經在中、美、德三國家建立了研發中心,三個研發中心所扮演的角色也不同,請問它們各自承擔的角色與分工是什麼樣?這三個研發中心是並列的關係嗎?

柏爭先:關於中、美、德三個研發中心的分工。中國研發中心,是目前這三地最大、最完整的研發中心,品牌、車身、內外設計,以及發動機開發,整車、性能整個集成與測試,都囊括在內。中國的研發中心儘管是最大的,也是最完整的,但是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更有經驗的人才來支持,或者更有經驗的團隊支持。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德國、美國也設立了研發中心。

在造型設計方面,我不相信中國人可以設計出德國感覺的外觀,就像我們認為,德國人不可能設計出中國傳統的建築一樣。所以,我們很早就在德國建立了設計中心,將整個設計任務放在德國。

Philip Koehn:您剛才問的這個問題非常好。實際上三個中心各有優勢,比如說剛才提到在中國北京有一個最大、最完整的研發中心,德國中心則擅長設計。我相信在德國中心的設計,能夠使消費者真正體會到原汁原味“德味車”。而中國合作伙伴進行的整合工作,則可以極大提升整車質感。另外一個研發中心在硅谷,我們知道硅谷研發能力非常強,可以為我們提供技術支援。我們把全球最優秀的資源、人才進行整合,提供優秀的產品。基於德國標準,同時建立全球的寶沃體系,只有這樣,才能迎合全球消費者。

寶沃工程師團隊訪談:三大研發中心協力建設新寶沃

柏爭先:我補充一點,大家不要理解為,我們在德國只做造型。剛才Philip先生提到很多前期開發工作和車身集成工作是在德國做的,後續調教、整車很多部分工作,也都在德國做。我們不僅在德國有自己的工程團隊,還在德國與SEV成立聯合開發中心,主要是圍繞傳統發動機動力工作。

我們重視德國的資源,不僅是像剛才Philip說的德國是汽車文化很成熟的國家,而且我們認為德國也聚集了全世界優秀的汽車人才,我們要整合全球一流的汽車人才,同樣需要德國人才的加入。Philip今天坐在這裡,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們就是要凝聚全球一流人才來發展寶沃品牌。

霍靜:我補充一下剛才第二個問題,三方是協同工作,沒有誰向誰彙報,一切都是根據中國消費者和全球消費者的需求來進行的。以邢舟為代表的的北美研發中心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團隊。對寶沃而言,北美研發中心團隊不是新勢力造車,沒有計劃在美國大規模拓展,就是踏踏實實做事情,不是為了融資而融資,不是為了上市而上市。我們所做的就是,以最精小的團隊,最優秀的力量,來凝聚最核心的人才,並打造最好的產品。

寶沃工程師團隊訪談:三大研發中心協力建設新寶沃

所謂的傳統汽車、主流汽車,其實都會慢慢演變為新勢力造車。我相信大家也看到了豐田、日產等車企都在開發新能源、自動駕駛,都在邁向所謂的新勢力造車,傳統主流企業一旦發力,一定會有不一樣的道路。所以,雖然寶沃北美研發中心的團隊是很年輕的團隊,但我相信未來會輔助中國、協助德國,讓寶沃品牌走的越來越遠。

提問:問一下邢舟先生,您在美國負責自動駕駛研發,請問研發成果大概是什麼樣的階段,何時落地在寶沃的車上?

邢舟:研發中心的問題,我需要和Philip先生坐下來仔細談談未來的發展。我目前心中有大體的概念,將智能駕駛、3D導航技術的重建,以其他算法及高科技概念融入到傳統的汽車裡面。

寶沃工程師團隊訪談:三大研發中心協力建設新寶沃

其實不止是寶沃汽車,包括硅谷很多電子企業以及全球的汽車企業都在面臨挑戰,比如如何進行情景預判。我個人想法是,建立一個更大規模的、能放大的模擬虛擬環境。從OEM主機廠採集更大量的數據,把模擬性能延展至更大的規模,只有做這樣的虛擬,才能確保我們的車是安全的。

Philip Koehn:我想補充一點,我們現在談的無論是人工智能還是自動駕駛,都必須要保留一部分的傳統思維,這很關鍵。因為無論是新技術還是新產業集成,要想在這個領域取得成功,不僅要有非常強的關係網,非常強的整合能力和非常好的合作伙伴。還有一點很關鍵,剛才Joe也提到,就是合作伙伴與供應商的甄選。我們要知道哪些合作伙伴、供應商符合要求,哪些不符合。讓甄選之後的夥伴,來幫助我們進行整合工作,提升產品質量。

提問:之前我覺得寶沃在中國市場,沒有想象當中的那麼成功,核心原因之一是現在的寶沃設計跟原來品牌的很多設計不相符。請問在未來產品設計上,如何讓消費者從裡到表,都認同寶沃的德國高品質?

Philip Koehn:非常感謝您的提問。實際上在我加入寶沃之前,我也在關注汽車企業,很多的人對寶沃都有非常高的期望。基於我在汽車行業20年的經驗,我可以非常坦率說,企業從零做到非常大、非常成功,可能性是非常低的。我在這裡想舉勞斯萊斯的例子,2003年勞斯萊斯開始重新發布“振興計劃”,他們花了10年時間才使銷量開始攀升。10年當中勞斯萊斯銷量增長超過10倍,成為現在非常成功、非常棒的例子。我坦率的說,汽車企業和互聯網公司是不一樣的,不是建一個網站,開一個網店,一瞬間你就成功了。

我們知道要想復興一個品牌,特別是汽車品牌,需要戰戰兢兢,需要小心翼翼的投入。因為汽車行業品牌提升依靠質量,包括設計質量,生產質量、研發質量、工藝質量,所以汽車行業不是靠幾句空頭承諾,就可以創造出一個品牌,或者生產出很好的產品。我們要把這一切進行整合,這意味著投入時間不是一年,不是幾周,我們要做的努力可能是幾十年。這也是我為什麼非常讚賞,非常高興能與中方合作伙伴進行合作的原因,他們可以為我們提供可持續的努力與投入,使得寶沃品牌可以再次煥發生機。

提問:我想問的是,結合中國現在的市場形勢,寶沃現在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什麼?以及解決問題戰術部署是什麼?

霍靜: 第一,扭轉很多消費者層面的錯誤認知,包括對品牌的誤解。第二,需要強化整個經銷商體系,包括對於現售產品的價格體系,我們都要進行梳理。我們必須儘快調整戰略,不管是產品、價格,還是經銷商團隊。這都是我們未來面臨的巨大挑戰。

寶沃工程師團隊訪談:三大研發中心協力建設新寶沃

寶沃工程師團隊訪談:三大研發中心協力建設新寶沃

寶沃工程師團隊訪談:三大研發中心協力建設新寶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