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中甲:麻黃附子細辛湯釋義


導讀:麻黃附子細辛湯具有扶正解表,溫經解表之功效。主治素體陽虛,外感風寒證。還能治曝啞,突發聲音嘶啞,甚至失音不語。

鄧中甲:麻黃附子細辛湯釋義

本次課程鄧中甲教授即為我們講述了麻黃附子細辛湯的適應症、方義及應用。 麻黃附子細辛湯是《傷寒論》的方。 主治證候病機分析:發熱,惡寒甚劇,雖重衣厚被,其寒不解,脈沉微。

《傷寒論》上說,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少陰病,就是心腎陽虛,心腎陽虛,心反映出是陽氣者,精則神藏,陽氣溫養心神,腎反映出熱力來源,所以腎陽虛本身就有畏寒惡寒的特點。那外來又感受風寒,那少陰並就心腎陽虛,本身特點是惡寒的,所以張仲景說:少陰病,反發熱,惡寒怎麼反而發熱呢?說明惡寒發熱同時並見,說明是表證,表證脈應當浮的,脈沉者,脈又沉的,又反證了陽氣很虛了,不能鼓動血脈,所以簡單幾句,他描述了一個表裡俱寒,陽虛感受風寒的一個特點。

所以他也應該有惡寒發熱,外感風寒,但發熱較輕,惡寒甚劇,惡寒很重,這惡寒本身有外來風寒的因素,風寒束表因素,又有本身是少陰病心腎陽虛,特別腎陽虛的基礎,所以惡寒很重,雖重衣厚被,其寒不解,雖然蓋得很多,穿衣服很多,內在之寒,內生之寒,不是一下子,不像較輕的這個,特別是腎陽虛以後,四肢逆冷,厥逆,不像脾胃陽虛這種不溫清冷這個程度,脈呢,出現沉微,所以從這個病機,表裡俱寒,素體陽虛,外感風寒,是這樣一個特點。

主治

暴啞,突發聲音嘶啞,甚則失音,或咽痛,惡寒發熱,神疲欲寐,舌淡苔白,脈沉無力。

暴啞實際上都是感受外寒以後,這要說明的,籠統說這個突然音啞的話,很多原因可以導致,在臨床看,這類突發音啞往往是,不是說完全發不出,發來聲音非常重濁,有些還可以由於寒性收引凝滯,本來長期陽氣不足,不能溫化,就會咽喉部分,像慢性咽炎這些,有痰氣互結,有感受強烈外寒以後,寒傷心腎,就造成了閉阻肺竅。寒既然能夠直中傷腎,大寒犯腎,又可以閉阻肺竅,加重這種體質的畏寒和肺竅閉阻,又出現突然的音啞。這個時候,他應該有一組表證,感受外寒,所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很重要有外寒的歷史,內在有陽虛基礎。

所以惡寒發熱同時並見,有外寒表證基礎,神疲欲寐,有時候可以叫神衰欲寐,它是心腎陽虛,結合前面這個,可以惡寒很重,雖重衣厚被不漸,陽虛程度較重,加上脈沉無力,這類特點,就是既有陽虛,又有外寒直中的特點,包括暴盲,突然看不見,也是大寒犯腎。這樣腎的精氣不能上承,腎臟本來腎精肝血向上,濡養滋潤眼睛,特別是看東西最主要靠黑的瞳仁,所以認為本身陽虛之體感受外寒,容易引起腎濁上泛,它不是腎精向上去貫注瞳仁,受寒之後,腎精不能上升,那濁陰之氣上逆,腎濁上泛,造成突然失明。

在臨床上,這類病人也不是完全看不到,一下突然感冒以後,眼睛模糊了,這用麻黃附子細辛湯治暴啞,用的老師們很多,病案也很多,暴盲醫案裡有,在我們這裡,當然我們這在七十年代了,我們到中醫學院還不久,過去在搞臨床,成都中醫藥大學,當時叫中醫學院,最早四位教授,眼科專家程大夫老師就很會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很喜歡用。

我們方劑教研室的老主任陳潮祖教授,方劑界很有名望,他伯父是個中學老師,工作很熱心,晚上他不在成都市,晚上在宜賓地區輔導學生到深夜,中學生很晚才回去,當時他家裡在鄉下,他在學校一個人住單身宿舍,正好下大雪,雪地裡回去,回去以後,中年人單身,一個人有時就偷懶一點,不燒熱水洗腳,這些很麻煩,想想身體還可以,打點冷水,腳底下搓兩下,趕快擦擦就將就了,比較晚了,早點休息了。

上次討論了麻黃附子細辛湯的主治證候,病機分析,從病機來看是陽虛外感風寒,有的簡要稱為表裡俱寒,所以從治法來講,方的功用是助陽解表,這是個基礎方。是體現了針對基礎病,一種基本結構,這方麻黃、附子、細辛,當然誰做君藥,這討論過,有的你表裡俱寒,麻黃附子聯合起來做,這個我還是主張麻黃附子聯合做君,但有的說這是解表劑,這都有道里,我們主要體會它的精神,麻黃附子如果聯合做君,那細辛就做臣,體現出類似於一輔二主的特點。

一個臣藥為兩個君藥服務。麻黃還是有這種發散風寒,你外感風寒嘛,你不管是外感風寒之邪,或者大寒犯腎,這它都要外來之寒,溫必兼散,用麻黃髮散風寒,附子溫陽,溫腎助陽;細辛既能助麻黃髮散,又能助附子溫腎,細辛說它起發腎氣,起發腎氣和一般溫陽概念不同,有溫腎作用,同時鼓舞腎陽上達。那腎陽是人體一身陽氣的發源,五臟六腑之陽,非此不能發,從五臟的陽氣直到體表的陽,都以腎陽為發源

所以過去說,胃陽之氣究竟來自於哪裡?都有不同說法,說胃出下焦,這個好理解。胃出下焦,全身熱力來源在於下焦的腎陽,元陽。腎陽所以叫元陽。腎藏精,內寓元陰元陽。有的說營衛同出中焦,那胃陽之氣要出於中焦了。《內經》還說,“衛出上焦”。衛出下焦、中焦、上焦全有,究竟出於哪裡?

實際上是三種提法所針對的意思不同,它有一個物質基礎的來源,說衛氣、營衛物質基礎來源,有個熱力來源,熱量,熱力來源,有個輸布、發散到體表,有個輸布途徑。細辛呢,由下可以鼓舞腎氣,所以說它起發腎氣。古人說,鼓舞腎陽上達,成為全身熱力來源之處,它有個佈散。肺呢,又是一個主宣發,使陽氣陰精輸布到體表,有能使得向上的熱力通過宣佈到體表,那體表的衛陽之企,這熱力來源。所以細辛在這裡能夠助附子起發腎氣,助麻黃髮散表寒,這是這個方的一個基本結構。麻黃附子聯合是這個方基本結構。解除表裡俱寒。

一般我們使用附子,剛才課間談到附子,喜歡和芍藥同用,比較安全。現在附子加工的比較好了,但是有的附子用量可以增大,用的較大,和芍藥同用,一般不會有什麼副作用。附子量增大,芍藥量也增大;附子量越大,芍藥量也增到它的三分之二左右,甚至於跟它差不多。

證治要點

惡寒重,發熱輕,神疲欲寐,脈沉 ,惡寒重,發熱輕,因為表裡俱寒,神疲欲寐,脈沉。這裡寫神疲欲寐,當然和典型的像四逆湯證神衰欲寐,但欲寐,程度有不同。典型的四逆湯證那種心腎陽虛,一般來說,用這個方的時候,心腎陽虛來相比四逆湯證輕一點。

使用注意

如果少陰心腎陽虛比較突出,既使感有一些表寒,表裡俱寒,那還是要照顧到溫裡,避免陽氣浮越,所以這一條就補充這個了。如果它加重,心腎陽虛重了,標誌是四肢厥冷,很冷,下利清谷,脾腎陽虛。而且脈不僅僅是沉,脈微欲絕。這個時候要回陽救逆,先溫其裡,後攻其表。一般情況先治表,但遇到像陽氣浮越要脫,那你先要回陽救逆,如果再行散的話,加重陽虛欲脫,陰盛格陽的這種可能性。這是使用注意。

隨證加減

陽虛又見氣虛甚者,加黃耆、人參。 兼咳嗽者,加半夏、杏仁。 兼溼滯經絡,加蒼朮、獨活。 陽虛又見氣虛甚者,加黃耆、人參。這個是多見的情況。在《傷寒論》時代,氣候很冷,非常強調陽,溫陽氣,化津液。益氣的運用,宋以後用的更多,所以後來的,包括後面要講的再造散這類,都是不僅用附子,還要加參、耆。為什麼呢?既然內在陽虛,內生之寒溫必兼補,要溫補結合。雖然有外來之寒,麻黃、附子相配,外來之寒,溫必兼散,但是心腎陽虛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這裡寒要溫補結合。所以多加黃耆、人參。 這類證兼咳嗽,肺氣不宣,可以結合化痰降逆,半夏、杏仁一類的。

溼阻經絡,那就是說,既有陽虛,又感受外寒,外寒風寒又夾溼,反應出外來風寒溼,一般來說,會引發痺證,要注意除溼止痛。既要散風寒,又要除溼止痛。這是麻黃附子細辛湯。

鄧中甲:麻黃附子細辛湯釋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