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通俗的解釋下財務槓桿,經營槓桿,綜合槓桿?

simon0813


財務槓桿:

財務槓桿又叫籌資槓桿或融資槓桿,它是指由於固定債務利息和優先股股利的存在而導致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幅度大於息稅前利潤變動幅度的現象。

從西方的理財學到中國的財會界對財務槓桿的理解,大體有以下幾種觀點:

其一:將財務槓桿定義為“企業在制定資本結構決策時對債務籌資的利用“。因而財務槓桿又可稱為融資槓桿、資本槓桿或者負債經營。這種定義強調財務槓桿是對負債的一種利用。

其二:認為財務槓桿是指在籌資中適當舉債,調整資本結構給企業帶來額外收益。如果負債經營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上升,便稱為正財務槓桿;如果使得企業每股利潤下降,通常稱為負財務槓桿。顯而易見,在這種定義中,財務槓桿強調的是通過負債經營而引起的結果。

其三:另外,有些財務學者認為財務槓桿是指在企業的資金總額中,由於使用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而對企業主權資金收益產生的重大影響。與第二種觀點對比,這種定義也側重於負債經營的結果,但其將負債經營的客體侷限於利率固定的債務資金,筆者認為其定義的客體範圍是狹隘的。筆者將在後文中論述到,企業在事實上是可以選擇一部分利率可浮動的債務資金,從而達到轉移財務風險的目的的。而在前兩種定義中,筆者更傾向於將財務槓桿定義為對負債的利用,而將其結果稱為財務槓桿利益(損失)或正(負)財務槓桿利益。這兩種定義並無本質上的不同,但筆者認為採用前一種定義對於財務風險、經營槓桿、經營風險乃至整個槓桿理論體系概念的定義,起了系統化的作用,便於財務學者的進一步研究和交流。

總結:我們在明確了財務槓桿的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伴隨著負債經營的財務槓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影響財務槓桿利益(損失)和財務風險的因素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財務槓桿和減少財務風險。

財務風險

風險是一個與損失相關聯的概念,是一種不確定性或可能發生的損失。財務風險是指企業因使用債務資本而產生的在未來收益不確定情況下由主權資本承擔的附加風險。如果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使得企業投資收益率大於負債利息率,則獲得財務槓桿利益,如果企業經營狀況不佳,使得企業投資收益率小於負債利息率,則獲得財務槓桿損失,甚至導致企業破產,這種不確定性就是企業運用負債所承擔的財務風險。

企業財務風險的大小主要取決於財務槓桿係數的高低。一般情況下,財務槓桿係數越大,主權資本收益率對於息稅前利潤率的彈性就越大,如果息稅前利潤率升,則主權資本收益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稅前利潤率下降,那麼主權資本利潤率會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從而風險也越大。反之,財務風險就越小。財務風險存在的實質是由於負債經營從而使得負債所負擔的那一部分經營風險轉嫁給了權益資本。下面的例子將有助於理解財務槓桿與財務風險之間的關係。

經營槓桿

經營槓桿,又稱營業槓桿或營運槓桿,反映銷售和息稅前盈利的槓桿關係。指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由於存在固定成本而使利潤變動率大於產銷量變動率的規律。經營槓桿(operating leverage),是指根據成本性態,在一定產銷量範圍內,產銷量的增加一般不會影響固定成本總額,但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降低,從而提高單位產品利潤,並使利潤增長率大於產銷量增長率;反之,產銷量減少,會使單位產品固定成本升高,從而降低單位產品利潤,並使利潤下降率大於產銷量的下降率。

作用

(1)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

規模大的企業的固定成本很高,這就決定了其利潤變動率遠遠大於銷售變動率。業務t越高,固定成本總額越大,經營槓桿越大。企業要想多提高盈利能力,就必須要不斷增加銷售,就可以成倍獲取利潤。單位變動成本較高,銷售單價較低,經營槓桿同樣會偏大,利潤變動幅度仍然大於銷售變動幅度。也就是說,獲得能力與利潤增長的快慢之間不存在直接的關係。

(2)反映企業的經營風險

在較高經營槓桿率的情況下,當業務量減少時,利潤將以經營槓桿率的倍數成倍減少.業務t增加時,利潤將以經營槓桿率的倍數成倍增長。這表明經營槓桿率越高,利潤變動越劇烈,企業的經營風險越大。反之,經營槓桿率越低,利潤變動越平穩,企業的經營風險越小。通常情況下,經營槓桿高低只反映企業的經營風險大小,不能直接代表其經營成果的好壞。在業務量增長同樣幅度的前提下,企業的獲利水平不同;但在業務量減少同樣幅度的情況下,企業利潤的下降水平也不同。無論經營槓桿高低,增加業務最是企業獲利的關鍵因素。

(3)預測企業未來的業績

通過計算企業的經營槓桿可以對企業未來的利潤以及銷售變動率等指標進行合理的預測。通過計算企業計劃期的銷售變動率來預測企業的銷售,這有利於進行較快的預測。與此同時,可以進行差別對待,針對不同的產品來預測不同的銷售變動率,有利於企業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

(4)用於企業未來的經營決策

由於經營槓桿係數的高低代表企業經營風險的高低,所以企業在進行經營決策時,通常都通過計算經營槓桿的大小來進行風險分析。可直接用經營槓桿率及業務最變化率相乘來計算利潤變動率,然後在基期利潤基礎上計算備選方案的預期利潤,最後從備選方案中確定一個最優的方案。這樣便可獲得一個最佳的經營決策,對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很大的幫助。

經營槓桿的作用具有兩面性,當銷售收入減少時,經營槓桿會發揮消極作用,造成息稅前利潤比同期銷售收入減少的速度更快,當銷售收人增加時,經營槓桿會發揮積極作用,使息稅前利潤比同期銷收入增長的速度更快。這一點充分表明了其兩面性。

特點

企業在運用經營槓桿理論時有兩個問題必須注意一下:

一是與固定成本相關

經營槓桿作用的強度與企業固定成本相關。如果企業的固定成本較高,其邊際貢獻的大部分必須用於彌補固定成本。企業一旦達到保本點(銷售收入=固定成本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全部邊際貢獻都為經營利潤。

二是接近保本點時,經營槓桿作用最大

企業達到其保本點之後,只要銷售略增長,就會引起經營利潤較大的增長。同樣,如果企業接近其保本點,只要銷售額略有降低,全部經營利潤就會被抵消掉。

綜合槓桿

綜合槓桿是經營槓桿和財務槓桿共同所起的作用,用於衡量銷售量的變動對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的影響程度。

綜合槓桿係數(DTL)=淨利潤變化率/主營業務收入變化率=經營槓桿係數×財務槓桿係數

運用

綜合槓桿的運用:

綜合槓桿可以用於衡量銷售量的變動對普通股每股收益變動的影響程度。用公式表示為:

綜合槓桿係數=普通股每股利潤變動率/銷售量變動率=基期邊際貢獻/(基期息稅前利潤-債務利息-優先股股利/1-所得稅稅率)

注:圖為派可數據,一天實現財務數據可視化分析應用展示圖。

關注派可數據,關注財務可視化分析


派可數據財務分析

按我的理解說一下,因為不是會計專業,可能說得有不正確的地方,權當拋磚引玉。

財務槓桿,我理解就是借錢投資,比如說某公司打算收購另一家公司,但是自己的錢不夠,於是跑去銀行借了一筆錢,把收購這個事幹成了,這叫做財務槓桿。

經營槓桿,我理解就是規模利潤,在經營過程中,有一些成本是固定不變的,不會因為銷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一旦規模上去了,雖然單個商品的成本不變,但總成本降低了,於是利潤增加了。這個方面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在物流上,把一個東西運到另一個地方售賣,物流是50元,把一車東西運到另一個地方售賣,物流還是50元,但一車東西賺得的利潤顯然比一個東西更多。

綜合槓桿,是財務槓桿和經營槓桿的乘積,用來衡量一家公司的綜合槓桿究竟有多大,經營上是否存在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