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國家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

yixinbuer

有書君認中國最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


判斷一個國家能不能成為超級大國,不僅要看這個國家的領土和人口,還要看這個國家的經濟、科技、軍事、以及在國際上的社會地位等等因素。


一、人口和國土面積



我們知道,作為超級大國首先要具備的條件,就是要有一定數量的人口和國土面積,我國向來就是以人口和土地面積著稱,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否認的事實。


二、經濟實力


1、據有關人士統計,2017年我國GDP已經高居世界第二,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二,是日本的兩倍。


毫無疑問,一個國家的GDP直接反映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和發展水平,但相對於美國,要將老百姓自己買的房子也納入GDP,我國GDP的統計是要銷售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那些鄉鎮企業、個體戶和農民都在統計之外,可見我國的GDP是被明顯低估了的。而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來計算,2012年中國就已經超越美國了。


2、我國2017年工業總產值增長相當於美國的150%,且中國的高端製造業一直在快速發展中,比如高鐵,大飛機,船舶製造(如航母、超級油輪等)等!都比較突出。



3、對外貿易方面,我國自2013年起中國連續3年是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


4、我國互聯網經濟發展程度遠超國外,包括美國,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經濟。最明顯的例子是移動支付,這方面表現最突出的是阿里巴巴速賣通和天貓國際,在國際上處於先進水平。


三、科技方面


1、我國的互聯網科技已經在全球領先。


2、人工智能方面也開始率先衝出,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3、我國在量子通信技術、能源勘探與清潔能源發展也開始在全世界處於戰略領先地位。

4、航空航天技術也是全球最強大的力量之一。


四、軍事方面



我國現階段在軍事上,有充分的戰略防禦能力,無懼於任何軍事挑戰。是全球三大軍事力量之一,並且在軍工科技的發展上日新月異,不少方面甚至已經處於戰略領先地位,完全可以自保,並受到世界各國的尊重。


從以上列舉的數據和實力我們可以看出:


首先,中國的影響力已經遍佈全球了,並不亞於美國。當然,我們的方式不是靠全球性的軍事存在;而是充分以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交流的方式走出去、請進來。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即便說尚不如美國,但比當初的蘇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次,中國發展模式已經廣受尊重,許多國際人士研究中國,不僅僅是中國製造,中國熱、漢語熱、中國模式研討熱已經是全球現象。而且現在的中國製造,已經再也不是低端貨的名稱,已經逐步過渡到高質量的代名詞了。


還有,中國的投資已經走向全世界,已經幫助許多非洲國家的經濟開始發展起來,甚至也挽救了像歐洲國家希臘及一些中東歐的衰弱。現在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渴望中國的投資。我們周邊的許多國家,因為我們的投資,已經逐步開始邁向了快車道。


最後再說一點,中國的全球消費市場已經啟動。受益於中國人的消費,全世界許多瀕臨倒閉的企業又重新煥發了生機;中國人的旅遊為全球許多國家創造了就業與發展。


總之,中國不論是經濟實力,科技發展,還是軍事力量,都在向超級大國靠攏。



有書共讀

曾經世界上有兩個超級大國,一個是美國一個是蘇聯。在蘇聯解體之後,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這一個超級大國,不過將來的世界不會永遠只有美國這個超級大國,其它的國家也可能崛起為跟美國一樣強大的國家,那麼哪個國家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呢?



(美國國旗地圖)

通過分析美蘇這兩個國家的特點我們可以知道,一個國家如果想要成為超級大國,其必須具備一個最基本的前提條件。

這個最基本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有足夠龐大的人口規模。人口是創造社會財富的基本要素,在特定的科技條件之下,一個國家的人均GDP會有一個極限。美國的發展水平基本已經觸碰到了當前技術水平之下的天花板,其它的國家如果跟美國人口差距太大,那麼它基本不可能和美國一樣強大。比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這兩個國家和美國一樣都有廣闊的領土面積和豐富的資源,它們也和美國一樣經濟發達,然而這兩個國家卻並沒有成為和美國一樣的超級大國,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人口規模都太小,澳大利亞只有2000多萬人口,加拿大3000多萬。就算兩國人均GDP達到10萬美元,它們的經濟總量也不過3萬億美元,這跟美國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完全不具備成為超級大國的潛力。
(澳大利亞地圖)

擁有龐大的人口規模不一定能讓一個國家成為超級大國,但是沒有足夠規模的人口則一定不可能成為超級大國。巨大的人口規模意味著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也意味著國內足以形成巨大的消費市場,這樣的國家才有能力形成龐大且穩定的經濟體系。

另外擁有龐大的人口才有可能在國內構建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也可以支撐起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大國更容易在國內建立完善的軍工體系,這也是一個國家走向軍事強國的必要條件。

按照目前美國的綜合國力來看,一個國家如果想要成為超級大國,其經濟總量至少要達到10萬億美元。由於美國的發展水平極高,世界上除美國之外的人口大國很難超越美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因此其它的國家只能依靠人口優勢取代發展水平的不足。所以當今世界只有兩個國家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那就是印度和中國。
(印度和中國地圖)


印度和中國的人口規模都超過13億,是美國人口總量的4倍,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和中國的人均GDP只需要達到美國的四分之一,其經濟總量就可以和美國持平。無論是軍事、科技和文化的發展都需要大量經費的投入,因此經濟的強大是綜合國力強盛的基本前提。印度和中國不僅人口規模龐大,還擁有廣闊的領土面積和豐富的資源,有條件養活10多億的人口。而中印兩國目前的發展速度也很快,只要它們能夠維持當前的發展勢頭,那麼中印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


李姓先生

美國之外,最有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是中國。並非妄自尊大,而是有基本的理據。

一個國家要想成為超級大國,得要有龐大的人口規模,最好要有廣闊的領土。

請注意,人口是大國的先決條件。當今大國競爭,倘若經濟處於同一水平,兩國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口規模的競爭。比如說歐洲國家之比較,德國、法國和英國,以及瑞士、荷蘭、盧森堡,這些國家的經濟水平都差不多,甚至後者經濟更為發達。

沒人會把瑞士荷蘭盧森堡視為大國。無論其經濟水平如何登峰造極,體量終究有限,國際影響力也受限制。英法德因其超過5000萬人的人口規模,決定了經濟體量,他們才稱得上是歐洲大國。在歐洲,德國的影響力最大,和它超過8000萬的人口直接相關。不過,只有數千萬人口的國家放在全世界看,實在難稱“超級大國”。

從人口維度說,超級大國至少得有多少人口呢?1億人口應該是起步線吧。全世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只有寥寥十幾個。除美國之外,有中國、印度、印尼、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亞、孟加拉、俄羅斯、日本、墨西哥、菲律賓、埃塞俄比亞、越南。最後這幾個國家人口是否已經超過1億,存疑。

超級大國還要有一個條件,最好有較廣闊的領土。這樣經濟發展才會有足夠資源,戰略迴旋餘地更大,其經濟幅射能力更廣闊。美國作為超級大國的典範,依託於它的領土規模,對大西洋歐洲地區和太平洋地區,都形成強大影響力。如果地域狹窄,上億人口生活在一小塊地方,影響力最多及於區域,難有全球性的影響力。

把上面幾個國家的名單拿出來排列,似乎都不算領土小國。可是,如果看民眾生活的區域,人口分佈的情況,我們能看出,只有中國、印度、俄羅斯、日本,這幾個國家情況好一些。印尼絕大多數人口都集中在爪哇島,它的龐大領土大部分都是熱帶雨林。巴西也類似,俄羅斯其實也差不多。很多所謂的領土大國,佔據的其實都是黑洞。

超級大國必得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強大的工商業能力,先進的科技教育水平。此外,這個國家要有起碼光明的基本面。把這幾個選項拿出來一排除,可以說只剩下中國。

經過幾十年改革開放,中國農工商各行業都已脫離低級水平,步入初步的現代化階段。製造業就更不用說,全世界最強大。並且由於教育體系的健全,源源不斷的高素質人才和工人從學校走出,這種製造業優勢還能保持很長時間。中國的科學、技術、教育和文化水平,在這幾個國家裡面,都是全面靠前的。

印度人口規模龐大,領土面積也不算小。這個國家擁有眾多的年輕人,卻沒系統培養產業工人和勞動者的機制。基礎設施落後,教育水平低下,高技術人才外流,這些都是印度隱痛。印度的經濟要想超過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其難度不亞於中國超過美國。

俄羅斯和日本,人口規模、領土條件都很不錯,可是一看人口狀況你就能明白:兩個國家都處於衰退之中。俄羅斯出生率太低,並且高度分散,產業也極度不健全;日本一度看似超級大國,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嚴重,整個國家暮氣沉沉,已經失去稱雄的能力。

只有中國,無論是國家的體量,政治的穩定,經濟增長的潛力,科教文衛的發展,都還能保持很長時間。以中國經濟這樣的體量,一旦它變成發達國家——那就是無可置疑的超級大國。今天的中國,除人口問題嚴重之外,一切都比較健康,至少要比競爭國家好得多。數十年之後,世界列強能與美國稱雄者,只有中國。


菁城子

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的國家是中國。因為無論是經濟規模和結構、發展勢頭以及軍事力量的發展情況,目前世界上除美國之外,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和中國相比。

中國的GDP增加很快,已經超過身後第三的日本一倍有餘,而且每年的增長率也保持在比較高的水平。在軍事力量上,中國這些年的新艦如同“下餃子”,特別是航母、055型和052D型驅逐艦的出現,使中國海軍的實力大幅增加。中國戰機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殲20隱身戰鬥機已經服役,成為全球第二個裝備五代機的國家。軍改更是對中國軍隊的重塑,軍改之後中國軍隊的整體實力將會得到飛躍性的提升。

日本雖然經濟尚可,但政治和軍事能力弱,也就是“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在美國大量駐軍日本以及對日本全方位管制之下,日本未來的發展不會太大。

俄羅斯的經濟實力現在較差,在遭到西方制裁之後,經濟增長更是乏力。俄羅斯的常規軍事力量發展速度很慢,特別是海軍已經20多年沒有新添一艘大型戰艦(“彼得大帝”號是蘇聯時期開建的),計劃中的航母、萬噸級核動力驅逐艦缺乏實際的資金、技術支持,也沒有可造這些艦艇的大型造船廠,所以只是停留在紙面上,很難變成現實。俄羅斯研製的蘇-57隱身戰鬥機也是差強人意。

印度則是帶著一身問題,經濟實力、工業實力、軍事實力等都沒有西方吹噓的那麼好。印度的許多武器裝備之所以進度慢如蝸牛,就是由於印度缺乏完善而較強的工業體系。在可見的未來,印度要想讓綜合國力取得大的提升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聯合防務

廣袤的國土、數量眾多的主體民族人口、豐富而悠久的文化體系。一直都是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具備超級大國潛力的重要標誌。除了現有的超級大國美國、俄羅斯以外,還有哪一些國家有可能會在本世紀成為超級大國呢?讓我們來分析分析。

1、中國

雖然中國一直讀聲稱自己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中國離超級大國的門檻已經只差半步,流傳久遠的成熟思想體系,穩定而先進的國家制度,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超過14億的人口;科技、交通、教育、文化體系;擁有全體系的工業系統;強悍的國防力量。2017年,中國的GDP數量為12.72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二。

這一切都預示著中國即將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的勢頭已經無人阻擋。中國的經濟、科技、政治各方面實力越來越強,西方國家已經認識到一件事情。那就是以中國這麼巨大的巨大發展潛力以及發展速度已經無法阻擋。

2、印度

印度和中國一樣,也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同樣廣袤的土地面積以及龐大的人口數量,同樣在科技領域特別是軟件業,印度的發展速度也是日新月異,今天的印度,就如同曾經的中國,正在快速的發展著,同樣,他們也將中國作為本世紀追趕的重要目標。

但是由於印度在國家制度上的先天不足,這是一個由各個土邦聯合起來組建的城府,這無疑使得印度的國家政策在地方上推廣的時候,會因為與地方土邦的利益相背,而受到地方土邦的抵制,這種無形上的消耗,在很大程度上將會削弱印度的發展潛力。

如果印度政府能夠在國家行政體系上下足功夫,做到從地方到中央上的政令通暢,那麼在不久的將來,以印度的先天條件,其發展潛力也是可以預期的。

3、德國

很多人都會奇怪,為什麼要把德國也作為下一個超級大國的備選國,這主要是因為德國從工業革命開始之後,已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一戰以前就已經是世界主要大國之一。一戰和二戰,都是由於德國想要突破英法美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二導致了戰爭的發生。

雖然兩次世界大戰都是以德國的戰敗而告終,但是在二戰結束之後,德國依靠本國的基礎工業實力以及優秀的人才培養,再一次強大起來,並且再一次走上了獨立自主發展的國家道路。1991年牽頭成立了歐洲聯盟(簡稱歐盟),這一組織的成立,奠定了德國重新成為歐洲經濟、政治領頭羊的地位。

在近些年,由於美國實力的進一步衰弱,德國也開始有了自己的盤算,除了在經濟上開始擺脫美國的控制之外,在政治、外交、軍事上也開始越來越獨立自主,不肯再附和美國的想法,比如在最近的美、英、法三國移兵敘利亞時,德國就公開宣佈不參加對敘利亞作戰,並且同時還宣佈與俄羅斯展開緊密的經濟合作,者無疑是德國打算脫離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體系的重要徵兆。

世界歷史就像是一個大舞臺,你方唱罷我登場。總而言之,隨著美、俄兩國國家總體實力的進一步衰弱,中、印、德以及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相應的也開始逐漸恢復或增長自己的實力,這將會對世界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落下m

要說哪個國家會成為超級大國,就先看看超級大國的必備條件。比如目前的超級大國美國,二戰結束後經濟總量佔歐洲經濟之和還多。人口也是歐洲強國英法德之和。主要的歐洲主要國家都受到二戰影響,許多科學家等優秀人才全都移民美國。美國也以民主自由自居,許多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的一些優秀人才,都彙集美國。所以美國科技二戰以來,幾乎都領先世界其它國家10年左右甚至以上,成為新興科技的策源地。許多世界通用的科技技術標準都是美國製定的,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家都認可。

所以說中國是超級大國,還有點早。經濟、科技、文化氛圍、政治制度、教育方式,中國還有許多需要改革的地方。當然了要說最可能,我覺得還是我們大中國最可能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從我們自己來說,我們國家許多科學技術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經濟發展速度和潛力也是眾所周知的,特別是軍事裝備更是直追美國。我們的文化和政治模式雖然有需要改進的地方,但也是經歷了幾千年考證的,證明它所存在的價值。還有教育,現在幾乎要普及大學教育了。雖然很多人說現在大學生素質不好,但比起沒受過教育不止好一點半點。因為社會在進步,大家的標準也在提高。最重要,中國人口構成穩定,人心基本價值觀相同,在可遇見的未來,中國沒有國滅的危機。

再來看外部的幾個可能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大家都知道隨著世界的發展,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在衰落,這個過程似乎不可扭轉。首先說美國為什麼會成為超級大國。第一,美國安全。有太平洋,大西洋阻隔,幾乎沒有國家可以打到它那裡。而在美州又都是小國弱國只有美國欺負別人。美國偶爾度過大西洋參加歐洲的戰事,只得利沒損失。所以人們願意去美國躲避戰亂。而當時沒去美國的都是有一定實力和智慧的人。

二,美國沒有歷史的羈絆。我們都知道一開始去美洲的人都是冒險家和在本國生活不下去出去謀生的人,還有囚犯。但是當時美洲很大,他們的宗主國比如英,法,德,管不住他們。當世界上其它國家還是封建君主時。冒險家們本身就具有反叛精神,在到了君主們控制不到地方。他們就沒有羈絆,發揮了自己的所有才智,創立了一種全新的制度思想。民主和自由。沒自由寧願死,感召了諸多有思想有才華的人,想辦法移民美國。

但如今,科技的發展。再有戰爭美國也不是安全島了。美國的民主和自由的新制度,隨著時間的流逝在暴露許多問題。比如說安全,所以美國沒有原來那麼能吸引人才了。現在航運發達了,能進入美國的不止有人才更有許多普通人。普通人大規模進去,必然帶去他們所在國的思想文化。這樣就稀釋了美國的優勢。特朗普能上臺就是例子,美國再也不是原來的美國了。它在被改變,最終變得不再比其它國家更吸引人才。沒有人才就沒有科技,沒有科技美國就什麼都不是。所以美國在衰落,並且不可扭轉。所以把美國排除在下個超級大國之外。

再說日本,英國,法國,德國。原來之所以以小博大,是因為他們技術先進。現在他們沒有了技術優勢,又是小國只能慢慢成為二流國家。

印度,從來沒有講過什麼自主研發,一切都是買買買。這樣一個沒有核心技術的國家不能成為超級大國。

俄羅斯的情況大家都知道。全靠普京強人政治,不知道普京之後還有沒有下一個普京。它的經濟一直沒有起色,科學技術幾乎都在吃老本。俄國的威望全靠俄國人不怕死敢戰鬥硬撐的。所以它也不能成為超級大國。

其它國家,不用說了。更沒希望。

綜上所述,下一個超級大國。是我們中國。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豪氣,必然在我們身上覆興。希望祖國能忍,但也敢打敢開第一槍。


淨化a木子

目前全世界只有一個超級大國,那就是美國:

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國總面積是9,372,610平方公里,1997年修正為963萬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和中國之後,位居世界第四;美國人口約3.2億,僅次於中國、印度,位居世界第三。這還不包括波多黎各、關島、美屬維爾京群島、美屬薩摩亞等海外領地。美國東有大西洋,西有太平洋,將其與其它大國隔開,在美洲大陸上只與加拿大和墨西哥接壤,這樣的地理區位實際上決定了美國其實是世界上最不容易遭受攻擊的國家。美國資源儲備豐富,是全世界資源儲備能自給自足的三個國家之一(其餘兩個是俄羅斯和英國)。

從政治影響力上看美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是北約集團的領頭羊,是八國集團、二十國集團和美洲國家組織的重要成員。從經濟上看美國擁有全球最大的經濟總量和全世界前二十位的人均國民收入,擁有全球最多的跨國公司,美國公司在全球五百強中最多的。美國基本實現了機械化農業生產:2009年共有農場220萬個,耕地面積9.2億英畝。2010年美國糧食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16.5%。截至2009年美軍在全球設有六大戰區司令部,分別是北方司令部、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洛克利爾,2012年3月9日出任)、中央司令部、歐洲司令部、南方司令部和非洲司令部,本土基地871個,其中海軍基地242個,空軍基地384個。2010年5月美軍建立網絡司令部,統一協調保障美軍網絡安全、開展網絡戰等與電腦網絡有關的軍事行動。美國是全世界九大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是全球唯一擁有自己的航母編隊的國家,具有將自己的軍隊投送到全球的能力。美國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領頭羊,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是全世界唯一登月的國家。

如果美國強大的經濟軍事實力我們尚無法切身感受,那麼美國文化輸出的軟實力我們應該隨時可以接觸得到:遍佈全球的肯德基、麥當勞、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風靡全球的好萊塢大片和美劇;每屆奧運會上璀璨奪目的獎牌.......

由此可見:所謂超級大國必須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體育所有方面均為世界一流的大國,而且必須擁有足夠的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所以英、法、德、日等國無論經濟實力、軍事實力都並不弱,但由於國家體量太小,只能成為區域性大國,而不能成為超級大國。

要成為超級大國必須先滿足以下條件:一、國土面積幅員遼闊,有足夠的戰略縱深。二、擁有足夠的人口規模,從而形成規模效應。三、國家政局穩定,政令統一,能有效執行國家意志。三、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四、建立了完善的工業體系,自己可以生產所需要的一切物質商品。五、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可以影響周邊。七、強大的軍隊,能有足夠的力量保家衛國,獨立的完整的軍工產業。

當今世界滿足以上條件的有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也就是昔日的金磚四國。

這四國的國土面積都是世界前七位,人口均入圍世界前十。

中、俄、巴都擁有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國內政局穩定政令統一,沒有較大的政治波動,印度在這方面相對滯後,但總體而言相比中東、非洲這樣衝突頻發的國家,印度政局已經算比較穩定的了。

中國目前是僅次於美國和歐盟的世界第三經濟體,如果排除歐盟這個國際組織,單純以世界各國的經濟量排名中國位居第二;俄羅斯在普京上臺後逐步擺脫了葉利欽時代休克療法的影響,重新使俄羅斯成為世界前二十位之內的經濟體;印度號稱僅次於中國的世界第二大發展中國家,是一個發展迅猛的新興經濟體;巴西則是拉美最大的經濟體。

中國、俄羅斯都建立了相對齊全完整的工業體系;印度和巴西在這方面相對滯後

中、俄兩國的軍事實力僅次於美國,屬於世界級的軍事大國;印度、巴西相對次之,但也足以成為一方區域性霸主,假以一定時日也有躍升為世界性大國的潛質

中、俄、印、巴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體系並能對周邊鄰國形成強大的輻射能力

綜合看來:全世界目前只有中、俄、印、巴四國具有崛起成為超級大國的潛質,當然如果歐盟能合併成為一個國家,將會是這四國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四國之中中、俄相對而言比印、巴更具優勢。如果將中、俄兩國進行比較會發現各有優劣:中國勝在人口規模龐大,經濟實力更強,甚至和美國並稱G2;俄羅斯勝在疆域遼闊,戰略縱深寬廣,軍工發達,具有更強的軍事實力。總體而言:美、中、俄幾乎成三足鼎立之勢,目前還很難看出中國和俄羅斯誰更可能成為下一個崛起的超級大國,當然這一切都是建立在歐盟是國際組織而不是主權國家的前提下,如果未來真的誕生歐洲聯邦毫無疑問從其誕生之日起就已具備成為一個超級大國的資質。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當提到世界超級大國時,想必大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都是美國。雖然近幾年,美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影響力似乎有所減弱,但是實際上,在未來似乎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取代它的位置。美國之所以能夠屹立於世界之林不倒,不僅是因為它雄厚的經濟實力,還有以下幾點原因,我們來一一解釋。

1、金融。美國市場的開放性與透明性遠超世界其他國家。

2、娛樂與信息產業。好萊塢電影掀起一陣陣電影浪潮,谷歌、微軟、蘋果開啟了一個新的信息時代,這些都充分滿足了人們的娛樂與信息需求。

3、國防。國防支出比全世界其他國家加起來還多。

4、教育。世界排名前100的頂級大學中有70所在美國。谷歌和蘋果的神話並非憑空出現。不論是登月實驗、互聯網時代、亦或是防禦戰爭都離不開高等教育。而美國在這個信息時代中已經有了完美的定位,擁有最多的全球主要信息公司,可謂是獨佔鰲頭。

5、人口。在未來30年中,美國將擁有更年輕的人口結構。

6、能源。頁岩氣的研發給美國帶來的能源安全是其他國家無法企及的,而中國所依賴的石油通道則需要穿過兩個最危險的海盜區域——非洲之角與馬六甲海峽。

7、文化輸出。一個國家可以通過文化對其他國家產生影響。從好萊塢到情景劇,麥當勞到可口可樂,從蘋果到時尚服裝品牌,再到谷歌等強大的搜索引擎,美國通過它的品牌和媒體等軟實力對世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文化產品能夠讓遠在吉隆坡或者剛果首都金沙薩的孩子輕易聯想到美國城市。

8、文化融合。美國對移民更加的開放,它是一個文化大熔爐。而其他國家例如日本、俄羅斯、中國卻從來不是,文化融合對保持創新之輪持續轉動是非常必要的。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猶太移民在實驗室中徹夜奮戰,如今俄羅斯、中國和印度孩子在硅谷中佔有一席之地。在信息時代伊始,單一文化的日本和德國只能蹣跚前行,而美國卻藉此機會不斷髮展——這其中不乏移民的幫助,比如谷歌創始人之一謝爾蓋·布林、硅谷著名投資人維諾德·科斯拉。

9、金融中心。美國擁有市場所必需的民主性與透明性。它的債券與股票市場已經過一個世紀的實踐探索,它的規章制度、研究分析與客戶教育等方面都十分出色。

10、通用語的運用。英語是世界上使用範圍最廣的語言。由於一系列的原因,從大英帝國地域範疇到好萊塢文化的滲透,英語已經逐漸演變成文明世界的中心。

當然美國也存在許多潛在的危機:

1、地方政府的財務健康問題十分糟糕,例如底特律與加州。

2、對於爆發的醫療費用問題,目前還沒有任何明確的解決辦法。

3、教育成本問題,選出相當一部分學生進行定價,然後把高昂的負債加諸在剩下的人身上。

上述三大問題並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案。即便如此,在過去230多年的歷史中,美國曾渡過許多的危機,並通過改革與創業解決了自身的問題。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其他的潛在目標:

1、中國:不評價。

2、俄羅斯:除了能源與工程學,其他領域,比如經濟、金融、教育、科技、娛樂與政治結構等方面它並沒有太多優勢使其登向頂峰。

3、印度:太貧窮。印度還需要幾十年才能達到中等收入水平,離高等收入還很遠。回顧歷史,印度幾乎沒有興趣想要成為超級大國。在其巔峰時期,其帝國的規模和形勢離入侵都還很遠。

4、日本:鼎盛時期的經濟實力可與美國相媲美,但它從來不是一個超級大國,因為美國現在擁有遠超其他主要經濟體的軟實力

5、歐洲:人口快速老齡化。

6、東南亞:在人口、國防、經濟方面,規模太小。

7、澳大利亞:國家小、孤立於其他大陸、國防開支有限。

有些人現在就哀嘆美國的衰弱恐怕是為時過早。未來戰爭將是爭奪信息、通訊優勢的戰爭。美國在該領域有堅實的基礎,它控制了全球大部分信息。國安局的稜鏡計劃則是一個警鐘,不斷提醒著人們美國在信息領域的絕對優勢。掌控世界信息的谷歌、推特、臉書、蘋果、雅虎與微軟等公司均註冊於美國,並且每天還有大量由世界頂級名校支持的新公司誕生。所以,現在預測美國超級大國地位的終結還為時過早。


咖喱臘肉

看到這個問題,很多讀者肯定會想,鑑於中國當前的實力和發展態勢,中國應該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

然而,在我看來,美國之後,世界很可能再無超級大國,即美國可能是最後一個超級大國。

展望未來,如果單看經濟發展態勢,無疑中國和印度的發展前景是最好的,也最有可能在未來趕超美國。根據各種預測,中國有可能在2030年前後經濟上趕上美國,印度則有可能在2050年左右趕上中國。但趕上是一回事,中國或印度要在經濟上達到美國冷戰結束之處在世界經濟中的份額,約佔30%,可能就需要更長時間,或說一直實現不了。如果說科技和軍事實力,不管是中國還是印度,還是俄羅斯或其他國家,都與美國存在較大差距,要追趕美國可能比經濟上追趕美國更難。

此外,當今的美國在世界範圍內還有可以說人類歷史上最強大,範圍最廣的盟友體系。即便中印俄其中之一能夠在綜合國力上趕超美國,但要像美國一樣建立如此龐大的盟友體系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即便是美國,如今也難以在國際體系中做到說一不二。未來的任何國家,可能都無法複製如今美國的各種優勢,也就無法成為下一個超級大國。


西域都護

事實上中國現在就已經是一個崛起的超級大國了,只不過許多國人及世界上許多人尚未充分意識到而已。當然,過渡成為的時間也不算長,也就是這幾年的工夫才開始真正比較充分的成功轉型到位的。

為什麼我這麼判斷?理由如下:

首先,中國的影響力已經遍佈全球了,並不亞於美國。當然,我們的方式不是靠全球性的軍事存在;而是充分以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文化交流的方式走出去、請進來。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即便說尚不如美國,但比當初的蘇聯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我們的朋友要比蘇聯多得多,敵人要少得少。

其次,中國有能力在全球第一時間保護自己國民的安全。利比亞撤僑,也門撤僑,加勒比撤僑,尼泊爾地震第一時間接回國民,這背後綜合體現的就是國家的硬實力與軟實力。我們國家在聯合國際打擊海盜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中,都擔當起了大國風範。中國的護照是越來越值錢,中國的國民越來越受尊重。現在的中國人,在這個地球上,毫不客氣地說,其國際尊嚴是屬於第一等的地位的。

第三,中國發展模式已經廣受尊重,許多國際人士研究中國,不僅僅是中國製造,中國熱、漢語熱、中國模式研討熱已經是全球現象。而且現在的中國製造,已經再也不是低端貨的名稱,已經逐步過渡到高質量的代名詞了。非洲人看到中國發展起來,也看到了自己的希望。“一帶一路”與全球命運共同體的倡議,已經成了聯合國倡議與全球倡議,英法德與歐盟都希望攜手中國共建世界;沿線國家都為之振奮,看到了發展希望。這意味著中國模式被接受,被看作榜樣。這種情況與當初的超級大國之一蘇聯,以及現在仍然是超級大國的美國是一樣的。而且中國現在的國力,肯定是遠遠超過當初的蘇聯的。

第四、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及不少裝備製造已經是全球領先,履破記錄。互聯網科技更是已經在全球領先;人工智能也開始率先衝出。量子通信技術、能源勘探與清潔能源發展也開始處於戰略領先地位。航空航天技術是全球最強大的力量之一。

第五、中國在軍事上,有充分的戰略防禦能力,無懼於任何軍事挑戰。是全球三大軍事力量之一,並且在軍工科技的發展上日新月異,不少方面甚至已經處於戰略領先。

第六、中國社會的管理高效、安全而且自由。中國現在已經是全世界最宜居的一個國度,已經成了許多外國人希望定居的國家,也是全球最安全的國家之一。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各大城市,已經成了國際大都市,充斥著全球各國來淘金的外國人。

第七、中國的投資已經走向全世界,已經幫助許多非洲國家的經濟開始發展起來,甚至也挽救了像歐洲國家希臘及一些中東歐的衰弱。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國站出來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我們採取的經濟政策沒有以鄰為壑,是世界經濟沒有因此走向崩潰的最大功臣。現在全世界許多國家,都渴望中國的投資。我們周邊的許多國家,因為我們的投資,已經逐步開始邁向了快車道。

第八、中國的全球消費市場已經啟動。受益於中國人的消費,全世界許多瀕臨倒閉的企業又重新煥發了生機;中國人的旅遊為全球許多國家創造了就業與發展。

第九、中國守護著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是國際秩序的守護者。中國總是以最大耐心,在全球熱點地區,努力阻止戰爭,勸和促談,是中國的力量使全球的國際秩序不致於過度弱肉強食。我們維護全球的自由貿易體系,是保護地球環境的《巴黎協定》的主要推動力量。

第十、中國正在努力在國內徹底消滅貧困。中國人的安全感與幸福感,可以說是全世界各國人民中比較高的。我們國家的許多城市與省份,其實已經處於發達國家水平。而總體上,全國都開始在向高收入國家轉型。

當然,我們的問題還很多,這些我們也都心裡有數。但從總體上,事實上,我們已經成為了一個新型的超級大國,但不是那種咄咄逼人的超級大國,所以,不僅我們自己,乃至世界上許多人都沒有真正意識到。只不過大家也都隱隱約約地感覺到,整個世界的格局與重心,確實已經在向東方轉變而不可逆轉。

上述十條你覺得有哪一條不是嗎?如果你認同,你就應該認識到,我們現在其實就已經開始是一個超級大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