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揚導演,我愛你》裡面提到的「量子糾纏」,是科學印證了心有靈犀嗎?

張文瑤

現代物理學裡,論起容易被誤解的領域,量子力學毫無疑問是第一名,而量子糾纏在其中少說也能排上前三名。

這篇文中是這麼寫的:

科學研究說,世界上有量子糾纏這個說法,從我出生起,我便開始與你有了糾纏,我們都知道,我們就是前世的夫妻。因為相處僅僅只有一個月,卻有極其強烈的信心我們就是對方的彼此。我們聊起小時候時,似乎你在做什麼,我的狀態也會隨著你在變化。我在做什麼時,你的狀態也會隨著我的在變化。

“量子糾纏”到底是什麼?

所以讓我們話先說在前頭:量子糾纏對於宏觀物體——換句話說,你眼睛看得見的所有東西——沒有任何你能感受到的影響。雖然情話怎麼說是當事人自己的事兒,但煩請圍觀群眾千萬別當真,量子糾纏不是這個意思。玫瑰即使換了一個名字也依舊芬芳,而迷戀的感受就算被當事人以量子之名稱乎,也還是和物理學毫無關係。

那量子糾纏到底是啥呢?

很多人都聽說過薛定諤的貓。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薛定諤其實是在反對這隻可憐貓半死半活的“疊加態”。他說:如果按照某些物理學家的觀點,一個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在兩種狀態的疊加態,那我往盒子裡放毒藥,讓這個粒子的狀態來決定貓的生死,那豈不是貓也處於死活的疊加態嗎?用他的原話說,這是個“非常荒謬的例子”。

愛因斯坦則直接認為,疊加態這玩意兒根本就不成立。

但是今天大部分的物理學家都認為愛因斯坦錯了。貓雖然不能疊加(戀愛中的人也不能),但粒子真的能。不但一個粒子能,兩個以上的也能。只要滿足特定的條件,二者就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同時處於疊加態中,而不能把其中的粒子單個拆出來看待(說得嚴格點兒, 是2個以上粒子的狀態無法寫成多個單粒子態的直積)。比如有一種糾纏態是,只要沒有外界干擾,當A粒子處於0態時,B粒子一定處於1態;而當A粒子處於1態時,B粒子一定處於0態。

這種多個粒子間的奇特聯繫,就是量子糾纏。

這件事情曾經被愛因斯坦稱為“鬼魅的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at a distance),並以此來質疑量子力學的完備性,因為這個超距作用違反了他提出的“定域性”原理,即任何空間上相互影響的速度都不能超過光速。這就是著名的“EPR佯謬”。

不幸的是,一次又一次實驗都表明,量子力學是對的,而愛因斯坦則錯了。最近一次實驗發生在去年,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在1200千米的空間尺度下證明,量子力學還是對的。在合適的條件下,兩個粒子真的可以產生這種關聯。

確實,這種跨越空間的聯繫聽起來十分浪漫,被拿來用作愛情的比喻很可以理解。無從知曉另一位當事人看到這個比喻時的心情,但站在我們的立場上,還是必須友情提醒一下,如果你也想效仿這個比喻,那麼它有幾個隱患

  • 第一,量子糾纏是微觀粒子之間的聯繫,雖然原則上大一些的宏觀物體也不是沒有可能形成糾纏,但基本上幾億億億億分之一秒內就會解除。這個事情寓意不太好——要是涉及到大人物,感覺糾纏就會馬上維持不住。

  • 第二,量子糾纏並不限定在2個粒子之間,完全可以涉及到3個甚至更多的粒子,每一個都會影響到其他粒子。同樣地,雖然每個人心中都有理想愛情,但這件事情對很多人而言也是寓意不太好⋯⋯
  • 第三,量子糾纏只說粒子之間有聯繫,沒規定什麼樣的聯繫。固然可以兩個粒子狀態一直都相同,但也可以比如說一直都相反。要是親密關係雙方每時每刻都南轅北轍,這個就會有點尷尬。
  • 第四,量子糾纏是一種很脆弱的關係,畢竟量子疊加態本身就很脆弱:只要你看一眼就能知道貓的死活,一束光子打過去做一下觀察就能定下粒子的狀態同時打破它的糾纏。所以實踐中製造量子糾纏態都要十分小心。如果愛情關係也是這樣的話,那真是字面意義上的見光死。

所以,情話的歸情話,物理的歸物理。兩情相悅的時候說什麼都無所謂,但公開的時候亂用比喻的確要小心,萬一對方不領情,那漏洞就不是甜蜜而是尷尬了。


果殼網

為了證明她懂科學。

因為關於量子糾纏的比喻有很多。中科大量子信息實驗室的老大郭光燦院士曾經打過一個比方比喻量子通信,說在美國的女兒生下孩子那一瞬間,遠在中國的母親就變成了姥姥,即便她自己還不知道。之所以她是姥姥別人不是,而且她一定會成為姥姥,就是因為她和女兒之間有一種“糾纏”關係。Ivony 打的比方的重點是:“出兵的只有張遼和司馬懿”,這句話相當於把張遼和司馬懿“糾纏”到了一塊,如果沒有這句話,量子糾纏的意義就解釋不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