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如何做到“無中生有”

申論複習確實很苦惱,要做好申論讓我們看一看《倚天屠龍記》是怎麼做的?

申論如何做到“無中生有”

《倚天屠龍記》中有一個片段令很多人印象深刻。張三丰傳授張無忌太極劍法,一招招演示下來,問道:“孩兒,你看清楚了沒有?”張無忌道:“看清楚了。”張三丰又問:“都記得了沒有?”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小半。”張三丰道:“好,那也難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罷。”張無忌低頭默想。過了一會,張三丰問道:“現下怎樣了?”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大半。”張三丰提劍出招,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沒一招相同。又問道:“孩兒,怎樣啦?”張無忌道:“還有三招沒忘記。”張三丰點點頭,放劍歸座。過了一會張無忌滿臉喜色,叫道:“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張三丰道:“不壞,不壞!忘得真快。”

為什麼忘了招式才是最好的?

申論如何做到“無中生有”

道家以無為萬物的本原,而無不是什麼都沒有,無是一種未分化,但充實的狀態。申論答題不比數量公式,沒有固定章法。但無生有,有是從無分化出來的,招式是從它背後那些更本源更抽象的東西中分化出來的。課上老師所教授的答題方法是從歷年真題中提煉出的共性作答。但無論學到多少招式,終究是有限的,如果不能把握住招式背後的本源,那麼無論學到都是皮毛。題型千變萬化,如果把知識學“死”了,那一旦遇到靈活的新題型就會無從下手。因此,學習太極劍法,不在於強行記住一招一式,而是領悟太極的本原。學習申論不在於強行記憶答題方法,而在於領悟其招式的精髓,才能見招拆招。

2018年國考地市級文章寫作結合了老子的道家觀點,要我們寫城市建設的有與無。

申論如何做到“無中生有”

其實申論學習也是一個先有後無的過程。想學好申論的第一步就是先有知識。這一步需要大家學習答題方法,比如我們在作答綜合分析理解類的題目時,有兩個步驟:先解釋其表層含義,再引申其深層含義;在作答評價類題目時,要分觀點、論據和結論三步。但是有的題目長得既像理解類又像評價類該怎麼辦?很多同學都會覺得為難。其實無論理解題還是評價題考查的都是我們綜合分析的基本能力,這時就需要我們適當的“無”,將兩個答題方法結合一下,先解釋含義,再做出評價即可。

“無”不是讓我們把知識都拋棄,而是使知識變成技能。

知識是學來的,而技能是習得的。知識和技能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技能是以熟練與否作為評價標準的。這實際上說的就是要去把學來的知識消化吸收,只有把這些知識靈活的掌握,才能當做技能有效釋放。因此在我們複習過程中,做題絕不僅僅是為了達到熟練,更是為了熟能生巧,這樣才能在考試做到靈活運用,“無中生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