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完美神聖的中山陵,居然有兩處無法彌補的缺憾,您知道嗎?

提起中山陵,很多人都會被她的宏偉、雅緻所折服,加上青年設計師呂彥直的精巧設計,更是讓中山陵顯得完美而神聖!但是世間萬物皆有缺憾,中山陵也不例外。如今的中山陵景區有兩處缺憾已經無法彌補,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麼完美神聖的中山陵,居然有兩處無法彌補的缺憾,您知道嗎?

1、博愛坊的立柱居然有一根是兩截頭

在中山陵的入口處有一座三門沖天式花崗石牌坊,這裡便是中山陵的入口標誌。因在牌坊中間橫楣上刻有孫中山先生手書的“博愛”兩個鎦金大字,故又稱為“博愛坊”。牌坊風格別緻,稱得上是中西合璧的建築傑作。但是當我們駐足在博愛坊前,細心的人會發現,在左起第二根的立柱上端居然有一條接縫。很明顯,縫上面的那一小截石柱是後補上去的。

原來,由於當時製作門柱的石匠在切割時粗心大意,把其中的一根石柱截短了一米多。他自知闖下大禍而畏罪逃跑,當時的南京政府打算將這個石匠殺頭謝罪。好在孫先生之子孫科以“為父造陵,不能殺人”為由出面協調,才讓這個石匠免去了一場劫難。但是為了趕工期,到福建重新採辦石料已經來不及,於是陵園管理委員會便專門開了一次會議,專題研究解決辦法,最後決定用投榫的辦法將截下的石料重新接合。經過石匠的精心銜接,這根石柱終於豎立起來,不過也留下了這條無法彌補的細小接縫。

這麼完美神聖的中山陵,居然有兩處無法彌補的缺憾,您知道嗎?

博愛坊上的缺憾

2、“奉安大典”紫銅鼎下面居然有兩處彈孔

從中山陵的碑亭到最上面的祭堂一共有290級臺階和八段平臺,平臺上三下五,寓意“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在第四層平臺上擺放著一對巨大的紫銅鼎。這鼎是當年舉行奉安大典的時候,由上海特別市政府捐贈給中山陵園的,在鼎的身上刻有“奉安大典”四個字。不知道大家在參觀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在左邊(西邊)的那個銅鼎下面有兩個彈孔,準確的說,是一個彈孔(穿透了銅鼎),另一個是彈坑(在銅鼎上留下了又圓又深但未穿孔)。

這麼完美神聖的中山陵,居然有兩處無法彌補的缺憾,您知道嗎?

奉安大典紫銅鼎上的兩處彈痕

原來,這是被1937年12月侵華日軍在攻佔南京時的流彈擊中的,同時被流彈破壞的還有位於第五層平臺左側的一隻青石獅子。這對獅子是當時福建著名的雕刻家蔣文子先生的傑作。可惜,左邊(西邊)那隻獅子的右前腿也被侵華日軍的那場炮火擊斷了。

這麼完美神聖的中山陵,居然有兩處無法彌補的缺憾,您知道嗎?

青石獅子右前腿上也有彈痕

如今,這口銅鼎與這隻青石獅子雖然都留下了無法修復的遺憾,但也見證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同時也時刻警醒著國人要發奮圖強,只有祖國強大,才能抵禦外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