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山八友"瓷板畫鑑定!要反覆牢記“4個特徵”!瓷器背後的故事

清朝末年到民國時期,戰爭不斷,清朝滅亡後,袁世凱光想著當皇帝,沒有心思管理窯務,在這種情況下景德鎮出現了以王琦、王大凡為首的八人以畫瓷板畫為主,這裡的"八友"分別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鄧碧珊、畢伯濤、何許人、程意亭、劉雨岑”八人,其實是十人。要想對他們的瓷板有所真正的瞭解,就一定要牢記以下四個特徵:

第一個特徵是瓷板的質量。他們所用的瓷板胎質細膩,瓷板平整,厚薄均勻,不見瑕疵,對瓷板的要求極其嚴格。如果到胎質粗松,燒製變形,厚薄不勻,翹曲有疵的作品,均可定為贗品。

王琦為"珠山八友"之首,其擅長畫瓷板人物肖像。一開始以安仕女畫為藍本,後改學"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晚年以見長。王琦傳世之作較多,主要是瓷板人物畫為主。王琦的人物畫在的基礎上,吸收西洋畫法,人物頭部刻畫細膩,以西畫手法描繪人物臉部,明暗關係清晰,神情捕捉準確,光影富於變化,有西洋繪畫暈染技法,立體感強。其書法的筆墨特點更為明顯,王琦常見落款為:"西昌勾迷道人王琦寫"、"西昌勾迷王琦寫於珠山"、"西昌勾迷散人王琦寫於珠山陶陶齋"、"西昌勾迷道人王琦寫於珠山客次"等。

第二個特徵是的字跡。"珠山八友"的作品都是書畫俱佳的精湛之作,人人風格不同,但是款識都寫的純熟流暢,揮灑自如。看到字形生硬拘謹的,風格與本人不符的,都是仿品。

王大凡15歲時拜為師,學習陶瓷彩繪技法,學習中國畫、詩詞歌賦。早期作品筆法工整嚴謹,線條流暢細密有致。王大凡與王琦人物畫風格大相徑庭,都是"落地粉彩"技法。王大凡落款為:"黟山大凡王堃作於希平草廬"、"黟山樵子大凡寫於昌江之希平草廬"、"黟山大凡王堃畫於昌江"、"黟山王大凡畫"、"希平居士昌江客次"、"王堃畫"等。

鄧碧珊生成名較早,以畫魚藻最為擅長,並大膽借鑑吸收東洋畫技法,形成獨特風格,在景德鎮享有"魚王"美稱。"珠山八友"中他去世最早,留下作品不多。他的瓷板畫借鑑了東洋畫精於描摹的技法,層次細膩,筆畫精微,有較高的工藝技巧。而模仿品多是黑白層次差別較大。鄧碧珊常用的印款為:"鄧氏"、"碧珊"及別號"煙波釣徒"、"小溪釣徒"等。

第三個特徵是瓷板繪畫的品相。民國到現在不到百年,"珠山八友"的瓷板又經反覆選擇,所以畫面保持著光澤亮麗、圖文清晰的特點。若見題款文字磨損,畫面脫彩,模糊不清,多是作舊。

何許人小的時侯時學繪青花,後改學粉彩。以雪景瓷畫為主。在瓷目前模仿何氏之贗品,均為其雪景山水畫。從筆墨特徵來看他畫雪景山水。構圖巧妙,講究章法佈局,注重近、中、遠景,山勢相疊,坡岸交錯,層次有序。常見印款為:"許人"、"何處"、"許人出品"等。

畢伯濤早年專攻粉彩,從設色來看,畢氏追求單純、明麗,他的畫面都是以墨為主,色彩為輔,有"素以為絢"的效果。如畢氏畫鳥只是在墨色勾畫的基礎上,淡淡染點色彩而已;而畢氏畫花卉卻又是傅色精研,淡逸清華。模仿品設色平板,多是濃豔過度,"染"的形式多於"寫"的意趣,有形無神,不得要領。常見印款為:"伯濤"篆款。

第四個特徵是繪畫的風格。"珠山八友"的每幅作品都十分精細,如:汪野亭畫山水的秀逸,王琦、王大凡,所畫人物傳神,栩栩如生,程意亭所畫的花鳥瓷板,清新靈動,富有生氣。偽作往往生硬造作,沒有一點大家風範。對少數高仿極精的作品,要仔細觀察,就能發現拘謹死板的痕跡,與自然流暢、揮灑自如的風格有著明顯的區別。

汪野亭生於小時跟隨張曉耕、潘陶宇學畫花鳥,25歲時來到景德鎮畫粉彩山水。曾被景德鎮陶瓷職業學校聘為教師,畫瓷時間長,以畫粉彩山水擅長,傳世作品較多,氣勢雄峻,深凝渾厚,高古蒼潤在。山水畫構圖,以通景法為多。構思完整,佈局講究,畫面多是翠峰煙雲,路轉溪橋,景點連接安排合理,意境別開生面,這種山水通景畫法形式,被後繼者廣為採用。而模仿品首先是在依形佈局上僵硬。落款為:"野亭汪平"等。

程意亭17歲時就讀於江西省立甲種工業窯業學校圖畫科,學習潘陶宇、張曉耕研習花鳥畫,後到上海拜浙派花鳥畫家為師。程意以粉彩花鳥擅長,一生勤奮。程意亭落款:"意亭寫"、"程甫意亭寫"、"翥山程意亭"、"意亭程甫之筆"、"翥山樵子程意亭"。

劉雨岑從小在江西省立甲種陶瓷工業學校學習,是潘陶宇的弟子, 1959年,由授予"陶瓷美術家"稱號,以花鳥擅長著稱。劉雨岑落款:"雨城"、"劉雨岑寫"、"澹湖漁劉雨岑寫"或長題款"澹湖漁劉雨岑寫新羅山人大意於珠山覺盫之南軒"、"澹湖漁劉雨岑寫於珠山覺盫暖風和窗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