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周岁,看一看新雄安的变化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今天,雄安新区满一岁了!被誉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正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从“一张白纸”勾画蓝图,精抓实干,向着未来之城前进。

雄安周岁,看一看新雄安的变化

时间走过了一个年轮,千年大计第一年,

雄安新区怎样了?

这一年,雄安不舍昼夜,又保持耐心。

这一年,雄安激情昂扬,又稳扎稳打。

这一年,雄安敢为人先,又不忘传承。

雄安周岁,看一看新雄安的变化

他们当中有基层干部,有小企业主,有建设者……

智慧雄安

雄安周岁,看一看新雄安的变化

这一年,种种新创意在雄安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从一棵树说起,雄安的每棵树都有一个专属的二维码,记录它有多高,是什么树种,从什么地方来的,什么时候种下去的;从设计第一栋建筑开始,就产生一个三维模型,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后期施工时,可以按照三维模型监督大家严格执行规划;智慧金融,刷刷脸,几十秒,钱就取到手了;还有智慧路灯、智慧井盖、智能停车……

雄安速度

雄安周岁,看一看新雄安的变化

4天完成3100吨基础钢筋安装;

5天完成施工现场临建布置;

7天完成12万立方米土方开挖;

10天完成3.6万立方米基础混凝土浇筑;

25天完成1.2万吨钢构件安装;

1000小时所有钢结构单体全面封顶。

面对使命担当,唯有不舍昼夜。一年来,雄安甚至创造了两个颇具新意的“新词”:“早走早来”——凌晨下班,早上必须照常上班;“晚来晚走”——晚上来加班,第二天晚上再回住处。

雄安第一标的落成

打响了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枪”

雄安周岁,看一看新雄安的变化

据人民网报道,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8栋单体全部为装配式建筑,钢柱、钢梁、楼面板等构件均由工厂预制加工,现场直接吊装,减少了材耗,使信息化管控成为可能。项目以大数据中心为枢纽,通过电脑或手机就可以实现全景监控、进度管理、物料管控、环境能耗监测、无人机航拍等功能。

雄安周岁,看一看新雄安的变化

▲2018年3月1日,夜幕笼罩下的现场一片灯火通明,一座未来之城在冉冉升起。

高速度,离不开高超的技术支撑。每个构件里都“埋”有芯片或张贴二维码,让建筑有了“身份证”“说明书”,里包含有生产时间、生产地点、检测人员、物流人员、安装工人、安装位置等各类信息。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构件的“前世今生”,实现全工序全过程大数据管理。

雄安周岁,看一看新雄安的变化

高速度,更要在安全上确保万无一失。项目除了建立安全培训基地、为一线安全员配备智能化安全帽、照明头灯之外,还在国内建筑业中首次引进了安全生产情绪识别系统。工人站在摄像头前,系统就会记录其面部肌肉的微小振幅和频率,计算分析其潜在情绪,对超过限值的工人,项目将做好安全培训、心理辅导工作。

雄安周岁,看一看新雄安的变化

▲2018年3月15日,景观园林建设大面积展开,装饰装修进入收尾阶段。

在工地入口,工人可“刷脸”进入。工人的单位、工种、考勤、安全教育、个人信息、信用评价等录入系统,方便管理。在现场,工人身处何处,在屏幕上点开就能知道。如果有人遇险,可马上求助,加强安全管理。

雄安周岁,看一看新雄安的变化

112天,8栋单体建筑,一片荒地建成10万平米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这背后,4000余名建设者战风斗雪、割冰焊霜,放弃春节休息,从而实现比同体量工程施工速度快2-3倍。

千年大计,志在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