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俄羅斯越來越弱了?

14206766

很多原因,內部的,外部的。

外部環境是:

西方陣營一直希望俄羅斯越來越弱,所以才會各種制裁。

北約一直東擴,不斷搞事,俄羅斯要麼退縮,要麼舉手投降,反抗的話必然會拖住經濟,並帶來各種制裁。

比如烏克蘭,俄羅斯的大門口,這是俄羅斯的傳統勢力所在,本來差不多是一夥的,但現在北約想讓其脫離,加入西方陣營。俄羅斯要麼當做沒發生,要麼對抗,而對抗會在一定程度上消耗國力。

俄羅斯是核大國,他們是少數能把美、英、法帶來沉重打擊,並可能毀滅的國家。正是這個原因,北約才會不遺餘力削弱俄羅斯。

俄羅斯以前的邏輯是:要打就打,反正我有全球數一數二的核威懾,我不怕。

但北約陣營想的是:絕不可能跟你發生大規模戰爭,我們想的是今天一點,明天一點,不斷地削弱你的國力。量變引起質變,總有一天,你會弱到不再敢發動任何大規模核戰爭,因為你早已沒有那個實力。然後,在俄羅斯搞顏色革命,培植親西方的人上臺,最後,再用經濟等手段,消減俄羅斯大部分核武器。如此,威脅才能得到徹底解決。


在你還不是世界老大時,低調一點總是沒錯。

打個比方:

如果越南有1萬枚大當量氫彈,且其洲際彈道導彈的技術很是一流,可是越南這個國家經濟相當落後,是個窮兵黷武的國家。
那麼,美、法、英、俄等大國會怎麼看待越南?
當朋友嗎?
當然不會。因為你對任何國家都是極大的威脅。
所以是:大家聯合起來,不斷削弱他們,這是越南的命運。

內部環境是:

俄羅斯繼承了前蘇聯的大國情結,面子,是俄羅斯放不下的東西。

因此,很多時候,俄羅斯表現的比較咄咄逼人。數年前,由於油價高漲,100多美元一桶,最高是150多美元一桶,俄羅斯出口石油,賺取了大量外匯,這讓其驕傲起來,並誓言要好好發展軍事,造更先進的核潛艇。

這當然會被北約視為威脅。

而某些國家就相當明智。

在經濟還極其落後時,就提出:……要忍耐。

回過頭來看,這實在是對極了。

七幾年,八幾年那會兒,你若天天說我家的核武器有多厲害,我要怎麼怎麼勒緊褲腰帶發展核潛艇,那麼,其他經濟大國怎麼還會好好和你做生意?

西方不傻,他們並不想讓一個特別好戰的國家發展壯大,否則的話,西方就是自取滅亡。

回過頭看俄羅斯的發展之路,我們是要好好總結,並吸取一下的。

如果一個國家,他的軍事威脅是100分,而經濟是40分,則這個國家談不上強大,相反,他可能會走上越來越弱的道路。

如果一個國家,經濟是100分,軍事50分,那麼這個國家就是很強大的。

打仗就是打經濟。

經濟厲害了,軍事絕對弱不了。但當你還不是唯一的超級大國時,你不能總天天說自己有多少多少大殺器。

國際政治就是一個博弈。

一個班上有60人,其中有一個人,他每天帶槍上課,他對很多人的威脅很大,而對你的威脅最大,那麼,你,還有其他人,希望那傢伙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表現得和平,不是軟弱,這是智慧。

世界需要和平,永遠都需要。

很幸運,我們擁有了這麼多年的穩定期,和平期。


寒木釣萌

其實一個國家的國力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響的,同樣地,我覺的近十年來俄羅斯給人越來越弱的感覺主要是是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一 俄羅斯經濟結構單一,近年來經濟因歐美製裁一蹶不振。

無論是蘇聯還是俄羅斯,我們都可以看到其經濟結構是非常單一的,那就是嚴重依賴軍火以及能源出口。雖然普京近年來一直嘗試調整俄經濟結構,可是所取得的效果可以說是微乎甚微。正因如此,俄羅斯的經濟命門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為什麼俄經濟在歐美的制裁下會如此的低迷不已。

而沒有一個雄厚的經濟實力,也就難以保持一個強大的國力。



二 俄羅斯沒有一個完善的工業體系

俄羅斯的工業體系很大程度上是繼承蘇聯的,可由於蘇聯的解體,眾多優秀的工業人才和工業基地也紛紛離俄羅斯而去。雖然俄羅斯的軍工產業依舊保持著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可是從整體來看,俄羅斯並沒有一個完善的工業體系。這是俄羅斯變得越來越弱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如果將一個國家比喻成一棟房子的話,完善的工業體系就是這棟房子的地基。



三 國際輿論掌握在西方媒體手中,俄羅斯沒有足夠大的話語權

無可否認的是,如今的國際輿論主要是掌握在西方媒體手中。而出於意識形態以及宗教信仰等原因,俄羅斯並不受西方媒體的待見。而沒有一個良好的發聲渠道,俄羅斯也就無法擁有足夠大的話語權。




我只說兩點

俄羅斯越來越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而且頹勢會越來越明顯。

個人認為有短期和長期兩個因素。

先說短期因素,俄羅斯在2000年到2010年這黃金10年裡,雖然實力有所恢復,但是政府沒有去解決真正該解決的問題。這段時期的高油價以及各種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讓俄羅斯還清了貸款並且政府手上有了大比可用資金。但是俄羅斯政府並沒有把這些錢用於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國家基建完善和翻新等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反而將大筆錢財用於過度提高民眾福利,軍費等等領域。到了2010年後,國際油價降下來之後,俄羅斯當然就不行了,而且由於此消彼長,中國等國家持續進步,俄羅斯和之前相比更為衰頹。當然這並不是俄羅斯一家的問題,巴西,委內瑞拉等新興市場國家都是如此。但普京政府在經濟上的短板真的太明顯了。

長期因素在於,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並沒有找到符合自己的國體和政體。社會資源過度集中於某幾個寡頭的手中,普京執政期間比較閃光的一點就是從寡頭手中收回了很多資源和資本。但是整個的社會資源依然要麼在國家手中 要麼在寡頭手中,整個國家廣大人民缺乏活力和資源。同時政府為了獲得民眾的支持,大量發放福利,造成財政資源的錯置,直接的後果就是科技水平的停滯和下滑。總的來說,俄羅斯骨子裡還是蘇聯式的國家,但又染上了民主化的一些弊病,俄羅斯的確還要好好探索一條具有俄羅斯特色的資本主義道路。

不過俄羅斯這個國家歷史上總是會在衰頹的時候突然迅速崛起,他們的國民極具忍耐力,普遍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並且國土上具有海量的最豐厚的資源,路線走對,時機等到,再次迅速崛起也不是不可能,我們一定要時常警惕這個國家。


市井浪子

美國人說,俄羅斯就是一個擁有核武器的沙特阿拉伯。

美國人這話說的沒錯。


蘇聯時期,俄羅斯一度非常強盛。隨著蘇聯的衰落和分裂,俄羅斯也不可避免地衰落了。戈爾巴喬夫和葉利欽搞私有化,搞休克療法,大量的國有企業國有資產和寶貴的資源落入到了少數寡頭和投機者的手中,國家財政捉襟見肘。

原以為蘇聯散了,美國可以把俄羅斯當朋友,關鍵時刻拉它一把,誰知道美國把它整垮之後還想完全解除俄羅斯的核武裝,還支持俄羅斯的加盟共和國分裂,脫離俄羅斯,這是俄羅斯不能接受的。於是俄羅斯便自然而然地被描繪成了一個獨裁政權,一個新的鐵幕,歐洲的威脅,一個危險的國家。

然後,大大小小的制裁接踵而至。

俄羅斯本來的經濟模式就很單一,國家治理也是簡單粗暴。國際能源價格好的時候它還能靠賣油賣氣賺些錢,時不時地賣些武器給阿三弄點外快,但國際石油價格一跌,俄羅斯就慘了。

然後就是美國在烏克蘭搞事,俄羅斯收回克里米亞招致美國歐洲進一步的經濟制裁,日子更加雪上加霜。



所以俄羅斯的經濟低迷有它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制裁因素,如果沒有中國買它的石油,普京真的就揭不開鍋了。

歡迎大家參與討論,想看有態度的時事評論,請關注我吧!


周志宏glee

俄羅斯獨立以來,整體上給人的感覺確實越來越弱了。這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們就簡單梳理一下。

第一,俄羅斯乃至蘇聯經濟結構極為單一,嚴重依賴軍火貿易和能源出口。蘇聯時期依靠經濟互助委員會的作用,蘇聯與華約國家形成單一市場,在這個市場中蘇聯起主導作用,通過軍火出口和能源貿易,換取華約國家的農產品和輕工產品。冷戰結束後,蘇聯主導的單一市場解體併入國際市場,原華約國家的輕工產品和農產品,有了更廣闊的市場,同時世界軍火市場轉冷,各國競相裁減軍備,瘋狂向外拋售,短時間內低端武器市場飽和。僅剩的能源出口產生的利潤,也僅夠俄羅斯維持生存。

第二,由於蘇聯經濟模式與西方不同,在蘇聯解體過程中遭到西方大範圍洗劫。與西方的國家資產貨幣化不同,蘇聯使用的是國家資產物質化。在蘇聯解體過程中,由於換算方式存在漏洞,西方金融大鱷對蘇聯的家資產進行了瘋狂的洗劫,造成了俄羅斯建國後國庫空虛、貨幣貶值。同時由於俄羅斯繼承了蘇聯時期龐大的對外債務,俄羅斯不得不將有限的資金用來償還債務和支付利息。缺少硬通貨的俄羅斯整體狀況也就無法得到好轉。

第三,西方主導的國際社會對俄羅斯的排斥和不信任,使俄羅斯在國際社會的話語權大幅降低。由於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龐大武裝力量,西方社會對俄羅斯充滿了排斥和不信任。從俄羅斯獨立以來,西方對俄羅斯的主要政策就是抵制和瓦解,意圖把俄羅斯分解成為更多的小國弱國。這種對立的情緒導致西方與俄羅斯在交流中既合作又提防,對有利於俄羅斯長遠發展的合作項目堅決不做,也造成了俄羅斯無法得到復甦。

第四,蘇聯的解體使整個蘇聯工業體系支離破碎,俄羅斯始終沒有完成工業體系的配套。蘇聯時期將整個工業體系分佈於全國各個加盟共和國之中,但是在解體之後所有的加盟共和國都喪失了進一步生產的能力,因為與之相配套的生產企業都分佈於其他的加盟共和國之中。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軍工體系的較大部分,但是每個體系都是殘缺不全的。這些年來,俄羅斯一直致力於把整個軍工體系整合完善,但受制於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對俄羅斯的不信任和西方世界的阻撓而一直沒完成。表面看來俄羅斯軍工企業還能夠向外出口大量的先進武器裝備,但實際上俄羅斯在蘇聯解體後喪失了絕大部分的造船基地和戰略轟炸機、運輸機生產基地,半數的遠程洲際導彈生產基地和裝甲裝備生產基地。俄羅斯建國以來,在裝備體系上只有戰鬥機、防空導彈、核潛艇和坦克生產體系沒有遭到大的破壞,所以我們看到俄羅斯在軍貿出口上已戰鬥機、防空導彈和裝甲裝備為主。航母的生產維修能力是在誘使印度購買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后才逐漸摸索恢復的,現在的俄羅斯已經喪失4000噸級以上艦艇的製造生產能力。

第五,由於蘇聯解體後歐美國家對蘇聯軍事技術人才的大規模拉攏,俄羅斯技術專家出現斷層。蘇聯解體後,軍工企業大多陷入停滯工廠停產、工資停發,歐美國家開出高額薪酬挖掘蘇聯軍事技術專家,大量的專家學者為了生計不得不遠赴歐美,導致俄羅斯裝備技術人才出現重大斷層。同時由於西方的技術封鎖,現存的俄羅斯軍事技術人才,在裝備技術觀念上無法跟上世界潮流。在資金、人才、觀念的三方面缺失下,俄羅斯只能對蘇聯留下的裝備進行小修小補,無法研製生產更先進一代的裝備。俄羅斯建國後推出的一系列裝備都是在蘇聯已經研製完成尚未生產,或者即將完成俄羅斯繼續進行研製完成的。比如俄羅斯雖然生產了,從蘇27到蘇35的一系列先進戰鬥機,但也只是在蘇聯生產戰鬥機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改進,在研製新一代蘇50戰機上俄羅斯卻磕磕碰碰,無法按時完成,技術指標也達不到標準。對於蘇聯留下的龐大軍事資產,經過長時間的存放和使用,技術狀況堪憂,技術水平落後,由於資金和技術的缺乏,無法得到升級和換代。

第六,西方國家在俄羅斯發展中製造了大量的陷阱,牽扯了俄羅斯發展的精力。俄羅斯建國後,挑動車臣獨立是俄羅斯不得不為領土完整二次開戰,期間西方國家對俄進行制裁。拉攏前華約成員國和蘇聯原加盟共和國加入北約組織,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增加俄羅斯國防壓力,迫使俄羅斯把大量精力用於國防建設。通過激化格魯吉亞和烏克蘭與俄羅斯之間的矛盾,增加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衝突,進一步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和增大俄羅斯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的成本。通過控制國際油價,減少俄羅斯的外匯收入,通過持續的烏克蘭衝突和敘利亞戰爭消耗俄羅斯。

總之,在西方世界的心目中,擁有廣闊領土的俄羅斯,就是對西方世界的嚴重威脅,所以必然使用一切手段削弱分裂俄羅斯。由於俄羅斯本身的問題,國家發展潛力的匱乏,現存裝備超級得不到更新和換代,也就致使俄羅斯越來越弱了。


汪淳浩瀚

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這是普京的豪言壯語!

可惜二十年將過去了,越來越破敗不堪了,而且,樹敵越來越多,現在唯一的本事就是說點硬話,不行就說我有核武,你說什麼?我還是有強大的核武!

普京剛上臺時,趕上石油天然氣暴漲,房價也漲,他目光短淺的沒有去投資國內工業,農業!只能現在還是靠賣油氣而生活,就是價格漲了,好過幾年,便宜了就難過幾年!一個想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必須有超前的眼光,引領國家科技進步,國家富強才行!


策文側吻


在軍事領域,俄羅斯無論是以前、現在還是以後,都不弱。哪一個國家敢向俄羅斯開戰?沒有。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再也沒有哪一個國家敢向俄羅斯開戰了,因為開戰唯一的後果是自取滅亡,說得嚴重一點,有可能會毀滅地球!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狂妄一世、自稱是世界優秀民族的法西斯德國,在打垮西歐、東歐各國軍隊之後,悍然以慣用的“閃電戰”、“鋼鐵洪流”進攻俄羅斯的前身蘇聯,俄羅斯舉全國之力,奮勇反抗,總共付出3500萬人傷亡的代價,跟敵人浴血奮戰,槍林彈雨,損失巨大仍然絕不投降,武裝到牙齒,戰鬥至一兵一卒,直至反攻柏林,徹底戰勝納粹德國,全世界各國沒有不被俄羅斯民族強大的戰鬥力,勇敢堅毅的鋼鐵意志所折服。

日本要求俄羅斯歸還其北方四島,70多年過去了,還是一點辦法都沒有,敢動手嗎?試試看!

美蘇兩霸,在冷戰期間,劍拔弩張,大搞軍備競賽,政治、軍事、文化、技術、外交,各方各面全方位競爭,雙方唯一的共同點就是,誰都不敢出兵攻打對方。

也許老美偷看了東方大國兩千年前寫的一本書:《孫子兵法》,學會了其中一招: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上策。才通過和平演變的方式,讓老對手解體了。

經濟方面,一直是俄羅斯的弱項。包括龐大的前蘇聯時期,也是一樣。他們重點扶持軍工企業和重工業,文化技術也是圍繞這兩點展開。

幾年前,俄羅斯也有過一段美好的經濟騰飛黃金時期,憑藉其境內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一度掙取了鉅額財富,生活過得相當滋潤。

在美國對中東石油的強勢壓價之下,石油價格從100多美元/桶狂降至30多美元/桶,讓包括俄羅斯、委內瑞拉、尼日利亞、中東國家等以石油、天然氣為經濟支柱的國家——家道中落,經濟拮据,被迫勒著褲帶過緊巴巴的窮日子,這對曾經一擲千金、豐衣足食的土豪來說,心理落差程度可想而知。

現在,俄羅斯在對西歐出口不景氣的現實之下,調整了國家發展戰略:向東看,向東方發展。特別是跟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經貿往來有了長足發展,還計劃在遠東地區建設特區,窮則思變,以思路決定出門,俄羅斯的未來,不是越來越弱,而是穩步發展,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桌椅亭

1.人口停滯增長,這是最關鍵的因素。人口增長乏力,對經濟的危害將立刻顯現,缺乏年輕人,缺乏勞動力和活力,整個國家暮氣沉沉,人民生活節奏慢耽於享樂,這幾乎是每一個人口低增長率國家的共性。俄羅斯人口密度示意圖

2.俄國經濟轉型失敗。葉利欽在俄國由蘇聯獨立後推行休克療法,經濟慘淡經營,收效甚微,問題重重,讓俄羅斯經濟雪上加霜。

葉利欽:休克療法的推行者

3.西方的戰略打壓。包括對對俄國的經濟制裁,鬥爭背後是利益的博弈。前些年因油價高企而順風順水的俄國經濟被西方國家擺了一道,油價一跌再跌,俄國經濟現原形。



美俄博弈

4.普京個人因素的影響。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我看你向天再借五百年也挽救不了俄羅斯,因為普京太好強,不懂得妥協,對待西方的逼迫一味強硬,看似維護了俄國尊嚴,實則深受其害。


麵條愛吃米飯糰

謝謝!俄羅斯並不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全球2016年GDP排名在第十三名,2萬億美元,排在韓國之後。以前蘇聯比其實並不算太差,但是俄羅斯的經濟過於單一,除了能源和武器,似乎沒有別的出口大宗交易。


第五玥璋

普京和其家族幾乎搶劫了所謂俄羅斯富豪,直接搶劫,整個俄羅斯政府官員腐敗史無前例,總理梅德韋傑夫也是一把搶劫好手,政府官員警察海關直接敲詐勒索,特別是喜歡敲詐勒索中國商人,甚至中國在俄羅斯的菜農,打工仔都不放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