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光對所有參照物的光速都是恆定的?

~初~

對此基本的回答是:沒有什麼“為什麼”,事實就是這樣。光速不變是一個基本原理,不是從任何其他原理推出來的。

如果你還是覺得難以接受,那麼不妨換一個角度來看。真正的問題不是“為什麼光速不變”,而是“為什麼你覺得光速不變是一件需要解釋的事”,以及“為什麼人們接受了光速不變這樣一條違反直覺的基本原理”。

讓我們從根源開始。為什麼這會成為一個問題?當然是由於你的直覺是,任何物體的速度都跟參照系有關。定量地說,如果物體在一號參照系中速度是v,在二號參照系中速度是v',而一號參照系相對於二號參照系的速度是u,那麼v = v' + u。很好。這個變換關係是伽利略發現的,稱為伽利略變換。

現在值得注意的是,伽利略變換並不是天經地義的,不是邏輯的必然要求,而是一個實驗觀測的結果。實驗觀測可能有誤差,可能在某些條件下近似地成立,而在另一些條件下就顯著地不成立了。你也許會覺得無法想象一個伽利略變換不成立的世界,但這是個錯覺,這只是因為你沒有認真去思考而已。

如果不是因為有新的實驗事實,人們也不會覺得伽利略變換有什麼不對。但這樣的實驗事實出現了。

1887年,美國物理學家邁克爾孫(Albert A. Michelson)和莫雷(Edward W. Morley)做了一個非常精巧的實驗,目的是測量光在地球兩個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的速度差。按照常理,由於地球在自轉和公轉(按照當時流行的說法,地球處於“以太風”之中),地球不同方向上的光速應該不同。但實驗結果卻是:測不出任何不同!

以太風

人們對此提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給物理學打了很多補丁,但都支離破碎。直到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不要打補丁了,應該反其道而行之,直接把光速不變作為一條基本原理。不是從其他原理推出它,而是從它推出其他結論!這樣一思維革命,就推出了狹義相對論。


袁嵐峰

光速與時空變換的問題。

想象兩個光子反向運動,以v=s/t為準,有幾種可能。一是,設定光速絕對,不可累加,最大相對速度也就是絕對速度,1秒鐘後,A飛行距離為s=tc=30萬公里,B同樣30萬公里,A相對於B的運動速度只能是光速c,而不是2c,離開B的時間和自己運動的時間相等,離開B的距離也是30萬公里,但二者並非以60度夾角開始運動的,A走過的路程和B走過的路程及二者間距離是相等的,於是兩光子背離運動軌跡會是一種類似拋物線的彎曲等邊三角形。

問題是,如果相對光速不累加,時間同一,兩光子在第一秒之內就應有彎曲運動了,這樣才能使得二者離開的相對速度保持光速。而眾各反方向光互為參照,由於光速恆定,那意味所有光的空間和時間在一個點內,以保持彼此的距離和時間都相等。

這很困難。

另一種可能是,A光子飛行1秒後,相距B光子距離變為60萬公里,相對B的時間則變為2秒,這樣,相對速度仍是光速。光速不變,但彼此相隔的空間和相對時間變長。也就是說,A光子運行的時間和離開B的時間並不相等,相對於B,A速度沒有增加,但時空累加了。 A對於自己過了1秒,相對B卻是2秒。

假設A和B出發時各帶了一個時鐘,1秒後時鐘顯示時間都是1秒,它們並不知道彼此時間是多少,如果B待在1秒處,A返回向B,要2秒後才行,而A剛出發時以B為參照的,把B當作靜止物,回到B處時間變長了。當然,光子不可能靜止,也不能帶表,否則不可能光速運動了。 宇宙中不止一個光子, 所有反向光子相對速度大小又是一樣的,這意味著各光子相對其它光子有不同的空間和時間。

光子能量恆定,光速不變,如果能量增加,質量一定變大,質量意味著反向作用力,速度必同時降低,光速規律不再起作用。亞光速運動物體,它們相對速度會低於光速,應有特別的疊加關係,相應時空關係也會有不同換算方法。

為什麼低速物體運動可疊加?主要因為速度低於光速太多,相對時間和絕對時間幾乎相等所致。比如,A以2米/秒向東走,B以1米/秒,C以3米/米向西走,A相對於B的速度為3米/秒,相對於C則是5米/秒,相對最快的5米/秒也小於光速太多。即便如此,各相對速度並沒改變絕對速度。 同理,對於同一物,相對時間無數,絕對時間只有一個。每一物各有絕對時間,物類無限,絕對時間同樣無數。相對時間取代不了物體自身的絕對時間,絕對時間為以自我為標準的物體的變化過程。自我可成為它物參照,但不會改變它物的時間,正如它物時間替代不了自我時間。

好比一個四十歲的人,他與另外四十歲的人相比,總是保持同齡,相對於二十歲的人年紀大,相對六十歲的人還算年輕,他有不同相對年紀,可絕對年齡卻並未因參照對象不同而靜止、增加或減小。

嚴格來說,光子和光子也是不同的,無論質量還是速度方面,只是由於它們的差別太過細微,偏離平均值範圍極為有限,才被絕對同一化看待。光子速度差別不能被當作超光速,因為它們本身就是光。

第三種可能,A和B的絕對速度是光速,但它們的相對速度是光速的二倍,即最大相對速度為2c,換句話說,即便相對速度可以超光速,但也不能超過二倍光速。1秒後,它們的距離變為2光秒,而以光速通過該距離時間至少要2秒,或者說,A與B擴展空間的相對時間為光通過該空間的絕對時間的1/2。由於最大相對速度限制,相對時間至少是1/2絕對時間,而不是無或倒流。

所有光子都在以絕對速度運動,空間隨之不斷擴展,v=s/t,所有時間也只能增加,表現為不可逆。除非三者關係式有變。

假設有超光速運動的粒子,如果是有限倍數,速度上限變成nc,原來的光速變為亞光速或亞nc,那麼,或時間不變,空間相比擴張n倍,或空間不變,時間縮為1/n,或同時有變但nc不變。如果是無限倍數,速度為∞,或空間趨向無限大,時間不變,或空間不變,時間趨向無限小,或速度∞=無窮大空間/無窮小時間,它們意味著什麼呢?該物幾乎不需要時間就可到達任意遠的地方。物理學家們在這方面出奇老實,聲稱沒發現類似物。但文學家們不以為然,他們早早在自己作品裡描述,哪怕在任意遠的九天之外,只要念一聲咒語,神就會出現在主人公身邊,名之曰神速。


tongfu85665780

光速不是真正的速度!光速是一種物質結構。這樣光速為什麼恆定就容易理解了。


還是先說什麼是參考系吧。用數說吧。參考系就是和運動物質相對的空間的運動相對的大小(這裡對比的是能量)。比如你在A空間的能量是U,而B空間的能量是V。所以A和B的相對能量的大小就是,U-V=W😄吧。這個能量是在同一個視界,就是一個實數。但是參照系的能量是一個複數,所以只有在同一視界裡的能量才能加或者減。而如果視界不同則相互之間沒有聯繫。因為U,V,W都必須同時是在同一個象限。既能量是實數。

視界是相對論的一個結論。也是物質存在的必要條件。說簡單一點就是宇宙一共四個視界,就是正負實數視界和正負虛數視界。當然還可能有複數視界,但是和我們的問題都沒有關係。

因為我們知道無論什麼數系都離不開一個東西,就是0就是原點。零就是物質視界的分界線。是個個視界之間的鴻溝。

在相對論裡就是光速的視界。也就是一個能量等於零的視界,因為它的能量等於零,所以無論你是什麼速度(能量空間值),當和零對比時都沒有改變。

所以可以這樣理解光速是一個視界能量為0的物質視界。而0和任何數(能量)相加都不會改變大小


科學無止境

一看問題就知道你語文物理都不行,用病句描述一個錯誤的問題。

光速恆定指的是光的速度不隨頻率的改變而改變,這是光有別於其它物質的一大特徵。

任何參照系的光速都是一樣的,這也不難理解。就像水的沸點,在一標準大氣壓下,無論在什麼地方,都是100℃。

但是參照物變了,測得的光速肯定不一樣,這是每一個初中生的基本常識。假如你和光子結伴而行,你所看到的光速和從光源處看到的光速能一樣嗎?不要相信那些故作高深而又牽強附會的解釋,這個問題就是這麼簡單。


民科尖兵

光速在所有慣性系中均相同,是我們測量出來的,我們在我們所在的參照系中測出了光速為C,在另一個參照系中測量,光速仍為C。這句話沒錯,但是我要問一句,我們在那個參照系中測量光速時,使用的時空測量標準,即直尺和時鐘是什麼?我們自己所在系中的時空測量標準我們肯定是知道的,它就是靜止於我們所在系的一個銫原子鐘,和靜止於我們所在系中的,保存在大英皇家天文臺恆溫恆溼箱中的一塊用鉑金製成的直尺,但另一個參照系中的時空測量標準,即直尺和時鐘究竟是什麼?

任何一個物理學上的觀點,我們都應該問一問,它是怎麼測量出來的?測量的對象是什麼?測量時使用的標準是什麼?儘管有些物理觀點可能很難測量,但至少原則上說,它是可以測量的。

你可能會說,那個系中的時鐘和直尺,肯定與我們所在系是相同的,憑什麼說相同?進行過比較嗎?怎麼比較的?我們最多隻能說,那個系的標準,即直尺和時鐘,是從我們所在繫帶過去的,但當它們帶到另一個參照系中後,處於運動狀態下之後,用我們系中的標準測量,那個直尺已經變短了,那個時鐘已經變慢了。我們測量出那個系中的光速為C,使用的實際上是另一套與我們的標準完全不同的標準。

當我們說不同參照系中的光速相同,不同參照系中的物理規律完全相同時,我們在不同的參照系中,實際上使用了不同的時空測量標準。

所以,當我們說另一參照系中的物理規律如何如何時,除了要明確指明那個參照系究竟是那個參照系,參照物究竟是那個物體,它在我們系中的運動速度為多少外,還必須指明那個參照系中使用的時空測量標準,即直尺和時鐘究竟是什麼。

正因為我們系中的一個複製的時鐘,一個複製的直尺,帶到另一個參照系中後,處於運動狀態下後,用我們系中的標準測量,它變慢了,變短了,我們才在那個參照系中,用那套時鐘和直尺測量,發現那個系中的光速也是C。可見,那個參照系中的光速與我們系相同,物理規律與我們系相同,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就是,我們帶到那個系中的那套複製的時空測量標準,用我們系的標準測量,它按確定的方式變化了。而我們用我們系中的標準,對那套複製的、處於運動狀態的標準,所進行的測量,是發生在我們系中的事情,所以,我們說,運動的直尺收縮,運動的時鐘變慢,表達的是我們所在系測量出的一個物理規律,測量對象是我們所在系中的物質運動,而不是時空本身。

不同參照系中的光速為什麼相同,不同參照系中的物理規律為什麼相同,根本原因在我們所在系內部,是由我們所在系內部的一些具體的物理規律確定的。相對性原理不是一個基本的物理規律,基本的物理規律是我們所在系內部,通過實驗所發現的物理規律。


董加耕

1.真空中的光速對任何觀察者來說都是相同的。 光速不變原理,在狹義相對論中,指的是無論在何種慣性系(慣性參照系)中觀察,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都是一個常數,不隨光源和觀察者所在參考系的相對運動而改變。這個數值是C=299,792,458 米/秒。

2.用現代科技測出的光在真空中的物理上的“精確值”,可能並不是C=299,792,458 米/秒這個值。但這不併不影響相對論力學中C=299,792,458 米/秒這一常數的規定。

3.把第一點中的規定再說具體點,不光發光光源處於靜止,勻速運動,加速運動,轉動……中,對於任何參照系,光速C=299,792,458 米/秒不變。這是推導出相對論的最基本規定。或者說沒有光速不變原理就沒有相對論。


沈大哥


宇啟猛開2017

你這麼想,如果光速變慢或者變快了我們會有什麼感覺,答案是什麼也沒有.因為光就是電磁波這個大家都知道,電磁波是傳遞電磁相互作用力的粒子,光慢了電磁力傳遞就慢了,所以一切都慢了,因此你感覺不到時間變慢,而根據大統一理論強力弱力電磁力其實本質上都是一回事,所以你自己永遠感覺不到光速變慢了。你以自己為參照物去看別的移動物體就會發現相對自己別的移動物體光的速度就會變化,跑的快的物體光速就會慢,跑的慢的物體光速就會快一些,但是隻要相對於你是運動的物體在你看來他相對你光速就會慢,

當然這是在不考慮引力場的情況下用狹義相對論來解釋,如果加上引力場那就太複雜了,主要就是等效原理,引力質量等同於貫性質量,有興趣的朋友自己研究一下。


加菲貓兒1

有質量的物體不能達到相對所有參考系速度不變,因為有質量的物體必然會收到引力牽扯。

光的本質是電磁波是能量粒子(在能量交換時表現粒子性,在傳播過程中表現波動性)與有質量的物體有著本質的不同!

在任何參考系中光都是在能量場中傳播,而能量場不受質量系的影響。所以光、或者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引力波、在這個通道中均以很定速度不變,因而相對於所有參考系的速度恆定。

換句話說,光在另一個“世界”中傳播!@科大研究員,您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