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環縣:作風變了 新風來了

【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環縣:作風變了 新風來了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通訊員 陳建宗 李文 周永蔚

建設現場機器轟鳴、塔吊林立;大山深溝油路密集,梯田層層;田間地頭幹部農民一片忙碌……初夏時節,走進環縣,一陣陣新風撲面而來,這是當地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優化發展環境帶來的新變化。

2016年,環縣中盛羊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駐環縣西灘工業園區。為使公司儘早投產運營,養殖戶早日受益,環縣住建局牽頭,主動上門為這家公司辦理土地、環評、規劃、衛生等相關證件。目前,該公司已完成一期建設投資5億元。與此同時,以這家企業的百萬只肉羊屠宰加工廠為龍頭,全縣已完成26個合作社圈舍新建和改擴建,調引湖羊4585只,與798戶貧困戶簽訂了合作協議,羊產業實現了產銷兩旺。

為促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順利落地、生根、結果,環縣吹響了“一窗辦、一網辦、簡化辦、馬上辦”轉變作風優化營商環境的號角。“原來辦這些證照需要一個多月,如今1天就辦好了。”5月14日,在環縣政務服務大廳工商窗口,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多證合一”營業執照後,環縣博達汽貿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高興地說。

連日來,環縣6000餘名扶貧幹部走進幫扶對象家裡,掀起了扶貧攻堅活動的熱潮。圍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縣級幹部嚴格落實“一線工作法”,堅持經常性下鄉調研,認真撰寫調研日誌,帶著問題一線調度,瞄準進展一線督導,督促包抓領導和包抓單位在一線工作、幹部在一線服務、問題在一線解決。同時,把考核作為轉變作風的指揮棒,進一步壓實責任,通過考核、督查、問責,讓幫扶幹部沉下心來,多到群眾家裡去,與幫扶戶共同制定“一戶一策”,在扶貧一線錘鍊黨性,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本領。

“雖然忙,但很充實。”黑泉河村的駐村幹部王明介紹,今年以來,幫扶幹部共為村民幫辦大小實事80餘件,動工開建民生項目近10個。

環縣還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為契機,以整治“四風”為抓手,下硬手醫治“幹部不幹事”“在位不在崗、在崗不履職”等幹部作風“亞健康”問題。今年以來,共開展明察暗訪10餘次,累計問責追究黨員幹部101人,立案查處違法亂紀案件26件,給予黨紀政紀處分18人。其中,在扶貧工作中作風不實的幹部29人。

作風的轉變,撬動了項目建設。今年前4個月,環縣計劃在內的16個續建項目全部復工,新建項目開工30個,項目總體開工率達47.4%,累計完成投資12.32億元,其中500萬元及以上固定資產投資額5.18億元。同時,高鐵、高速、棚戶區改造、農村飲水安全、農村住房安全、生態建設、通組硬化路等一批拉動經濟發展的民生工程也如火如荼開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