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59D型坦克的實力怎樣,為何受到青睞?

許凱倫

中國59D型坦克是中國在59式基礎上研發的一款改進型中型坦克,工廠產品代號是“WZ120D”,其主要的技戰術指標包括:在火力上,採用一門94式105毫米超長身管線膛炮,身管倍徑達到59倍,具備發射DTC10式105毫米新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俗稱三期105)、破甲彈、榴彈、攻堅彈和炮射導彈的能力,備彈34發,其中在發射DTC10式105毫米新型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時的2KM穿深可達600毫米RHA,炮射導彈的破甲威力為700毫米RHA,另外其搭配有二代光點火控系統、火炮單向穩定器和微光夜視儀,具備較好的射擊精度和夜戰能力。在防護能力上,該車維持了老59坦克上的主裝甲水平,但在炮塔前主裝甲、車體前首上裝甲外側各安裝了爆炸式反應裝甲,其中炮塔前部安裝的反應裝甲型號為FY1單防反應裝甲(防破甲彈),車體前首上裝甲外安裝的型號為FY2雙防反應裝甲(防穿甲彈和破甲彈),由此提高了整車正面的防護能力,而炮塔後部還安裝有格柵式裝甲,車體兩側還安裝有橡膠裙板,用以防禦採用破甲戰鬥部的炮彈、單兵反坦克火箭彈和導彈的襲擊,此外,車體內還安裝有高效自動滅火抑爆系統,具備2次抑爆和4次滅火能力。而在機動能力上,59D坦克依然採用了原有的520馬力的柴油發動機,但安裝了液壓助力的駕駛操縱裝置。

而經過上述改進,59D坦克的主要性能特別是火力和防護能力基本達到了二代坦克水平,特別是其火力足夠威脅包括三代早期型主戰坦克在內的坦克裝甲車輛,加之其價格相對便宜且易於生產,因此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末跟21世紀初曾經量產了一批59D坦克用來更替裝甲部隊中的老坦克(包括老59等),以彌補96和99數量的不足。但是隨著新一代主戰坦克包括99A、96B、新輕坦的服役列裝,特別是軍改後,許多曾經裝備59D坦克的部隊以更換成了裝備11式裝甲突擊車,因此目前59D坦克早已停產許久,且逐漸退出現役。


軍武次位面

59D加裝取消直接光學通道的“電視裝表系統”,用電纜或光纖將炮塔瞄準鏡的視頻信號傳輸至車長、炮長的液晶顯示器上,即非穿透式觀瞄系統。一大好處是極大簡化了火控系統設計,不再需要什麼上反、下反式穩像系統,直接穩定炮塔上的車長、炮長瞄準鏡即可。所以在朱日和藍軍能夠模擬西方先進三代坦克。

第二個就是它的105mm線膛炮,威力還是可以的,至少打打某國把T72拉下皮就改名T90的裝甲是沒有問題的,對付周邊國家的坦克也是沒問題的。

但是畢竟是服役了半個多世紀的老裝備了,無論是操作還是作戰都已經很老了,所以現在朱日和的藍軍旅都用上96了。

不過,畢竟我軍規模龐大,59D還得要再用幾年,所以現在開發出了間瞄系統,也就是坦克炮直射變曲射,一個59坦克連其火力投送水平相當於一個122mm火炮營。

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木榮雨北


59式坦克是我國自行生產的第一代主戰坦克,其原型是以從蘇聯獲得的T-54A坦克為基礎進行仿製後最終國產化的一型坦克裝備。當時仿製過程中得到了蘇聯的技術援助。國產化後的59坦克式讓我國也初步建立起了坦克工業體系。不過在59坦克之後中蘇交惡,蘇聯專家撤離。在技術和成本的雙限制下,導致我國很長時間內只能對59式坦克進行改造或改進。也最終讓59式坦克的生產數量超過1萬輛,而我軍自己就曾裝備了6000多輛。

而這其中就有大量的59式改進型坦克,隨著我國坦克技術的突破,改進型的59式很多外形相當時髦,性能上也大大增強,有的型號甚至被外界認為是三代坦克。因為有了各種不同的大改型號,因此在中國的軍迷屆也有種“遠看炮塔嚇死人,近看5對負重輪”的說法!

59式坦克有許多改進型號,其中大家熟悉的主要是59-I、59-II、59-IIA、59改、59C、59D等等。

其中59-I坦克84年定型的,主要裝備了簡易火控與激光測距儀,使用新型100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2400米距離上能射穿150毫米厚的傾斜65度的均質鋼裝甲。

59-II也是84年定型的,採用進口的105毫米線膛主炮L7型,配雙方火炮穩定裝置,北約標準的彈藥包括穿甲彈、破甲彈和碎甲彈;還有進口的自動滅火抑爆裝置,新型跳頻可加密無線電臺。

59IIA坦克則要更先進,加裝國產的81A式105毫米線膛主炮,帶熱護套,配備雙向自分理處裝表簡易火控,有微光夜視儀,車首加上了複合裝甲。

59改 則是根據外國用戶改進的產品,主要增加西方國家的先進裝備。比如59G,遠看像96A,近看5對輪~~外形相當有欺騙感。

59C的改動主要換上一門國產的83式加長型線膛主炮,還可加裝反應裝甲。

終於輪到59D了,這也是我軍目前主力列裝的59式改進型主戰坦克。畢竟不可能把所有的坦克短時間內都換成96系列與99系列,因此提升59的戰鬥力就是一項必須的任務。該坦克90年初開始研發,95年時定型由於性能出色,成為我軍的主力坦克之一。59D加裝94式105毫米線膛炮,彈藥基數38發,使用86式尾穿彈時能在2000米射穿480毫米的均質裝甲,換成93式加長型尾穿彈時能在2000米處達到540毫米穿甲能力,要知道美軍120毫米M829穿甲彈在這個距離上也才有540毫米的穿甲深度;這樣一對比59D的戰力相當靠譜。在配備了光點注入式火控系統之後,配備火控計算機及各種傳感器,加上火炮雙向穩定系統,還有微光夜視裝備,讓59D坦克具備短停射擊能力,夜間對運動目標射擊能力。同時車體外部加裝了爆反之裝甲,柵欄式防護,集體三防系統,一切的改進都讓59D坦克戰力猛增,由於成本比較低,非常適合把我軍現役的大量老59坦克進行改裝,重新換髮強大戰力~~~所以雖然目前96系列99系列已經大量列裝,但是59D坦克由於性能出色,依然在我軍中服役。

除了這些還有59-120型 換裝120毫米滑膛炮;29-125 換裝125毫米滑膛炮,還加裝了複合裝甲。不過這幾種型號都是驗證型,由於火炮口徑加大,使用沒有改進的炮塔內部容納彈藥數量明顯減少,降低了可持續作戰能力。另外還有69式、79式、62式等等坦克都是59式的衍生型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