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上的拇指測距,有科學依據嘛?

古今說史

拇指測距的依據來自幾何學中的相似三角形兩邊比例相同,利用的其實是雙眼視差距離(X)與眼距(a)成正比的關係。但要實際應用,還需要通過經驗知道參照物的大概大小,即能夠較為精確的估算出X的長度,才能進行較為準確的估算。見下面示意圖。

當觀測目標是已知大小的物體時,這個視差X的大小就比較容易進行估計,否則就很困難,甚至無法做到,比如觀察一個光禿禿的小島,離觀察者的距離,這就無法用跳眼法(拇指測距)來進行估算了。

事實上 ,在二戰時候的大型光學測距儀器使用的基本原理依然是跳眼法測距,同樣依賴於對觀察目標大小的估算要精確。在英德海戰時,德國指揮巧妙的利用了這種測距法的弱點,讓英艦的測距員誤判,造成估測的距離,誤差極大,因此在海戰中完全無法擊中德軍艦隊。這種誤判的根源在於,德軍兩條軍艦:歐根親王號與俾斯麥號,外形極其相似,但大小完全不同,而英軍測距員將歐根親王號誤認為是俾斯麥號,並依據俾斯麥號的大小來進行距離估算,結果自然慘不忍睹。開戰僅十分鐘,英軍的胡德號,曾經的最強大戰列艦就被德軍擊沉,僅三人被救起,造成一千多海軍官兵戰亡而死的悲慘戰例。

圖示:胡德號,曾經的最強大戰列艦,因為改裝不及時,漸漸落後於時代。在1941年5月24日,胡德號與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一起執行攔截德國俾斯麥號戰列艦的使命時,由於種種原因,導致胡德號與德艦交火僅10分鐘,胡德號就被俾斯麥號的380毫米主炮炮彈貫穿甲板裝甲,引發彈藥庫爆炸,艦體斷裂迅速沉沒。


三思逍遙

如果沒有記錯的話。軍姿站好。右胳膊伸直。豎起大拇指。對著遠處目標位置一點。閉左眼於目標重合。閉右眼。大拇指於目標有一段距離。此距離乘以10。。就是站立位置於目標的距離。根據我實際經驗。是直線距離。誤差不會很大。在體力範圍內。。實際要考慮彎路。山路。河溝。叢林。。我指的是步行。。坐車除外。。距離久遠。如果有錯歡迎指正。。


斜倚雲端25958309

地震雲科學家一直說沒有科學根據但是地震雲出現後地震來了是真!就像現在提到的量子只是現在才瞭解的一點點關係不知道古人玩了多少個世紀!很多時候只是個思維轉換的問題,觀察多了自然就理解了,只怕蠢人動都沒動坐在空調房裡能把那些理解清楚!?前段時間提到一例狂犬病雖然失敗了但是很多值得反思就是前期狂犬病的症狀包含了腳痛尿頻,前期考慮注射抗病毒血清也許會出現奇蹟!科學家不是沒事幹多的是事只是怕動腦筋思考怎麼能創造奇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