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為何將太子近臣託合齊挫骨揚灰?

演盡了世間所有的繁華

因為,太子接到康熙回京的明詔以後,要學李世民,來一個玄武門兵變!託合齊,耿索圖,凌普等人,都是太子兵變的主力!

太子在第二次被廢圈禁前,在眾位親信的鼓動下,決定“絕地反擊”!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跟康熙拼一個“魚死網破”。於是,太子手下親隨以李世民“玄武門兵變”為榜樣,為太子出了三個餿主意:

第一,康熙明詔說8月16日經密雲回京,剛好,太子親信耿索圖的兩萬兵馬就在密雲。等康熙經過密雲的時候,就以護駕的名義解除隨駕護軍的武裝。耿索圖就可以挾持康熙,將康熙看護起來,密送進京。

第二,太子下諭旨,讓太子親信託合齊接替隆科多的步軍統領都統一職。等耿索圖挾制康熙進京,託合齊再糾集步軍統領衙門的兵馬,關閉九門,進駐大內,逼康熙皇帝退位。

第三,凌普率領熱河兵馬,進駐京郊,以為呼應之勢。等康熙退位詔書和太子登基詔書頒佈出去,天下就可傳檄而定。

可惜,康熙不是李淵。他也不喜歡太子給他加的“玄武門兵變”的戲碼。康熙在回京之前,除了發明詔宣佈8月16回京,還下了兩道密旨:

第一道密旨:讓(原太子黨主力)四阿哥胤禛召見隆科多,監視太子一黨。(康熙都看出來,他這個四兒子是忠於自己的,而不是太子。)太子要是敢謀逆,馬上捉拿太子,捕獲太子黨羽。


第二道密旨:讓十四阿哥胤禵以兵部的名義,佈置西山銳建營(這支部隊是小說虛構的)監視熱和駐軍動靜;佈置豐臺大營,嚴密監視密雲駐軍的動靜。耿索圖和凌普敢謀逆,立刻將二人拿下!

太子一黨的陰謀,全在康熙的算計之中。而且,原來的太子黨老四胤禛都不支持太子,太子豈能不敗?

首先,胤禛將密旨傳給隆科多。等託合齊拿著太子的御製前去接管九門兵權(步軍統領衙門都統之職)的時候,隆科多直接拿出皇帝密旨,拿下了託合齊。接管了京城所有兵馬大權。

其次,胤禛本來就是領侍衛內大臣!宮內所有侍衛都是他負責統領,太子新調來的人馬,上來就被胤禛解除了武裝。

最後,老十四胤禵率領豐臺大營兵馬剿滅了耿索圖的密雲叛兵。至此,太子密謀武力奪權的計謀,全部失敗。

託合齊真是站錯了隊。

在《康熙王朝》劇中,託合齊竟然拿著太子諭旨去謀取(步軍統領衙門統領)隆科多的兵權!參與太子“玄武門兵變”!這是謀逆大罪,死不足惜!太子被廢,參與武裝兵變的太子一黨被殺,也在情理之中。

真是歷史上,託合齊就是步軍統領,隆科多是接替的他的職位。託合齊本來是康熙心腹,於康熙四十一年出任步軍統領,負責監視在京王公大臣的情況。康熙本來很信任他,沒想到,(康熙五十年)他竟然與數位八旗官員在宴飲中議論儲位問題,替太子說好話,就是著名的"託合齊會飲案"。同年,託合齊病退。隆科多接替他步兵統領職位。

康熙五十一年四月,康熙以"欺罔不法",將託合齊下獄。同年十月,太子被廢。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託合齊病死獄中後,被挫屍揚灰,不許收葬。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託合齊是什麼人?

他本是出身卑微的包衣奴才,但是因為他的姐姐成了皇帝的嬪妃,並生下皇十二子,所以託合齊逐漸被康熙重用。

這裡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插曲,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雖是定嬪所生,但是卻被康熙交予蘇麻喇姑撫養,而胤祹在康熙諸子中也算是結局最好的一個,直到乾隆二十八年才去世。

迴歸正題,託合齊在康熙四十一年被任命為步軍統領(九門提督),成為了主管京城防務的重臣,康熙的心腹。

康熙離京時,託合齊就是康熙的耳目,負責監視京內的一舉一動。

託合齊為人頗為狂傲,據記載,有一次託合齊帶著侍從出行,正好遇見了施琅之子,清朝知名的清官施世綸,施世綸非常尊敬的站在路邊,託合齊問他為何如此,施世綸說“看到這麼大的排場,還以為是君王出行,沒想到是你”,威脅要彈劾託合齊。

託合齊獲罪則是因為太子胤礽。

託合齊在太子被複立之後與其關係比較近,而此時太子和康熙卻是漸行漸遠,託合齊遂被認為是“太子黨”成員,而獲罪入獄。

太子胤礽第二次被廢后不久,託合齊也病死在監獄中,康熙下旨將其“挫屍揚灰,不許收葬”。


一點點歷史

向敬之

託合齊被挫骨揚灰,是真實的歷史。《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五十二記載:“宗人府等衙門題,託合齊肆行悖逆,罪惡重大,今雖於監禁之處病故,應將伊挫骨揚灰,不許收葬。伊子舒起,仗父威勢,恣意橫行,應擬絞監候。從之。”

託合齊父子死於非命,尤其託合齊死後還被挫骨揚灰,可見康熙對其恨到了極致。

論關係,託合齊是康熙的大舅子,皇十二子胤裪的舅舅。他的妹妹萬琉哈氏早年經上三旗選拔宮女入宮,於康熙二十四年十二月生育胤裪。

《康熙王朝》陳道明版康熙帝

論出身,託合齊家族雖屬於正黃旗,但初為安親王嶽樂府上的家奴,後轉為內務府做包衣,做過廣善庫司庫郎中。

論受寵程度,康熙雖不寵愛定嬪(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胤裪被封為固山貝子,而其母於九年後才升為定嬪,時胤裪已受命辦理正白旗滿洲、蒙古、漢軍三旗事),但對其兄託合齊倚為心腹,於康熙四十一年六月任命為步軍統領。康熙外出時,由其密奏在京王公大臣的言行、交往乃至家庭糾紛,還監控著皇子們的舉動交際。

然而,託合齊保護京師安全,卻成為了皇太子胤礽的心腹重臣。康熙四十七年刑科給事中王懿參劾託合齊欺罔不法事,康熙壓而未發,直至五十一年四月他決定廢儲時,重提此案:“今託合齊之不法彰明較著,王懿所參皆實,著交九卿審明具奏。”原步軍統領託合齊與原刑部尚書齊世武,利用手中的權勢,向康熙“保奏”胤礽儘早即帝位。康熙五十年,託合齊以病由請辭,得到了聖祖馬上批准,繼而由康熙的另一位姻親隆科多接任。然而,康熙並未因此而消減對託合齊的怨恨。

託合齊們結成黨羽,力挺胤礽,就是逼康熙提前退位,行事悖亂,圖謀叛逆,自然讓康熙恨得牙癢癢。


以禮觀書

我們可以先看看某百科中對託合齊經歷是怎麼說的:“拖爾弼之子,以其為定嬪之兄、皇十二子允祹之舅,故受到康熙帝信任,於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六月出任步軍統領。曾是康熙帝的心腹之一,康熙帝外出時,他秘密奏報在京王公大臣的情況,其言行、交往乃至家庭糾紛,無不包括其中。”

換而言之,實際上託合齊在很長時間內都是康熙的心腹,步軍統領,這個職務,真的相當關鍵和重要,同時替康熙奏報在京王公大臣情況,活脫脫就是康熙心腹和重要爪牙。但是這樣的人因為知道太多的事情,總不會有太好的下場。

某百科是這麼說的:託合齊與數位八旗官員在宴飲中議論儲位問題,為尚在儲位,但與康熙帝矛盾日深的皇太子胤礽說好話,遂被告發,被指為太子集團主要成員。一年後病死獄中,挫屍揚灰,不許收葬。

現在很多電影電視劇中,對歷史人物做了不少加工,所以很多不足一提,就如託合齊,被指為太子集團成員,亦或是誣陷。理由是在康熙身邊的人,尤其是近臣,都知道參與其子結黨營私下場是什麼,託合齊未必會不知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託合齊參與此事並不可能。只能說他對太子有一些感慨,不幸被人告發而已。


張傑談史

康熙將太子託合齊挫骨揚灰不是《雍正王朝》編的,而是史書上真有其事,可以說康熙這麼狠是事出有因。

託合齊出身卑微,是內務府包衣奴才,因為受到康熙賞識才步步高昇,負責幫助皇帝監視京城中文武百官的動向、私事、醜事,說白了康熙的間諜。

託合齊屬於得志便猖狂的人,倚仗權勢胡作非為。康熙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之間順天府府尹施世綸多次上奏彈劾託合齊;康熙四十七年給事中王懿參劾託合齊“欺罔不法”。這些事都被康熙皇帝親自壓下來了,可見對於託合齊的寵信。

但就是這樣一個本應是康熙親信、忠臣的人卻背叛康熙,投靠了皇太子胤礽,參與胤礽謀奪皇位的事件中。託合齊更是在康熙四十八年太子被廢復立後不知收斂,上躥下跳幫助太子拉攏文武官員、八旗實權人物,議論儲位問題。

康熙五十年,康熙忍無可忍將託合齊下獄。託合齊一年後病死獄中,康熙下旨將其挫屍揚灰,不許收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