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形物語》中,科學家為什麼要用毒液殺死門衛?

無聞漠漠

在《水形物語》中,科學家為什麼要用毒液殺死門衛在我看來主要原因如下:

科學家,也就是霍夫斯泰特教授,事實上他並不是因為憐憫而放走男主的。

本片的背景是1963年的美國冷戰時期,男主是在南美洲荒野區被抓到,隨後被送進了美國的一個秘密實驗室。

男主是一個神奇的存在,是一個重大的、稀有的研究對象。

同時,蘇聯方面也在覬覦著男主。

霍夫斯泰特教授是一名專門研究肺部結構的生物學家。

同時,他還有一個秘密的身份,他還是蘇聯派遣過來的間諜。

當負責研究所的長官虐待男主的時候,他的態度明顯的很不滿。

當長官下令解剖男主的時候,他更是在想盡辦法拖延。

蘇聯方面對接的上級也給了他毒液,命令他殺死男主。

兩個任務都是讓他去殺了男主。

可在霍夫斯特教授的心中,科學研究是至高無上的。

所以,他並不捨得殺死男主。

因為,那樣他就失去了一個寶貴的研究機會。

焦頭爛額的時候,恰好被他撞見了女主設計營救男主。

這是一個保護男主不被殺死的好機會。

當吉爾斯開的貨車被門衛攔下盤問的時候,計劃受到了嚴重的干擾。

眼看著時間一秒一秒的過去,緊要關頭,霍夫斯特教授掏出毒液扎進了門衛的脖子,殺死了他。

有了霍夫斯特教授的協助,計劃得以順利進行。

所以,他並不是因為憐憫而放走男主,那是一個科學家對科學研究的信仰。


電影爛番茄

關於毫不猶豫地殺人

戰爭時期,不是敵死就是我亡作為間諜的科學家更是深諳此道

,更何況門衛妨礙他的計劃,他當然能毫不猶豫地痛下殺手。

為什麼用毒液

1、在美國和蘇聯的競爭中,他幾乎要狠下心來,搶先美國人用毒液殺死人魚。

毒液已經配好,就差實施了。而且因為配槍關係,作為科學家他能接觸到的殺人工具就是毒液了。

2、在爭取推遲計劃的時候意外加入了女主的拯救人魚計劃。

事出緊急,當時他手裡只有毒液能快速殺人。

3、為什麼不用現場的其他利器?因為毒液是上頭命令他殺死人魚的,他曾經說他是愛國者,那麼他殺人時使用了毒液,就有了變相完成任務的心理慰藉,人總是可以很容易地自欺欺人。

關於科學家放走男主

我想用反派長官的話能很好地說明。

關鍵詞:他們的玩物。所屬關係非常明顯。

電影對殘缺有著明確地對比。科學家不是啞巴,不是gay,不是黑人,不是怪物;他是看似有著信仰的科學家,是成功兩邊遊走的間諜,這樣看來,他多像一個完整的人類。事實如此嗎?並不!科學家也是殘缺的,他之所以放走男主,不是因為憐憫,而是因為他有著最為自私的人性!因為他始終認為人魚是屬於他的研究品!他這麼做只是在保護自己的東西

1、在女主第一次接觸人魚時,他發覺到有人試圖接近他的研究品,反應激烈,立刻怒斥

2、在確保研究品沒有危險的時候,暗中觀察研究。

3、自己的研究品是高智商物種,卻不被上級重視,科學家心生不滿

4、研究品受傷時沒有本能地的心疼、焦急,科學家的信仰不夠強烈啊……他表示對人魚更深入的研究可以在競爭中佔上風,不禁讓人懷疑他對人魚的捍衛只是為了自己的虛榮。

5、照顧自己的研究品,很像照顧自己的baby,這個科學家無疑是愛自己的。

6、作為一個愛國者,沒有服從命令是他的選擇,他卻沒有對自己所作所為的擔當。為了掩蓋自己沒有殺死研究品的真相,為了保護自己,可以對自己的同伴心生殺意。

7、當科學家最崇高的所有物——他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一切都不重要了,秘密托盤而出,只為保全自己

好,接下來跟你說反轉了,本片好看就好看在,最後科學家放走男主的時候,也是第一次他把男主當做一個“人”來看待。這一刻他擁有了常人所擁有的憐憫。

故事走到此刻,人物轉變完成。

作為象徵性的符號,科學家暗示觀眾,我們對於異類同樣可以把它們當做“人”來看待。實際上,它們不是異類,只是我們缺乏去了解的耐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