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度低的名牌腕錶,是否有佩戴意義?

成泰逸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標題裡寫的是“認知度低的名牌腕錶”,換句話說,牌子是響噹噹的,只是在你所處的生活環境裡,知道它的人並不多。

所以這放在中國就可能是朗坤、NOMOS、百年靈、柏萊士……甚至羅傑杜彼、Richard Mille、朗格。這些表本身的價值和分量,是完全沒有異議的,那麼題主說到的“是否有佩戴意義”則完全取決於你自己“主要為什麼戴錶”。

  • 如果主要為了看時間,那麼主要看性價比,價格合適、質量有保障,是否認知度高的名牌並不重要,畢竟這就是一個日常使用的工具而已。

  • 如果主要是真心愛手錶,那麼一隻手錶本身的性能好壞、它的工藝價值、它的品牌含金量,想必你心裡是最清楚的,那麼勢必不會在“外行”的眼光。別人認不認識,有什麼重要的?你自己知道這個東西有多好,自己戴著踏實、滿足,所謂“意義”就已經滿格了。

  • 如果主要是為了撐面子,那麼毫無疑問誰紅買誰,花大價錢買一個小眾的高級腕錶,根本達不到你的目的。換句話說,花6萬買一隻勞力士,比花20多萬買一隻朗格會讓你受到更多豔羨的目光吧——因為認識朗格的人實在少太多了。


表小姐的客廳

戴手錶是為了什麼?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那是因為視角不同所致,但不可磨滅的一點本質就是手錶是記錄時間的載體(手錶又叫時計就可看出)。戴手錶,首先是為了看時間。


手錶誕生之初,它的時計本性最為突出,那真是為了人們實際生活需求的哇!從懷錶到手錶,就是為了看時間更方便,佩戴更方便。所以那時的手錶比懷錶小太多了,男表直徑在30-34mm之間最為常見,懷錶可都是50mm的大塊頭啊!尺寸上的縮小是技術的進步,也是社會審美的轉變,男士們終於可以告別大而不便的懷錶,轉為小巧別緻的手錶,多麼高雅紳士呢。


就我國的高級手錶消費而言,真正爆發還是2000年以後的事,人們買表就像買衣服一樣,更多的是看牌子,至於功能款式則次之,機芯啥的就更不關注了。品牌的力量在鐘錶市場一樣特別重要,只要牌子高大上,其他皆可以忽略。這也就造成了,眾多鐘錶品牌蜂擁中國市場的原因,瘋狂砸廣告,不斷的洗腦,歷經殘酷的市場競爭,最終活下來的,大都可以稱為“知名品牌”,但表好不好則另當別論。

知名度高不見得表就好,知名度低也不見得表就不行。

戴一款手錶,除了看時間,更能看出一個人的審美偏好,他的趣味,他的氣質,都可以從一款手錶中看得一二。很多人戴著名錶,但明顯大小外形和自身的氣質不符,或是場合完全不搭,這樣戴反而是給自己減分。

況且,知名度的高低和某個特定的市場有關係,比如日本市場很認法蘭穆勒,但在中國有哪個地方特別熱門呢?在某處不知名,不見得在別處不知名,有知名度高是名錶的,有知名度低也是名錶的。關鍵要看這個品牌在整個鐘錶市場的地位如何。


所以,根據自己的能力與審美,佩戴屬於自己的表,才是戴錶的正確之道。


表叔王寂

筆者理解你的顧慮,主要是擔心自己花了很多錢買個一個不太知名的“名”表,如果還需要自己去解釋,感覺自己就有點low了,或是如果不解釋的話,被別人誤以為是一個很便宜的手錶咋辦,那樣的話,花那麼多錢圖啥呢?如果純粹為了看時間,戴一塊幾百塊錢的石英錶(說實話,這個真的比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機械錶都要準),不也挺好嘛。

常話說“一分錢一分貨”,而手錶卻是“十分錢三分貨”,之所以溢價這麼多,無非是大家都圖個品牌,也就是這個品牌給自己帶來的社交滿足感,這也是大牌名錶的社會屬性,它是社交的符號,讓人一眼就可以識別。

因此,對於認知度低的名牌腕錶,筆者建議慎重購買,除非你是腕錶發燒友,什麼手錶都想嘗試嘗試。

但是,如果你的自信心夠強,且個人氣場強大,那麼一塊兒不太知名的大牌手錶也是可以考慮佩戴的,畢竟這樣的人戴什麼手錶應該都不會讓人感覺太掉價,因為這樣的你永遠是主角,作為配飾的手錶只能充當配角。


腕錶部落

13/05有很重要的意義。從心理學上講,戴 認知度高的手錶,主要是給別人看的。佩戴者主要從別人的認可和羨慕中得到滿足。而戴認知度低的手錶,則主要是給自己看的,不需要別人的認同而堅持自我認同。這裡面誰高誰低,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已經給出結論。所以從這個側面上看,戴認知度低品牌的手錶,其意義已經不是彰顯個人品位了,而是表明自己達到的更高境界。認知度也是個xu相對的gi概念。

認知度低的品牌也分好壞,有點品牌遠遠甩“十大名錶”幾條街,但是的確知道的人特別少。有的品牌是小打小鬧的品牌,其設計面向受眾較窄、做工、分銷渠道、營銷等等都比較’低調“,自然認知度低。

有些品牌,認知度和產品兼優,而另外一些品牌,則重營銷輕產品。因為我是手錶行業的媒體,不便點名。我可以舉個摩托車行業的例子。意大利某”迪“品牌還有日本的什麼崎,最近搞出一些時髦的車型,但是其產品系列裡配置高但外形不時尚的車型下架了。這裡所說的配置,指的是車架的設計,類似於Pro-link式的後懸掛設計。這種設計 具有優異的懸掛性能。很多日本的運動摩托車都使用這種設計。但是德國的什麼馬從來不用(因為沒空間,也可能是因為沒錢),同很多日本街車一樣,流行使用一種廉價的後懸掛,好像叫cantilever, 就跟印第安偵察兵(Scout)用的一樣。不懂行的看到外露的減震器還覺得挺酷呢。

總之,瑞士手錶裡,這種現象普遍。品牌把配置儘量簡化,省出來的錢做營銷(換認知度),所以你以為你買了個好表(認知度高而已),但在專業人士眼中還真未必。

歸納:1、有的表認知度和品質兼優;2、有的表認知度大於品質;3、有的表認知度和品質都一般;4、有的表品質大於認知度。所以,如果是第4種情況,說明買表的人有眼力,有凳次。本文僅使用第1和第4種情況的插圖。但絕無對未入圍品牌的任何貶抑。


品質傳播

這個情況似乎要看不同人的不同階段,因人而異。

我的讀者如果這樣詢問我,對於初級消費者,比如準備買第一第二塊手錶的,我一般都會建議,還是要考慮到知名度,畢竟我所接觸到的大多數剛入門準備買手錶的人,大多有幾類需求:1,年齡到了或者資歷到了,需要買一塊表;2,身邊人都在買,所以我也打算買一塊;3,其他需求,比如我昨天遇到一個讀者說他想買勞力士,直接原因就是為了不讓老闆看不起他……綜合這幾類來看,基本都不是“我愛表愛到瘋狂,非買不可”,所以對於絕大多數有目的性買表的初級消費者來說,滿足知名度需求是很必要的,不然對他們而言,這錢就花得虧大了(本來就是裝門面的需求,卻不能讓別人看出來,心塞)。

但是喜歡手錶到一定程度的中級表友,對品牌的迷戀就會減輕,一方面因為已經有足夠多的表了,願意換個角度嘗新,二來就是對錶的需求提升了,它不再僅僅是門面,而更多是內心的滿足(當然前提是預算足夠,錢不夠花的,怎麼都會精打細算)。

更何況,並不是知名度高的品牌,每塊表都好,反之亦然,一些知名度低的小眾品牌也有不少不錯的錶款不為人知。

最重要的是,當你開始真正為自己的喜好買表時,一切外在的需求都被淡化了——可能這塊表僅僅滿足了你作為配飾的需求,但只要你有預算,買了自己開心,就好。


八卦兔

表是戴給自己看的也是戴給別人看的,但主要是戴給自己看的。真心希望每一個戴錶人知道自己所佩戴這隻表的價值和意義,就像不同的花朵有著不同的花語,不同的手錶品牌風格和寓意大不相同。不要人云亦云地聽說某個品牌好,某個系列火熱,就執意購買,要選擇真正適合自己的那一隻表。

比如股票愛好者是有多麼盼望勞力士推出所謂“紅水鬼”,但官方產品裡確實沒有(私人改裝表不在討論範圍內)。比如運動員和藝術家喜歡的表肯定是不一樣的。還有,今天的人們崇尚個性,反而更希望自己的表別人不認識。飛行員群體對擁有全球最大民間噴氣機飛行表演隊的百年靈品牌偏愛有加。在德國生活、留學過或有德國情結的人熱愛朗格表……

不可否認,百達翡麗、勞力士是今天最為炙手可熱的兩個鐘錶品牌。但它們絕非浪得虛名,都是歷經超過百年的工藝積澱及被歷史選擇的結果。

鐘錶媒體群體非常喜歡Nomos這個德國小眾鐘錶品牌,因為其工藝、設計和價格可以滿足表媒的各種苛刻需求。


大眼仔通訊社

首先,對於不懂表的來說,人家看你佩戴的手錶第一個肯定是先看品牌。

大多數人都知道表中王者勞力士,不是因為他的售價,畢竟比他貴的太多了。人們記住他的原因是他太經典了,經典到不懂表的門外漢看到一直綠圈潛水錶都會想這是不是勞力士。
專門賣外形和勞力士很像的表的廠商也是多的數不勝數。你覺得別人會知道一個雜牌表嗎,他們只記得外形了。

所以對於不懂表的人來說,帶什麼表都可以,因為他們不懂品牌,不懂機芯,不懂售價。

對於懂表的人來說,他們會注意到你的表,然後注意觀察是真品還是山寨。你帶個小眾品牌也無所謂,因為愛表的人就像愛車的人,買不起看得起。

最重要的,看你所在的環境。

你要是和我一樣,普通打工仔,你帶真的別人也會以為是假的。

你要是王健林那個級別的,帶個仿表別人也不會質疑真假。


我們去哪兒

我覺得哈,戴不戴是自己的事,自己真的喜歡就呆,別人認不認識是別人的事,我上初中的時候只認識361度,李寧這些牌子,但是並不影響LV,愛馬仕,普拉達等這些牌子的知名度啊。大眾認知的表,要不然就是廣告好,要不就是國內的門店多,再不然就是價格能被大眾接受。大眾不認識,不代表東西不好,相反,當一個真正懂表的,看見你帶一個好的,有個性的小眾品牌,才真的會覺得你有品味。最後說一點,生活是過給自己的,生活給別人看和看別人的生活這種觀念都是不對的


_宗罪

我覺得還是買小眾的比較好,因為,無需裝逼才是裝逼的最高境界!我帶的就是NOMOS601,別人不問我也不說,別人問的話就簡單說一下,德國第三大品牌,在德國買的。什麼?你沒聽說過這個牌子?那你對錶的瞭解肯定只是商場一樓專櫃,哈哈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