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焚書坑儒?

孫先生-專屬

我先介紹一下焚書的經過:



事件複雜的社會背景: 秦始皇實行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政治,在當時是一種有利於全國統一的嶄新的政治制度。可一些習慣於舊制度、具有舊思想的人看不慣,他們總是覺得周朝的分封制好,想恢復舊制;六國舊貴族殘餘勢力,也蠢蠢欲動,想要奪回他們失去的政治地位;還有一些儒生也動輒引經據典,非難新制度,說它這也不好,那也不對,總之不如分封制好。總之新舊兩種制度在思想上、政治上鬥爭十分尖銳。



事件經過:

公元前213年,始皇在咸陽宮開慶功宴,慶賀頭一年打敗匈奴等少數民族的大喜事,文武百官及七十位在學術思想上有聲譽、有地位的博士都參加了。宴會進行中,博士領袖周青臣舉杯頌揚始皇功德,認為他的威德三皇五帝都望塵莫及,特別讚揚了他廢除分封制,採用郡縣制度,消除了戰爭隱患的英明偉大。



秦始皇聽著,渾身三萬六千個毛孔沒一個不舒坦。他對周青臣的發言讚不絕口,正在他一臉陶醉時,另一些滿腦子舊思想的博士們不幹了,淳于越急吼吼對皇帝說:殷周兩朝能傳位一千多年,就是因為天子封子弟及功臣作諸侯,像眾星拱月那樣拱衛朝廷,這個制度好得很,現在陛下一統天下,皇室子弟卻毫無領地實權,萬一出現當年齊國田常那樣的亂臣賊子,誰來挽救危局?他提請始皇重新考慮分封子弟的事情。

博士間形成兩派,針鋒相對。這時丞相李斯發言了:世易時移,不能食古不化。天下大定,法令統一,百姓應努力種田做工,讀書人應努力學習現行的法令制度。可現在有些讀書人,抱殘守缺,老根據古書上的記載來攻擊當前的政治制度,長此以往對陛下的統治不利,必須嚴厲禁止。他建議:史官所收藏的圖書,凡屬不是秦國的歷史,全都燒了;不是政府任命的博士官收藏的《詩經》《尚書》,而是私家收藏的這一類書籍,一律焚燒掉,杜絕混亂思想的根源。

始皇聽從丞相建議,下令焚書,具體方法如下:凡不是規定保留的書籍,在命令下達三十天內,必須繳到地方官處燒燬。以後還有偷談古書內容的,處死刑;借古攻今的,處死;官吏知情不報的,同罪。命令下達三十日不燒燬書籍的,在臉上刺字後罰去長城服四年勞役。

各郡官吏嚴格督辦,全國到處是焚書的熊熊烈火!

事件評價:

這是中國文化的一次浩劫,秦國以外的歷史書和記載著諸子百家學術思想的書籍,凡收繳上來的,差不多全都付之一炬。秦朝以前的許多史實和學術思想情況從此失傳,這是秦始皇、李斯摧殘中國文化的暴行!

我再介紹坑儒的經過。

坑儒背景:

始皇焚書,使得天下讀書人十分反感,對立面中不僅有有舊思想的人,還有在朝堂享受高官厚祿的博士,他們暗中議論:說始皇壓制輿論、摧殘文化。

坑儒經過:

公元前212年,兩人替皇帝求不死藥的方士侯生、盧生私下商量:始皇殘暴獨裁,我們不替他求仙藥了。兩人偷偷帶著始皇給的錢財,腳底抹油一溜了!

秦始皇聽說儒生非議他,尤其是侯生、盧生性質更為惡劣,狗膽包天,連皇帝的錢居然也敢撈,真是不知道馬王爺三隻眼,決定嚴懲。

他下令御史大夫查辦私下裡誹謗他的方士儒生。方士儒生們被抓去受審的,受不了酷刑,亂招一氣,全國一下子牽連出四百六十多人。始皇一怒,沒詳細甄別,就匆匆下令在咸陽城外挖個大坑,通通活埋。其實這裡面大都是冤殺的。

蒼茫大地的總評:

焚書坑儒,目的是想統一思想,壓制那些反對中央集權制的思想言論,但始皇做法太過殘暴。防民之口,甚於防川。他不應該學大禹之父鯀治水的方法,一味靠堵,而應該學學大禹,去疏導!焚書,既毀滅了秦以前長期積累的中華文化瑰寶;坑儒,又殺害了許多文化精英。從此,秦宮真正有學問的人才銳減,那些阿諛奉承、欺上瞞下的趙高類陰險小人逐漸佔據朝堂,秦王朝日薄西山。

秦始皇完成統一偉業,是千古一帝;也是著名暴君。


蒼茫大地顧煒斌



秦始皇焚書坑儒,使華夏文明遭受空前浩劫。秦始皇也因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被後世唾罵。但wenge之時,卻稱焚書坑儒是新興的地主階級對奴隸主頑固勢力的清算,是社會進步。當然,wg是一個說謊的時代。

周王朝的奴隸佔總人口的比重不到千分之一。並不是奴隸制社會。而秦朝的奴隸佔總人口的比重達15-25%,是不折不扣的奴隸制社會。奴隸的來源除了戰俘外。還有收孥。即一人犯罪,妻子、兒女沒籍,充為奴隸。秦國統一天下後,更是採用暴力手段,將工匠、商賈直接沒籍,充為奴隸。考古出土的秦國竹簡中,更是以法律形式捍衛奴隸主的利益。秦朝是不折不扣的奴隸社會。

焚書坑儒既然與奴隸制無關,那秦始皇為何要焚書坑儒呢?

本文就詳細解析。

一是儒生們以古非今。

古者,先秦與周王朝;今者,秦帝國也。正如前文《罪惡滔天秦始皇》一文所言:

周王朝人與人相對平等,人民沒有絲毫奴性;執政者對人民有敬畏之心;執政者忠於人民;言論自由,人民有批判和議論政治的權利;職業平等,無貴賤。

而秦帝國則截然不同。大臣是“從主之法,順上之為。專心於事主者,為忠臣。”人民是——“戰時用其死,安平盡其力”,“赴湯蹈火,死節之民,寡聞從令。”臣民生存唯一的價值,就是踏踏實實作奴才。人民命如螻蟻,無論是踩死十萬,還是百萬。在法家看來,都不值一提。

秦始皇依據法家思想建立的新世界,要以捍衛君權,奴役人民的新思想。取代自由、人權的舊思想。

二是法家的愚民思想。

商鞅謂之:“民愚則易治”,“民愚,則君以智而王”,“民不貴學則愚,愚則無外交。”

韓非謂之:“智者不以言教,而慧者不以藏書”,“民不越鄉而交,貴賤不向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行。”

孔子大力興學的目的是啟民智,立民德。儒家無疑成為法家愚民政策的最大敵人。

商鞅謂之:“詩、書、禮、樂、廉、恥、孝、悌、仁、智。國有十善,上無使戰。”韓非謂之:“儒以文亂法。”韓非視儒家為五蠹之首,必須剷除。下面對詩書禮樂作一一解析:

1、禮法

儒家與法家最根本的區別是,儒家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而法家則代表了君主的利益。 儒家的政治主張是限制君權,以禮法把權利關進牢籠。扼殺君主和卿大夫的自由。給君主兩分自由,卿大夫四分,士八分。人民則擁有十分的廣泛的自由——禮不下庶人。 而法家則是捍衛君權,把君主從牢籠中放出來,讓君主作惡、害人——行惡政、弱民、辱民、貧民、愚民。把人民關進牢籠。

《左傳·莊公二十七年》有曰:“公會杞伯姬於姚,非事也。諸侯非民事不舉。”國君思念遠嫁他國的女兒,與其見上一面,都要被孔子斥責——作為君主,你唯一的使命,就是為人民盡忠。

與儒家扼殺君主的自由恰恰相反。法家扼殺人民的自由。 法家不但扼殺人民選擇職業的自由,學習知識的自由,甚至是出行的自由。

商鞅謂之:“廢逆旅,私交。”韓非謂之“民不越鄉而交。”民越鄉而交,就會耽擱耕戰。

2、尚書

法家主張立法為君,君主必須牢牢鉗制刑罰。

商鞅謂之:“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賞,必死;怯民勇,勇民死,必王。”最終是 “賞使之忘死,威使之苦生。出死而為上用。”使“苦生忘死”的人民皆死於法令。

韓非謂之:“主握度量,所以操生殺之柄。”總之,是以刑罰作為捍衛君權,奴役人民的手段。

儒家與法家恰恰相反,提倡立法為民,司法獨立,疑罪從無,不罪無辜。

在孔子修訂的《尚書》中,就有反對君主幹涉司法的主張。孔子繼承併發揚了這一思想,批判君主“折獄無論,以意為限。”這是《尚書》中司法獨立思想的延續。 荀子在《致士》篇中指出,在司法實踐中,一定要量刑恰當。若作不到量刑恰當,應“與其害善,不若利淫。”這一利與被告,疑罪從無的無罪推定論並非是荀子首創,而是源自孔子。

孔子向弟子仲弓教授法治思想時,曾引用《尚書》之言:“大辟,疑,赦。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其依據是“死者不可生,斷者不可續”,所以在審案時要“求其所以生之,不得其所以生,乃刑之。”

孔子疑罪從無,利於被告的無罪推定論,與法家“刑用於將過”的寧枉勿縱主張水火不容。

客觀上也體現了儒家對最基本人權——生命權的尊重。比古羅馬領先了五百年。

遺憾的是,在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司法實踐中,一直是採用法家寧枉勿縱的有罪推定論。儒家疑罪從無的思想一直到1996年,才被寫入《刑法》。

與法家的夷族連坐的主張完全不同,孔子主張“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儒家不罪無辜的法治思想同樣是對人的生命權的尊重。

眾所周知,民主法治的美國有陪審團制度。而孔子修訂的《尚書》中,就有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陪審團制度。

民主、法治、自由、人權並非西方舶來品,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3、詩經

孔子對《詩經》的評價是“詩三百,一言蔽之,思無邪。”其可以善民心,養民性,謳歌愛情。這無疑是在告訴世人,人民生存的唯一價值並不是為被君主奴役。世間還有更美好的愛情。

“國有十善”,便會降低“生產”耕戰之民的效率。 《詩經》中還有大量的詩篇,批判執政者役使人民,使民不得務農,不得贍養父母。在法家看來,這無疑是惡毒攻擊偉大領袖。

並且,《詩經》的成書在法家看來,就無比奸惡。其成書得益於周王朝的采詩制度。目的是“觀民風,知得失,自考正。”側面反映了周王朝言論自由,支持人民批判和議論政治。這對法家來說,是觸摸到了“龍之逆鱗”。

批評君主者——誹謗罪!

綜上所述,詩書在法家看來,完全違背了偉大領袖的意志,是反革命。只有禁燬詩書及百家言,才能統一思想。 設想在秦朝,一對戀人約會。男子賦詩道:“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來表達真摯之愛。女子便立即揭發心上人違反禁令,男子最終被處死,陳屍於市。女子之舉可使自己免受株連。法家謂之“告奸”,法家對人性、愛情、自由、人權之扼殺,可見一斑。

4、音樂



儒家還十分重視音樂,認為音樂可以明禮儀,善民心,養民性,謳歌愛情,移風易俗。法家為何反對樂呢?

且看李連杰主演的電影《狼犬丹尼》: 在劇中,丹尼原本是黑老大巴特手下的一條狼犬,一個殺人工具,沒有思想,沒有情感,唯有兇殘。後來無意間遇到了盲人鋼琴調音師山姆及其女兒維多利亞後,開始接觸音樂。終於使他從行屍走肉,回覆了人性。明白了世間有愛,有更美好的生活。 丹尼的生命最終被音樂拯救,這便是“儒以文亂法”,而導致“愚民”措施失靈的一個反面教材。 唯有閹割掉一切詩書禮樂,道德廉恥,才能有效地預防“國有十善,上無使戰”和“儒以文亂法。”杜絕《狼犬丹尼》中的一幕上演。


最終使人民成為沒有思想,沒有靈魂的行屍走肉,永世為奴,任由君主驅使,致死為君主盡忠。

只有看過狼犬丹尼,才能徹底領悟法家思想的真諦

除了詩書禮樂之外,再說一下十善之末——智。 孔子曰:君子不器。即君子不但要有專業技能,更要有思想、有靈魂、有道德。儒家啟民智,立民德。與儒家智民截然不同,法家是愚民。誰若不器,誅之。 刑罰和陰謀詭計僅僅是捍衛君權,奴役人民的低級手段。駕馭臣民的最高境界是愚民。

法家不希望人民有思想,民愚則易治。 人類一思考,法家就煩惱!法家字典裡的良民——寡聞從令!這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根本原因。

附錄一:某些秦朝和法家粉絲稱焚書坑儒只是焚燬了民間藏書。項羽焚燬了秦國宮室的藏書,包括;六國史書、詩書及百家言。此言大謬。《史記·蕭相國世家》記載: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金帛財物,蕭何獨先入收秦律、令、圖、書藏之。項王與諸侯燒咸陽而去,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

《史記》中六國年表年代錯亂嚴重,但《秦本紀》不但內容詳盡,還沒有一處錯亂。是因《秦本紀》是司馬遷抄錄自秦史,而秦史就是蕭何所收,漢室所藏。漢文帝時,遣晁錯拜訪年過九旬的秦朝博士伏生。伏生背誦出二十八篇《尚書》。更說明秦宮和漢室並未有詩書及百家言。

當然,法家經典《商君書》和《韓非子》雖然民間沒有,但卻被秦宮收藏,最後被蕭何所收,入漢室。故使華夏文明遭受空前浩劫的,是秦始皇和法家,與西楚霸王沒有絲毫干係。


楊朱學派

焚書坑儒發生在秦國,個人認為有後人栽贓的嫌疑!原因如下:

1.儒家思想在秦國就沒有盛行過,其他弱國才將孔老二思想推崇無比,因為打不過,說白了就是阿Q。

2.但是不能說秦國沒有理法,秦國是繼承了很大一部分大周理法,不然春秋戰國時代能說是禮崩樂壞的時代?在秦國盛行的是法家思想和墨家顯學,兩者一拍即合!為啥?因為法家強調立法治國,墨家注重道義結合!什麼是道義?太公的六韜中說得很非常犀利,同憂同樂,同好同惡,這就是道義!這就是秦國偉大的原因。美國現在有立法,但是缺少墨家的道義,因為有逐利的某個團體在影響。

3.孔子出生在魯國,旁邊是強大的齊國!不要過分鼓吹曹劌論戰多牛叉,魯國如何打敗齊國!齊國強大,魯國就是弱小!孔子在魯國混不下去了,才去別的國家大肆宣傳大周的部分理法,老聃的部分哲學。和現在的培訓學校沒有太大區別!孔子那麼牛叉,為啥不去給齊國宣講不要給魯國國君戴綠帽子的做法?

4.再看春秋戰國時期,有幾個治理國家的高手出自儒家?沒有!秦國要坑殺一幫這樣的人?笑話!如果有讓後人記住的幾個儒家治國能手,無非是宋代的朱熹,明代的王陽明,滿清的曾國藩。請問宋朝過得光榮嗎?號稱當時地表最富有的國家,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保不住,還自稱強大?王陽明也只不過是躲在貴州混日子罷了!曾國藩在滿族統治下更是如履薄冰。

5.秦國沒必要坑儒,因為不值得。禮法可以向大周學習繼承,法令可以學習法家,執行可以參考墨家!


Skyworld2

焚書坑儒的事件不是偶然性的,是統治階級扼制民眾思想的手段。觸碰了封建君王思想的後果,是歷史的必然性,現今社會也會發生這種碰撞的,只是手段不同。評論很短,沒有列舉歷史記載,只是說出本人的粗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