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網上發表的詩詞這麼淺近這麼俗,還這麼多人點贊,而寫的有深意的沒人點贊?

怪譚先生

一、 鑑賞水平不同、認識角度不同

就算是鑑賞水平極高的知識分子也常有不同的意見。比如溫庭筠的《菩薩蠻》,張慧言說“照花”四句,《離騷》“初服”之意,但是王國維卻批評張慧言“深文羅織。”


二、 生活經歷、背景不同

同樣一首詩,因為不同的生活經歷、不同的喜好也會有不同的感悟。例如我們今天讀杜甫的國破山河在時,自然就沒有抗戰時的人讀起來感同身受,今天的人可能喜歡納蘭的一生若只如初見。有人大家追的是明星,有人追的是英雄。

還有一些詩,雖然我說不出哪裡好,但是就打動了我,卻打動不了你,這也是常見的事情。至於一首詩淺近還是有深意,未必是打動自己的原因。


三、網絡的交流

網絡中我見過不少水平極高的,相互之間的交流有很多收穫,也有很多水平一般的,甚至寫了好多年也不入門的。

結語

這樣有一個弊端就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卻學不到東西。學習詩詞還是要多看古人的作品,看現代人的作品最好比較著古人的看,否則墜入網絡之中很難有真正的進步。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不知道別人為何喜歡寫詩,但就我而言純粹是為了玩。上學的時候學了那麼多首詩,卻根本不解其意,迫於老師和考試而不得不死記硬背,索然無味。


但是慢慢的自己胡亂模仿,卻也煞有其事的品味起了詩詞,感覺以前學的詩詞還是挺有意思的。寥寥三兩筆,故事詩中生,這種感覺挺好,於是就默默的堅持著。


表白煙花

大家先一起欣賞一下面這首詩,這絕對不是普通網友的網絡詩。

將進茶

世事總無常,吾人須識趣。空持煩與惱,不如吃茶去。世人對酒如對仇,莫能席間得自由。不信能詩不能酒,予懷耿耿骨在喉。我亦請君側耳聽,願為諸公一放謳:詩有別材非關酒,酒有別趣非關愁。靈均獨醒能行吟,醉翁意在與民遊。茶亦醉人不亂性,體己同上九天樓。寧紅婺綠紫砂壺,龍井雀舌綠玉斗。紫砂壺內天地寬,綠玉斗非君家有。佳境恰如初吻餘,清香定在二開後。遙想坡仙漫思茶,渴來得句趣味佳。妙公垂手明似玉,宣得茶道人如花。如花之人真可喜,劉伶何不憐妻子。我生自是草木人,古稱開門七件事。諸公休恃無盡藏,珍重青山共綠水。


大家覺得這首詩怎麼樣?當然是見仁見智。

四川大學教授周嘯天就是憑藉一這首詩為代表的古體詩體裁榮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



如果還沒看懂,再附這位作家的兩首詩:

 炎黃子孫奔八億,

不蒸饅頭爭口氣。  

羅布泊中放炮仗,

要陪美蘇玩博戲。

(《鄧稼先》節選)

     今宵熒幕富星光,

五省共追超女狂。  

  歌曲一朝驚屈賈,

粉絲十萬下江湘。

(《超級女聲》節選)

大作,我們無權評價。看看大作家王蒙的評價吧:



著名作家王蒙在推薦周嘯天的《將進茶》時曾作出這樣的評價,"第一、他寫得古色古香,幽凝典雅;第二、他寫得新奇時尚,與時俱進;第三、他寫得活潑生動,快樂陽光;第四、他寫得與眾不同,自立門戶;第五、他寫得銜接傳統,天衣無縫。"王蒙認為,"他用平常心寫平常事,而平常人平常詩中出現了趣味,出現了善良,出現了生機,出現了至樂至工至和。

作家本人對自己的認識呢?看下面:

聽到沒有?看到沒有?題主,下次你再看到你認為的淺近的網絡詩句時,先對照一下,再作結論喲。那些詩文哪一個能輸於“唐代詩歌的文采”?


煙花三月09

對於這個問題就想說三句話: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

學無止境,每個人都有他的優點的,看的多說明寫的確實好,是大家認同的!

一,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永遠不要太滿。雅俗共賞!

二,水至清則無魚

三,網絡是一個交流學習共同娛樂的地方。不是說教的場所。每個人體會,感受,學識,經歷水平都是不一樣的。存在就是合理的!

自古以來真水平都是不拘一格的。

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62b0004dea263c734ad\

鐵騎羅山

詩詞沒有淺顯和高深之分,更沒有低俗與高雅之別。

為什麼這麼說?

從文字的形成來說

最初的文字,不管是象形字、甲骨文,還是更遠時期的圖畫,都是為了把自己想說的話傳達給對方。對方如果看了看不懂,那還怎麼傳達?

同樣,“詩以言志,歌以詠情”,如果寫出來的詩詞沒人看得懂,那還言什麼志、詠什麼情啊!



從詩歌的起源說起

目前為止,《詩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160首的“十五國風”就是收集各地民歌整理編寫出來的。

當然,《詩經》還有105篇“朝廷樂歌”,40首“宗廟樂歌”。這其實就是統治階層用一種貌似很高逼格的形勢,來標榜自己有多高逼格。因為大家都不懂,所以我逼格就高。這種荒唐的邏輯,就類似於現在一些人用英語寫作一樣:你們都不會,我會,看我多牛掰!可最後的結果是,大多數人因為看不懂懶得去理,而英語國家的人又看不上,只好找幾個跟自己一樣很裝的人自娛自樂。

詩詞是寫給誰看的?


不可否認,從《詩經》開始,到楚辭、漢賦、樂府,一直到唐詩、宋詞,絕大多數時候是一小撮文人自娛自樂的,畢竟那時候識字的人是少數。但也不難從這個發展脈絡看出來,詩歌的發展是越來越貼近普通大眾。

實際上,真正能流傳下來的,也大都是大家聽得懂、聽得明白的詩詞。

到了現在,絕大多數人都認得字,也都理解字的意思,如果說有某個人寫出來的詩,高雅高深高深意到大家都看不懂,那不是用到了生僻字,就是斷句斷得一塌糊塗,或者……去年我遇到過那麼一撮人,好好的簡體字不用,非要用繁體字,覺得這樣顯得有文化有逼格。我覺得這麼作的話,那就難怪別人連個贊都懶得給了!

當今的詩詞,不管是古體的還是現代的,最主要還是看詩詞所表達出來的那種感覺和意境,而這即便是販夫走卒也能體會得出來。所以,請別再拿高深這個詞來騙自己了。


索彥聊詩詞

當然對詩詞的淺俗與高深是題主的評價,這種評價基於題主個人的認知水平因而很不客觀也能被人理解。但寫詩填詞是給人看的,即使寫得最好,如果沒有受眾,就是最高深,也是淺俗的。相反,受眾多的詩詞,即使最淺近也是不俗的。

因此,我不認同題主的觀點。我始終堅持詩詞無淺近與高深之分的觀點,只要受眾多,就是好的,反之就不是好詩。現附錄我今天寫的一首七律,敬請方家斧正:

聞雞即起看天星,應掃庭除待曉明。

翠竹窗前憐曙澀,白楊樓外聽溪清,。

鵲登枝上迎風舞,草到籬邊冒雨生。

好景如斯當自惜,我來春盡更多情。

(平水韻下平八庚)

一一2018,04,12,08:38


壯圖山人



這就是所謂的曲高和寡,曲低和眾。要理解中國詩詞,不是認得幾個字就可以的,那真的是要淵博飽學之士才能領會其中的精妙和美感的。


在目前這個快餐文化時代,很多人都無法靜下心來認真讀幾本好書,包括現在的大學校園,有幾個會在空餘時間去圖書館靜坐深讀好的作品、名著?這就造就了一大批一知半解的識字文盲。誤以為寫現代詩就是把完整的句子拆散,寫古體詩就是寫順口溜。甚至電視臺某些著名的綜藝節目也把只要是四個字的詞語一概說成是成語,這不就是誤人子弟麼?

網絡上出現這種熱捧豔俗淺白的所謂詩詞而冷落那些真正的佳作的原因,就如同大多數人喜歡流行歌曲一樣,流行歌曲通俗易懂,韻律平平,易學易唱,是個人都能哼兩句,自然喜歡的就多了。而真正的戲曲、美聲或者專業歌手的一些成名作,很難走紅就在於受眾理解不了更模仿不了。



如同追星一樣,不過是長了張好臉蛋或者唱了幾首破歌,就讓那些追星者忘乎所以,欲生欲死。


謝金澎

淺也好,深也好,如果詩詞只是寫來給自己看的,怎麼樣都可以。但是,如果是發表到網上,那就不同了。

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寫得淺不代表差,寫得有深意也不代表優秀。為什麼?因為你發到了網上,這就意味著你的目的不再是孤芳自賞,而是想與君共享。

可是,別人為什麼要看你寫的詩詞?即便是詩仙李白、詩聖杜甫,所作的詩詞一樣不對部分人的胃口,更何況我等。

這其中的關鍵的,就是有一個點,一個能夠擊中陌生人心坎、眼球、記憶的點。

這個點,可以是常說的“意境”,也可是所謂的“朦朧”,還可以是其他任何因素。這些因素不一定關乎詩詞本身寫得怎樣,而在於是否與讀者緊密相連。

換言之,詩詞在互聯網上發表之後,真正關心詩詞本身寫得符不符合體裁要求、境界怎麼樣的人,並不多,因為一沒這方面的基礎,二沒時間去研究。

在碎片化閱讀的時代,大家的手指都在快速地滑動屏幕,眼睛在一目十行地瀏覽,大腦在快速處理著過剩的信息,如果不是寫得特別出彩,出彩到猶如詩仙之飄逸、詩聖之深沉,試問誰會有時間精力去慢慢探討詩詞的“深意”?要知道,哪怕是專門研究詩詞的人,也已經開始浮躁。

更況且,所謂的“有深意”就真的是有深意?所謂的“淺顯”就真的是淺顯?

近十幾年來,假裝深沉的例子數不勝數,看似“深意”實質上言之無物;而看似淺顯的,實質上卻內含大情感。


茶館閒聊

所謂“曲高和寡”,就是說的這個問題,畢竟人的境界都不盡相同,有高有低,有深有淺,但相對來說,處於平淡無奇階段的人多如過江之鯽,而處在超凡脫俗意境的卻少之又少,如同鳳毛麟角。

其實,關於這個,總得概述起來,就是因為道不同。比較形象點說就很多人喜歡走陽關道,卻很少人選擇走獨木橋,再加上人都有從眾和隨大流心理和習性,故陽光道的人會越來越多,也會與時俱進的增進情感,久而久之,陽光道上不僅人數越來越多,而且還會更加團結和互相認可,漸慢的就會產生一種家的歸屬感,隨後便對家以外的人事物有些陌生路人的潛意識。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雖然人生下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因為社會原因,使得人有了三六九等,就算後天可以改變圈子,但除了真的先從精神境界昇華和進化之外,其他大眾就算身份和地位有所改變和升級,他的思想境界也仍是淺俗一般。

提到“淺俗”,當然有必要說一下“高雅”。

“高雅”,通常解釋為高超雅正,至於是形容什麼樣的人事物,想必沒人會陌生,貌似現在很多人也都在追求這兩個字,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精神上。

但可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芸芸眾生中的絕大多數還是無法免俗的,或許也正是這種原因,使得他們會打心眼裡鄙夷和孤立非同類和非同流的高雅者,除非對方有顏或有錢。

另外就是人們一直呼籲雅俗共賞,可就像講相聲一樣,一個用文言文的官方正版發音給你講,一個用方言中的俏皮話給你說,你會給哪一個打call?


魚遇雨欲浴

《詩歌的意境和詩歌的通俗易懂》



白居易,唐朝的大才子,在李白等大文豪詩歌盛行的背景下,他寫出來自己的才華,也贏得了自己的天下。



白居易的詩歌,《草 / 賦得古原草送別 》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多麼淺顯的道理,最尋常的景色,一下子意境有了,更通俗易懂。



《長恨歌》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把楊貴妃寫的如此的美麗,大家一看就懂。



詩歌的意義在於意境和通俗易懂的結合,白居易當時每寫一首詩,就讀給不識字的老婆婆聽,老婆婆聽懂了,白居易也就覺得詩寫的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