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寶媽寶爸站起來,退黃戰黃別手軟!

螞蟻藥事,做有溫度的藥物科普!

黃疸是一種症狀,不是一種疾病。

膽紅素生成過多、肝炎、肝硬化、大膽管梗阻、新生兒溶血等疾病均會引起血清膽紅素濃度升高,從而導致皮膚、鞏膜(眼球壁的最外一層)、黏膜(如口腔黏膜等)等變黃,這種症狀即為黃疸。

科普一下

膽紅素是臨床上判定黃疸的重要依據,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標,它是人膽汁中的一種色素,呈橙黃色(身體變黃原因),有毒性,當體內血清中膽紅素濃度過高時,會不可逆轉地損害大腦及神經系統,這也是黃疸恐怖的地方。

新生兒黃疸:寶媽寶爸站起來,退黃戰黃別手軟!

螞蟻藥事

黃疸嚴重者,口痰、淚液、汗液等也會變黃(除了唾液)。

除了肉眼可見的黃皮膚、黃眼睛外,黃疸患者,還會出現腸胃不適,如腹脹、腹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或便秘等,以及皮膚瘙癢、心動過緩、腹脹、脂肪瀉、夜盲、乏力、精神萎靡和頭痛等症狀。

成人及嬰幼兒均可發生黃疸,其中,以新生兒黃疸最為常見,據統計,約50%~60%的足月新生兒均會發生黃疸,早產兒中的比例更高,高達80%。

這一話,小叨君主要就跟大家說一說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寶媽寶爸站起來,退黃戰黃別手軟!

先談一談成人黃疸。

成人黃疸主要見於肝功能不好的患者(如肝炎、肝硬化等),若你的皮膚、鞏膜(眼球壁的最外一層)、黏膜(如口腔黏膜等)等突然慢慢變黃,就要警惕你的肝了,此時,趕緊體檢方為上策。

回到新生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

首先,新生兒黃疸為何如此之多?

新生兒容易出現黃疸是由其生理特點決定。

相較於成人,新生兒每日生成的膽紅素更多,而其處理膽紅素的能力又相對較弱,導致膽紅素堆積,出現黃疸。當新生兒缺氧、脫水、飢餓等時,更容易出現黃疸。

是不是很恐怖的樣子,但醫生經驗說,大部分新生兒黃疸都不太嚴重,也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不過,以防萬一,寶媽寶爸一旦發現寶寶有變黃跡象,應儘快送院就診,等黃疸嚴重了,可能就來不及了,過高濃度的膽紅素會侵入腦組織攻擊各類神經系統,造成寶寶智力低下或癱瘓或耳聾等永久性傷害。

根據黃疸的危害性,醫生將新生兒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不會產生危害)和病理性黃疸(會產生危害)兩種。

但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並沒有一刀切的標準,它們的診斷也非常複雜,需要專業的兒科醫生進行綜合診斷,所以,出現黃疸,一定要找醫生。

雖然,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不容易區分,但醫生對它們的特點進行了一些總結。

生理性黃疸

  • 寶寶出生後2~3天出現黃疸;

  • 一般7~9天可自行消退,最長可延遲到3~4周;

  • 血清膽紅素每日升高小於5mg/dl;

  • 一般情況良好;

病理性黃疸

  • 寶寶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 黃疸持續時間較長,足月兒大於2周,早產兒大於4周;

  • 血清膽紅素每日升高大於5mg/dl;

  • 黃疸消退而復現;

  • 光照療法(一般採用波長420~470nm的藍色熒光燈照射,俗稱照藍光。);

  • 換血療法;

  • 增加哺乳次數:寶寶多進食,多排洩,可促進膽紅素從大便排出,有助於退黃;

作為一名小藥師,小叨君還是重點講一講茵梔黃口服液。

新生兒黃疸:寶媽寶爸站起來,退黃戰黃別手軟!

新生兒黃疸:寶媽寶爸站起來,退黃戰黃別手軟!

不用說,這兩種藥均是醫生推薦用藥。

作為退黃藥首選,茵梔黃口服液的主要副作用是腹瀉,而媽咪愛(枯草桿菌二聯活菌顆粒)適用於因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便秘、脹氣、消化不良等症狀。

小叨君沒寶寶,所以未能親眼見證效果,但這兩種藥的熱賣,說明可能還是具有一定的作用,下幾話,再單獨詳談這兩種藥。

對待黃疸患兒,寶媽寶爸需要打起十二分精神,吃飽喝足,將退黃進行到底。

新生兒黃疸:寶媽寶爸站起來,退黃戰黃別手軟!

螞蟻宣言

文字:小叨

插圖:大白

新生兒黃疸:寶媽寶爸站起來,退黃戰黃別手軟!

關於我們

小叨君,中國藥科大學藥物製劑專業畢業,曾在藥廠做過生產、驗證以及檢驗,現在藥店小藥師一枚,愛生活,愛科普,愛分享。

大白,英專自由職業者一枚,不愛社交愛分享,不愛熱鬧愛翻譯。

我們是一群一群小螞蟻,我們在一步一步往前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